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信用社执行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湖南省联社衡阳办事处主任 宛克尧
执行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思路决定出路,执行决定成败。加强执行力建设对我社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农村信用社改革定位看,县级联社要巩固一级法人地位,需要较强的自律性,客观上需要好的执行。从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方向看,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不再是“一家独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需要较高的竞争力,而执行力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省联社成立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较为完善、较为系统的制度、办法,很好地指导了全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与期望目标相比,还差之甚远,特别是在推进农信社科学协调发展方面,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制度不执行或不能很好的执行。本文试图从加强农村信用社执行力建设的视角出发来剖析问题,寻找答案,提升农村信用社核心竞争力。
一、农村信用社执行力建设的现状
当前,农村信用社执行力建设现状,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执行力弱”,。 (一)执行力弱的特征
1. 政策传导过程中表现出的效果衰减和低时效性。政策出台的初衷随着政策的传导逐级衰减、走样,致使执行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完全违背了政策执行者的初衷。如在信贷管理系统上线过程中,省联社和办事处明确规定要确保资料录入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但是一些基层社为了追求高注册率,没有将部分客户如实注册,导致上线后假冒名贷款的显现,招致被冒名客户的投诉,影响了信用社形象,有的甚至引来法律纠纷。低时效性表现在,一些政策出台几年后,仍未得到执行,或未取得预期效果。如部分联社在清退原联络员过程中,未严格按照省联社相关规定执行,留下了较多的隐患,导致原联络员经手的贷款大都形成不良,有的还不时到各级部门上访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2. 违规违章现象的普遍性和持续性。检查中发现,诸如信贷管理领域出现的化整为零贷款、跨区域贷款、假冒名贷款,现金管理领域出现的库存现金超限额,会计管理中出现的重要空白凭证数目不符、往来账户核对不及时等问题比比
皆是。每查一次,每个单位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每通报一次,都是通报同类同质性问题;每进行一次整改,都是要求针对类似问题进行整改。
3. 案件爆发的同质性和重复性。同样性质、同样原因的案件农信社系统内部反复出现,集中体现在管理较乱、内控不严、基础工作薄弱、制度执行不力、违规现象严重等方面长期整改不到位而造成。
(二)执行力弱的表现形式
1. 拒绝执行。对上级的决策,一些联社、基层信用社不当回事,存在抵触情绪。有些决策到县级联社半年后还没有制定具体解决方案。
2. 选择执行。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如员工招聘、增加工资、提高待遇、费用使用、信贷发放等;不利的就不执行,如限制性、约束性的制度,执行起来有难度的制度。特别是在追责方面,一些领导碍于情面或为了维护稳定或为了不影响自己的任期政绩,不敢动真格,致使执行走样。
3. 虚假执行。一些联社、基层信用社虚假文化盛行,为完成考核任务,获得绩效工资和个人职位提升,玩数字游戏,做假报表,搞假抵库、假收息,从短期看,似乎显示信用社发展一片大好,但却留下了诸多隐患,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影响了领导决策,扰乱了员工思想,纵容了坏的风气。
4. 被动执行。对布置的工作,需要上级不断地督促、追问才去执行。如一个报表、一份材料、一些数据,往往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呈报,需要上级部门不停地催促才上报,缺乏执行的主动性。
5. 机械执行。在执行过程中简单照搬照抄,不去研究政策意图,不会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工作,导致执行的效果大打折扣。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联社在推进一级法人改革进程中,向信用社盲目下达个人入股金额等硬性指标,导致存款化股金、贷款化股金等新问题的出现,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信访举报。
6. 应付执行。一些联社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应付执行,不推不动,推了动一动,缺乏主动负责的精神,存在走过场、应付交差的现象。如所交的报表数据纵横勾稽关系存在明显的矛盾,递交的材料没有结合实际撰写,有的甚至是直接从互联网上下载,匆匆了事。
二、执行力弱的原因剖析
1. 执行文化的缺失,不想执行。无论是从员工职业道德、组织制度,还是从员工履职意识、执行理念来看,农村信用社都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如联社下达的文件或制度,部分员工随手放在柜台,既没有组织学习,更没有认真进行研读。同时,也缺乏这方面的培训与教育,员工执行好、执行差、不执行、慢执行,似乎都不会牵涉到自身的利益。一些员工对信用社这个大家庭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其行为、思想、情感、信念、习惯与整个组织不能有机统一起来。这种对执行文化的疏于培育导致了员工懒惰执行和不想执行。
2. 制度设计的缺陷,不便执行。一是制度设计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操作流程、规范标准也不够清晰,不便执行。如有些处罚标准,在几百元至几千元之间浮动,标准太笼统,处罚硬性度不够。二是制度设计时因目标的多重性,目标之间相互矛盾,难以取舍,不便执行。如网点设置上,到底是支农为重,还是效益为重,还是风险控制为重?不同的目标倾向显然会导致不同的网点设置思路。由于各方对目标的取舍不一,必然导致网点设置上的无所适从。再如,同样一个文件,银监部门也发,省联社也发,既要求这样执行,又要求那样执行,执行标准不统一导致执行主体不知如何执行。三是制度设计的责任界限不明确,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
3. 执行技能的缺失,不能执行。在普通员工、部门负责人、班子等三个层面均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农信社员工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总体素质偏低,加上缺乏系统性培训,员工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技能得不到提升,不能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如会操作电脑的人员数与实际需要人数有差距,制约了柜员制的推行,增加了网点运行成本。二是联社部门负责人的素质、能力与职位要求不相匹配。在部门负责人选拔上,亦存在两难选择,如对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比较全面,将没有足够的优秀人才可供选拔;如果对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将就,又将影响工作的执行力。三是班子成员的水准与职位的要求不够匹配。联社作为一级法人,既要管理,也要经营,要把准方向,执行到位。如此,对班子成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一些班子成员的水准与职位要求还不相称、不对等,加上干部任用中的能上不能下,班子的整体战斗力打了折扣。
4. 执行资源的缺失,不好执行。如“四双”制度、事后监督制度,均要求配备相应的人员才可能执行到位。但当前有些地方还有3人以下(含3人)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