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招教 试卷 安徽小学教育综合知识试卷18版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命题立意】考查智力的核心。★★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 A【解析】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例如,观察标本、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实物直观的理解。★★ 【错因分析】考生混淆了三种直观方式。

3. B【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命题立意】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4. 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的政治功能的理解。★★ 【错因分析】考生对题干理解不准确。

5. B【解析】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制度化教育形成的掌握。★★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识记不准确。

6. D【解析】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这体现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7. A【解析】新课程提倡的师生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为此,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伙伴关系:(1)要尊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2)要民主,民主是师生关系的融化剂,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前提。

【命题立意】考查新课程提倡的师生关系模式。★★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8. 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遗传决定论的理解。★★ 【错因分析】知识混淆。

9. B【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做好各项班级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在班级教育过程中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 【命题立意】考查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10. D【解析】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包括:(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通过理论建构、知识创新、品德示范、宣传咨询等直接参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3)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的理解。★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11. 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 【命题立意】考查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错因分析】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理解混淆。

12. B【解析】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13. 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科学心理学成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

14. D【解析】斯皮罗的认知弹性理论把学习分为两种: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建构主义者在探讨高级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高级学习阶段的教学模式——“随机访问教学”。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掌握。★★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15. B【解析】学校在排课时应尽可能地避免把性质相近的课程排在一起,这样能减少材料相似性引起的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对记忆的干扰。

【命题立意】考查记忆规律中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对合理安排组织教学的影响。★★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

16. B【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 【命题立意】考查我国《教育法》的相关法律条文。★★ 【错因分析】考生对相关法律规定识记不清。

17. A【解析】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表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自我中心性(中心化),即儿童还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境,常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

【命题立意】考查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自我中心性特点。★★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

18. 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学媒体的内涵。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学媒体内涵的掌握。★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19. A【解析】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命题立意】考查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0. 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解析】学校的产生应该具备的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命题立意】考查学校产生的条件。★★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识记不准确。

2. BCD【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已有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此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等也会影响问题解决。 【命题立意】考查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3. BD【解析】教育的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照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功能的分类。★★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4. ABCD【解析】建立学制的依据包括:(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文化传统;(6)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命题立意】考查建立学制的依据。★★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5. ABCD【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命题立意】考查我国《教育法》中关于学校办学条件的规定。★★ 【错因分析】考生对法律条文不熟悉。 三、判断题

1. ×【解析】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界相比,最大的区别在其社会性上。人类的教育需要不是直接产生于生物本能,而是产生于社会延续与发展的需要。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界没有教育。

2. √【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3. ×【解析】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4. ×【解析】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错觉的出现并不是说明人不能准确地认识客观世界。

5. √【解析】全面发展不能理解为要求学生“样样都好”的平均发展,也不能理解为人人都要发展成为一样的人。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需要针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强调某一方面。

6. ×【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 7. ×【解析】略。

8. √【解析】题干所述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9. √【解析】略。

10. ×【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 简述德育过程的特点。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德育过程的特点的掌握。★★★★ 2. 简述高原现象及其成因。

(1)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2)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①学习方法的固定化;②学习任务的复杂化;③学习动机减弱;④兴趣降低;⑤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⑥意志不够顽强。 【命题立意】考查高原现象的概念及其成因。★★★ 3. 什么是有意义学习?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1)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客观条件,是指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教材一般符合此要求。②

主观条件,是指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第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第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命题立意】考查有意义学习的概念及条件。★★★ 4. 简述新课改提倡的教师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新课改提倡的教师角色的认识。★★★ 5. 简述在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命题立意】考查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为力争做到“教好每一个学生”,你将如何开展工作?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为了力争做到“教好每一个学生”,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不均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规律,认识并遵循这些规律,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我会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来开展教育活动。开展教育工作要遵循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教育工作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规律,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待学生要长善救失,扬长避短;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力争做到“教好每一个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我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是独特的人,独特性也意味着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之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好每一个学生”并不是说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不是平均主义,而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我会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使学生得到最适合他们的教育。 (4)坚持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关爱学生是教师处理其与学生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为了“教好每一个学生”我应该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关爱学生的范围是全体学生,而不是某一部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把学生看作与自己一样有尊严、有利益诉求的人,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好每一个学生”的理解以及教育理论的运用。★★★★ 2. 请联系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①精选教材,提高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水平;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组织特点。

(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①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细节的顺序,渐进分化;②应当注意将各个内容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③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④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知识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还可分成若干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之上,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提供固定点。

(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 (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考生可结合实际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命题立意】考查促进学生有效迁移的策略。★★★★ 六、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备课就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收集教学资料,为上课做准备。

(3)①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②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2015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统考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 1. B【解析】《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关于“教育教学知识”的内容主要有:(1)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2)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3)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4)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认识。★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2. A【解析】《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关于“规范教师行为”的内容之一是:“加强管理,严禁教师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不私自在校外兼课、兼职,不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教辅材料。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关心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提倡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免费为学生补缺补差,其教学时间可计入教师的工作量,作为工作考核内容之一。”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的认识。★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3. 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属于教师的义务。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理解和掌握。★★★ 【错因分析】考生对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不牢固。 4. 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杜威的教育观点。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杜威的教育观点的理解。★★ 【错因分析】识记混淆或审题不清。

5. C【解析】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

招教 试卷 安徽小学教育综合知识试卷18版答案

【命题立意】考查智力的核心。★★【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2.A【解析】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例如,观察标本、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实物直观的理解。★★【错因分析】考生混淆了三种直观方式。3.B【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5oor681091cf865breu5a66i6tmb7010s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