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塑造高度“理想化”的缘故探访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理想化”的

缘故探访

孟智1,精湛2

(西藏民族学院 人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摘 要】 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明显的“理想化”偏向,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历史演义小说家将人物形象的塑造高度理想化?推究历史与文化的阻碍和民族心理因素,从传统英雄史观、传统道德史观、民族心理因素对历史演义小说家的阻碍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访,或能找到答案。

【关键词】 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理想化;阻碍

历史演义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管是历史上的帝王将相,譬如正面形象的文王、刘备、李世民、姜子牙、诸葛亮、关羽、秦琼,反面形象的曹操、秦桧、魏忠贤,仍是那些小人物,譬如貂蝉、徐庶之母、陈登之父,皆是各类品质的集大成者:不是大忠大善确实是大奸大恶,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什么缘故历史演义小说家要将人物形象塑造得如此异乎寻常、超越凡人呢?这种“理想化”塑造人物形象的缘故究竟是什么?或说,究竟是何种意识与心态使得历史演义小说家如此“默契”的将人物形象的塑造高度理想化了呢?

一、传统英雄史观对历史演义小说家的阻碍

传统的英雄史观以为,历史是由有“天赋才能”或代表神意的英雄制造的,英雄在排除灾乱、制造文明、制造理想的社会秩序等重大历史活动中老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韩愈曾经总结:“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1]比如传统神话中的英雄:补天的女娲、射日的后羿、治水的大禹。能够想象,假若没有这些英雄,似乎整个人类都难以延续和生存。

由于英雄的救世惠民,芸芸众生就不免会对他们顶礼膜拜,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为一种英雄崇拜的心理和情结。就连“信史”的《资治通鉴》对治世之君的记叙,远至太昊、神农,近至李世民、赵匡胤等,都带有必然的理想性:不是救世之主确实是盖世英雄。固然,作为遵

[作者简介]宋兴昌(1983-),男(汉族)甘肃张掖人,硕士研究生,西藏民族学院人文学院。

孟 智(1983-),女(满族)辽宁盘锦人,硕士研究生,西藏民族学院人文学院。

循“征实传信”原则的历史学家,司马光还不至于漠视史实,將英雄人物一味理想化。

可是,没有人强制历史演义小说家遵循征实传信的原则。在这种情形下,历史演义小说家内心的英雄崇拜情结就膨胀为“理想化”塑造英雄的心理动因:以《资治通鉴》与《大唐秦王词话》中对“玄武门之变”描述的对照为例,司马光对李世民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很有微词:“(若)太宗有子臧之节,则乱何自生矣!”“贻讥千古” [2];而《大唐秦王词话》的作者不仅对李世民杀兄戮弟无丝毫责备,还将射死李建成的要紧责任推给了秦琼[3]。

再如《东汉演义》对刘秀君臣的塑造,《残唐五代史演义》对李存孝的塑造,也很容易令人想起神话传奇中的英雄。能够说,传统英雄史观阻碍下的英雄崇拜左右着历史演义小说家的创作。

二、传统道德史观对历史演义小说家的阻碍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强调“修身”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为道德境遇高贵的“仁”“圣”是解决政治、社会问题的真正途径。这种观念被史学家采纳而且用来分析、评判人类的历史活动,便形成了传统道德史观,如“二十四史”的列传就有《循吏传》、《良吏传》、《忠义传》、《佞幸传》、《叛臣传》、《逆臣传》、《奸臣传》等,道德评判色彩一目了然,确实是君王也在《本纪》中被分为各类类型而褒贬。在史学家看来,朝代“成败兴怀之理”要紧就仰赖在位君臣的德性[4]。试想,如此塑造出的历史人物怎能不带有道德理想的色彩?这将致使部份历史事实的不符合和“理想化”偏向。

历史演义小说家自然秉承这种道德史观,对人物的塑造进行善化或恶化,片面夸大人的道德品性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如《三国演义》的刘备和曹操,为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选取有利材料加以艺术夸张,而且成心“张冠李戴”的将许多人的优势或缺点都化合在一路,从而塑造出“仁君典范”的刘备与“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的曹操。诸如此类,恕不一一赘述。

传统的“道德决定兴衰”的道德史观作用于历史演义小说,其必然的后果确实是其人物形象塑造的高度理想化与类型化。

三、民族心理因素对历史演义小说家的阻碍

作家及民众的社会政治理想,不同的历史演义小说有不同的表现。但整体而言,大略如儒家所假想的“大同社会”,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独亲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5]。这种社会政治理想通过历史的涤荡,最终沉淀为“不患寡而患不安”、“宁作太平犬,

不为乱世人”的民族心理。在民族心理的作用下,历史演义小说家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时就着意歌颂理想的德政和定国安邦的明君贤相,固然也几无例外的鞭挞苛政及暴君奸臣的所作所为以对照和反衬。例如《西汉演义》成心以项羽的残暴不仁来衬托刘邦的仁义爱民;《三国演义》以曹操的奸滑来反衬刘备的仁德,表达贬曹拥刘;《东汉演义》贬王莽而拥刘秀;《各国志传》贬纣王而拥文王;《英烈传》贬元顺帝、陈友谅与张士诚,拥护朱元璋等等。

在民族心理的作用下,历史演义小说家不仅歌颂德政与贤君贤相,乃至为民众塑造和树立学习的表率,还把他们当做个人及民众的心理寄托,极为自觉的朝着理想化的方向来塑造人物。

任何人,不管对生养他的土壤与文化采取什么态度,有什么观点,他都是这块土壤和文化的产儿。这土壤和文化传统就犹如基因一样,植根于人思想的深层结构当中,决定着他的思想、言行乃至一切。因此笔者以为,历史演义小说家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理想化,绝可不能是他们文学创作水品的低劣所致,也不该该简单的归因于他们熟悉不到历史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应该说,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理想化的塑造是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与时期背景下的文化现象,其所包括的历史、文化与民族心理方面的思想内蕴远比文学现象要深远。

[参考文献]

[1]马伯通.韩昌黎文集校注[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9. [2]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90卷. [3]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O].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 [4]礼记.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1414.

[5]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The reason inquired about novel character image mold “idealizational”

Of Historical historical novels

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塑造高度“理想化”的缘故探访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理想化”的缘故探访孟智1,精湛2(西藏民族学院人文学院,陕西咸阳712082)【摘要】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明显的“理想化”偏向,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历史演义小说家将人物形象的塑造高度理想化?推究历史与文化的阻碍和民族心理因素,从传统英雄史观、传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617x5bz424g4gh0kzl91od1e2lms500xw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