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生活型与生态型差别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 生活型

生活型系指植物对于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在外貌上表现的植物类型。它的划分常根据植物的形态、大小、分枝等外貌特征,同时考虑到植物生命期的长短。通常把植物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木质藤本、草质藤本、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垫状植物等是一种早期的、人们习用的生活型分类。目前普遍采用Raunkiaer系统。他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为依据,把高等植物分为五大生活型类群,在各类群之下再按照植物的高度、芽有无芽鳞保护,落叶或常绿,茎的特点(草质、木质)、以及旱生形态与肉质性的特征,再细分为30个较小的类群。

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 芽或顶端嫩枝位于离地面较高处的枝条上,如乔木、灌木等。根据体型的高矮又可分成大型(30m以上)、中型(8~30m)、小型(2~8m)及矮小型(0.25~2m)4类,再根据是常绿还是落叶,以及是否有芽鳞归并成15个亚类。

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 植物的芽或顶端嫩枝位于地表或接近地表处(不超过土表25cm),因而受土表残落物保护。常分为4个亚类。

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 植物在不利季节,地上部分死亡,只是被土壤和残落物保护的地下部分仍然活着,并在地面有芽,常分为3个亚类。 地下芽植物(geopnytes) 芽位于土表以下或水中,分为7个亚类。

一年植物(therophytes) 植物只能在良好的季节中生长,以种子形式渡过不良季节

二、生态型

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此词主要用于植物。生态型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代表不同的基因型,所以即使将它们移植于同一生境,仍保持其稳定差异。不过不同生态型之间可以自由杂交;型间差异尚不足以作为物种的分类标志。另有生态宗一词,含义与生态型基本相同,多用于动物。

生态型一词是瑞典植物学家G.蒂勒松于1921年提出的。他把生态型看成是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是与特定生境相协调的基因型集群。他对许多广布于欧亚大陆的植物(主要是多年生草木)进行研究:把不同生境中的同种植物移栽到一起,结果发现它们在植株高矮、株形曲直、叶子厚薄和形状以及开花迟早等方面所具有的差异稳定不变。他认为,这些差异显示出各自的原生境特点,但还不足以构成分类标志,只能看作是种内不同的生态类群,代表不同的基因型。

一般说来,如果原生境很不相同,互有明显界限,所形成的生态型也很容易区分;如果界限不明显,有过渡区域,则会产生过渡型,叫做生态渐变型。此外,在异花授粉的特别是风媒的种类中,由于基因的频繁交流会出现生态型界限模糊的现象。种内分化成生态型的原因不外两条:物种扩散到新生境,或原生境局部条件改变。一般说来,物种分布越广,特别是分布区内生境差异越大,分化出的生态型就越多;物种系统发育的历史越久,分化的机会也越多。生态型是新种的先驱。

型间差异 表现在形态、生理和生化等方面,主要因不同生境生态因子各异所致,多与营养,代谢有关。形态差异表现在植株高度、直立与否、分枝习性、叶形脉序、花形花色等方面。生理差异表现在光周期、温周期和低温春化习性等

方面。一般说来,高纬度性生态型属长日照类型,要求低温春化;低纬度性生态型属短日照类型,对低温春化无明显要求。大陆性生态型要求较大的昼夜温差,海洋性生态型则相反。乙醇酸氧化酶的活性、三磷酸腺苷 (ATP)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等生化特性也随不同的生态型而有差异。对很多生态型的研究表明,型间差异与原生境特征有明显的关系。

类型 生态型的形成可由多种因素,如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或人为活动(如引种扩大分布区)所引起。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类型的不同,可将生态型作如下区分:

气候生态型 主要是长期在不同气候因子(日照、温度、降水量等)的影响下形成的。例如,北美的糖槭树可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生态型。北部生态型耐寒,不耐旱,强日照能伤其叶;南部生态型不耐寒,耐旱,喜日照;中部生态型在几方面都介乎二者之间。又如艾在美国可分为在海滨、内陆及平原上生长的3个生态型。

土壤生态型 主要是长期在不同土壤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例如,蛇纹岩土壤是散在世界各处的一种特殊土壤,它缺钙,有些还缺氮、磷和钼,而富含镁、铬、镍,后两种含量接近对一般生物有毒的水平。因而,在这种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发育受阻,与非蛇纹岩土壤上生长的同种植物明显不同,形成独特的生态型。再如草本植物头花吉尔草、欧夏枯草和小酸模等种类有耐蛇纹岩的土壤生态型。有些植株体内所含的铬量可以是不耐蛇纹岩生态型植株体内含量的 1万倍。在废矿堆和矿山附近也常分布有耐毒土的生态型,如羊茅有耐铅的生态型,细弱剪股颖有耐多种金属的土壤生态型。

生物生态型 主要是在生物因子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有的种长期生长在不同的群落中,由于植物之间竞争等关系的不同,可分化为不同的生态型。例如,稗可分为长在稻田和非稻田中的两种生态型:前者秆直立,常与水稻同高,几乎同时成熟;后者秆较矮,开花期迟早不等。还有些是专门的区系生态型,如牧场区系中的生态型,因长期受特定动物的啃食和践踏,多具有矮小、丛生或呈莲座状或具匍匐茎,再生力较强,无性繁殖较盛,提早成熟等特性。

品种生态型 作物的品种生态型是由于人为因素(引种、 扩种等活动)使作物在新生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例如,水稻栽培在由热带到寒温带的辽阔区域里,经受复杂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下,形成了很多适应于不同气候、土壤的品种生态型,如有籼、粳稻等温度生态型,早、中、晚稻等光照生态型,水、陆稻等土壤生态型等。

研究意义 生态型是基本的生态单位,严格地说,与生态位相对应的不是物种,而是生态型。因此,对生态型的研究可用以分析种内生态适应的形成,了解种内分化及定型的过程和原因。生态型的分化也是物种进化的基础,所以研究物种如何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分化为不同的生态型,是研究新物种形成过程的重要内容(见物种形成)。生态型的研究使引种、育种工作和作物栽培工作深入一步,着眼点由物种深入到生态型。例如对广布种或经济植物的生态型分类工作在引种和栽培利用方面都极为重要。因为不同的生态型,引种成功率不同,栽培利用的经济效益也不同。生态型杂交产生的后代多具有更强的适应力,因而是育种工作发展的新动向之一。

三、 生活型与生态型差异

生活型与生态型差别

一、生活型生活型系指植物对于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在外貌上表现的植物类型。它的划分常根据植物的形态、大小、分枝等外貌特征,同时考虑到植物生命期的长短。通常把植物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木质藤本、草质藤本、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垫状植物等是一种早期的、人们习用的生活型分类。目前普遍采用Raunkiaer系统。他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为依据,把高等植物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5v8e5thmh0vngk58yua7wp9920czo00zx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