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文化生活第3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文化生活》第3单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课堂反思 德阳市第五中学 张宏远

听完本次培训模块二老师和专家的讲座, 尤其是对于自己第一次接触的《文化生活》的以下四堂讲座特别的受到启发,收获很大:

[高政]必修3--高端实时备课—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传承 [高政]必修3--如何上好《文化生活》的复习课及案例评析 [高政]必修3--《文化生活》辨析型课程的把握与案例评析

[高政]必修3--《文化生活》教材内容解析,感觉自己在这门课程上过去的认识如专家所讲的,还有很多偏差,首先,我在讲这堂课(这门课程)时候,还是按照过去讲经济生活、哲学、政治常识的方法,除了设定课程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首先抓出课堂的知识脉络,列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教学难点)P72(2)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P71重要性P78---80现状、必要性与意义,教学重点)(3)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81四点)

其次,根据知识脉络,列出讲课的教学提要,: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P7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P71的重要性,P78---80的现状、必要性与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P71(3分)

必要性:① 现状: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P78

②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P78—79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P80(5分)

(3)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81四点)

?

?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的“主心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P81

第三,根据知识提要,找到佐证的案列和激发兴趣的素材。第四,制作按的多媒体。第五,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反思:课上完了,中规中矩,知识点,重点也突出和突破了,但是困惑依旧如专家所讲,一是,这门课程“四不像”:这是一门什么课程? “四不像”,是质疑

这门课程的一种评语。其实,岂止“四不像”。讲哲学,而不是哲学课;讲历史,而不是历史课;讲文学,而不是文学课;讲艺术,而不是艺术课;讲伦理,而不是伦理课。无庸讳言,这正反映了课程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问题:它没有相互对应、相对独立的学术领域的学科背景。在学术领域,即便有自称或被称为研究文化学的学者,实际上大都要依赖不同学科的方法论基础,带有各自的学科研究对象的烙印,如哲学、文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史学等。有时,甚至连学者们自己也有这样的感慨:“文化面前没有老师”。(俞秋雨)“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字来规范它的意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之外,它无所不在。”(泰勒),对于我们这样的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多的知识和理论积淀积累的老师来说,这门课程的要求非都感觉非常高,不知道那些年轻教师如何应对,课上完后,感觉很枯燥,很没有深度和厚度,完全是一种复制,学生也是觉得只知道一些知识点,在思想上没有更大共鸣,也很难深化去运用,讲座对我来说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有直接的意义。

二是:上这堂课(乃至这门课程)感觉很散,不如过去的经济、哲学和政治常识那么有逻辑和体例,没有思想厚度,而专家指出:“聚,杂而不乱”:怎样读懂这门课程的内容目标? 课程不刻意塑造“文化学”的学科体系,但并不意味着漠视其应有的、内在的、合乎思想政治课性质的教材体系及其建构方式。恰恰相反,正是在建构全新教材体系方面,包括体例规范、逻辑结构和内容目标,我们可以说,本教材表达和呈现内容目标的方式,更有独到的创意。概而言之,就是“形散神聚,杂而不乱”,我又重新审视自己的这堂课,感觉专家讲的一语中的,需

?

?

要重新审视重新把握这门课程。

三是:这门课有时候可以上的很热闹,因为涉及文化的素材太多,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也很多很好找,但更多的时候是教师自己把握不住,学生的兴趣也不是简单的就可以激发,课上的多数是枯燥无味,学生部喜欢,老师很茫然,如我这堂课,知识很清晰,学生感觉就是初中的那种教学,背记就可以了,专家指出:

乐学好教,是试验区对课程的一种反映。但我们理解,这实际是传达了两种不同意义的信息:乐学,是学生乐于学,可谓褒义;好教,是缺少知识点,不无贬义。这看起来有些矛盾的信息,反映了使用新教材的一种特殊的心态:既困惑于知识结构的陌生,又茫然于理论知识的平淡。然而,使学生乐学又不难学,不正是课改的追求吗?应该受到拷问的,不是知识点的多少,而是能否学有所得、学有所悟。那种缺少知识点的感觉,其实是缺少知识点的认同感,即如何看待和理解知识点,这突出地表现为对重点、难点和辨点的把握;既反映在观念上,也存在于技能中,都是需要花大气力琢磨的,所以,还需要自己更多的积累,想专家学习,争取把课上的活一些,学生喜欢一些,思想厚度一些。

?

?

文化生活第3

?《文化生活》第3单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课堂反思德阳市第五中学张宏远听完本次培训模块二老师和专家的讲座,尤其是对于自己第一次接触的《文化生活》的以下四堂讲座特别的受到启发,收获很大:[高政]必修3--高端实时备课—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传承[高政]必修3--如何上好《文化生活》的复习课及案例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5y8u7zv2e9d31q9p63i6j6mw9sjow00dq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