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绝对真理是指( )。 A.绝对正确的认识 B.人类追求的永恒真理 C.真理中所包含的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D.绝对不变的真理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4、矛盾的转化是( )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向没有矛盾的方向转化 D.向矛盾激化的方向转化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矛盾的观点 B.物质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6、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 A. 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 B. 社会的发展过程不受人们思想的影响 C. 社会发展过程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D. 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 7、社会存在的含义是( ) A. 人的客观的活动 B.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以生产方式为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 全部社会关系 D.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8、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 A. 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 B. 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 人民群众的觉悟及其积极性 9、人的本质在于( ) A.人有智能和思想 B.人能自觉地创造社会历史 C.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人在任何社会都有阶级性 10、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A.阶级斗争 B.科学实验 C.生产实践 D.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1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2、“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14、《国语·郑语》写道:“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朱熹提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 C.古代唯物主义之中两种不同派别的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 15、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 ) A.客观存在的物体 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 C.一切自然现象 D.客观实在性 16、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 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 C. 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 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7、“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 )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非决定论的观点 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18、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780nm,成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是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红,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觉所具有的胜利阀限是人认识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19、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 ( ) A.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B.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是朴素唯物论的观点 20、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说法( ) A.是指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是对意识来源的一种正确解释 C.是庸俗唯物主义的 D.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E.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2、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 C.产品分配关系和由此所决定的消费关系 D.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E.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3、辩证的否定是( ) A.外力作用的结果 B.事物内部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 C.事物内部肯定方面战胜否定方面 D.事物的自我否定 E.绝对的否定 4、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 ) A.个性中包含共性 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D.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E.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 ) A.观念性 B.客观现实性 C.自觉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E. 主观性 6、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 A.水涨船高 B.电闪雷鸣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E.昼夜交替 7、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 ) A.阶级的产生是由纯粹的经济原因引起的 B.阶级产生的首要前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C.阶级的产生是一部分人用暴力征服另一部分人的结果 D.社会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 E. 阶级是随着社会发展自然消亡 8、《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心灵的运动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D.运动的承担者是精神 E.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9、 古代人们的认识,古代的科学,首先取决于当时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需要,也在相当程度上受统治阶级的需要特别是战争的需要所制约。古代的天文学、力学、数学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修建水利灌溉工程、帝王宫殿和坟墓、神庙和教堂、城堡和战舰,是古代的人们所进行的规模较大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提出的问题,构成了古代力学和数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十七、十八世纪自然科学的兴起,取决于当时生产技术蓬勃发展的要求。航海特别是远洋航海需要根据天体的位置精确地确定经纬度,矿井抽水需要尽可能提高抽水扬程,战争中枪炮的制造需要计算弹道和落点……。近代力学,归根到底是由于有这样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而发展起来的。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它的工业生产,需要有探索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科学发展这一历史印证了 ( ) A.劳动实践创造了人和人的认识 B.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由实践的需要提出的 C.科学家和理论的“求知欲”“好奇心”,显然不能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什么推动作用 D.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E.科学决定实践 10、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A.万物皆备于我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D.心外无物 E.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1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2、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猫、田鼠、熊蜂、蝴蝶花,在自然界中是种属相距甚远的动植物。然而人们却发现,有些地方猫多蝴蝶花也多这一奇怪现象。原来,猫吃田鼠,猫多则田鼠少;田鼠毁掉蜂窝,田鼠少则熊蜂多;熊蜂能替蝴蝶花传递花粉,熊蜂多则蝴蝶花繁茂。这个例子生动地表现了( )。 A.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B.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被一种关系复杂的网联系在一起 C.物质世界无不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之中 D.物质世界神秘莫测,不可言喻 E.物质世界是循环发展的 13、“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说明( )。 A.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生产力会得到迅速发展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封建制度是历史的进步 C.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是历史的创造者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E.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完善形式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 )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发展 B.感性认识需要理性认识的指导 C.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的成分 D.在一定条件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可以互相转化 E.感性认识否定理性认识 15、《老子》第六十四章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两句话说明了 (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B.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E.量变突破质变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绝对真理是指()。A.绝对正确的认识B.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5zbg04hgo4x67j2pwjr92i2p9mey901dr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