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大题培优)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降温一定析出晶体
B.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能得到饱和溶液 C.溶液加入溶质质量分数必然一定增大 D.恒温蒸发少量溶剂一定能得到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只有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物质,饱和溶液降温时一定会析出晶体;如果是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降低的物质,饱和溶液降温时不但不析出晶体,反而变得更不饱和,选项错误;B、如果是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反而升高的物质,不饱和溶液降温时不但变不成饱和溶液,反而变得更不饱和,选项正确;C、饱和溶液中加入作溶质的物质就不再溶解,质量分数不变化,选项错误;D、溶剂比饱和溶液的溶剂多很多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少量溶剂不会达到饱和,选项错误,故选B。
2.如图是固体A、B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 ℃~t2℃,A的溶解度始终大于B的溶解度
B.t2℃时分别将100g 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A小于B C.t1℃时,A、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3 【答案】D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0 ℃~t2℃,B的溶解度始终大于A的溶解度,错误;B、
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t2℃时分别将100g
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B小于A,错误;C、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那么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D、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即t2℃时,100g水中能溶解50gA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溶质的质量为50g,溶液的质量=50g+100g=150g,即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3,正确。故选D。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 B.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 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答案】A
【解析】A、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氨气,所以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C、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A、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氨气,所以会闻到刺激性气味,故A 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故B错误;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4.在《基础实验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和《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两个实验中都应使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 B.烧杯、玻璃棒、量筒、试管 C.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漏斗 D.蒸发皿、酒精灯、烧杯、铁架台 【答案】A
【解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粗盐的初步提纯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蒸发皿、酒精灯。两个实验中都应使用到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油可以乳化油污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溶质都以离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 D.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答案】D
【解析】A、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属于溶解现象,故错误; B、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错误;
C、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例如酒精溶于水以分子形式存在,故错误;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会吸热,溶液温度会降低,故正确。 点睛:
物质溶解的过程包含有以下两个过程:
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该过程吸收热量;另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
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该过程放出热量;并且,不同的溶质,在这两个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也不同; 共有如下三种:
1.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会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等;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表现为放热现象;
2.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等),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现象;
3.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时,溶液温度会降低(如硝酸铵等),表现为吸热现象。
6.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配制5%的医用葡萄糖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取、量取、溶解和转移 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C.10mL98%的硫酸溶液加入到10mL水中得到49%的硫酸溶液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这样可以使雪较快地融化 【答案】C
【解析】A、配制5%的医用葡萄糖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葡萄糖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葡萄糖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正确;
C、10mL98%的硫酸溶液加入到10mL水中,由于微粒之间有间隔,总体积会小于20mL,故错误;
D、溶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凝固点降低,这样可以使雪较快地融化,故正确。 点睛: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是这样的,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
7.农药波尔多液是苹果、葡萄等生长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杀灭霉菌的药剂,该农药配制方法是将石灰乳和硫酸铜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可。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硫酸铜属于盐类 B.石灰乳pH <7
C.配制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 D.波尔多液属于溶液 【答案】A
【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石灰乳的成分为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解:A、硫酸铜属于盐类,故A正确;
B、石灰乳为氢氧化钙,属于碱类物质,其PH大于7,故B错误; C、石灰乳的成分为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故C错误; D、配得的波尔多液中含有氢氧化铜沉淀,不属于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多 C.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D.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 【答案】D
【解析】A、比较溶解度的大小要指明温度,错误;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多,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错误;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乙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正确。故选D。
9.取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石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C。 考点:溶液
B.面粉
C.蔗糖
D.植物油
10.下列有关汽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汽水呈碱性
B.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C.喝了汽水常有打嗝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胃酸过多的人要多喝汽水 【答案】B
【解析】A、汽水中含有碳酸,显酸性,错误;B、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正确;C、喝了汽水常有打嗝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D、胃酸过多即胃液酸性过强,汽水中含有碳酸,显酸性,不能过多摄入,错误。故选B。
1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75g饱和溶液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答案】D
【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t2℃时,100g的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只能够溶解25g,得到溶液的质量为75g,正确;C、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确;
D、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降低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错误。故选D。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100%。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
12.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则m不可能表示( )
A.溶液总质量 C.生成ZnCl2的质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
B.消耗锌粉的质量 D.生成H2的质量
A、不是溶液总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总质量应一直增加,故A错误; B、消耗锌粉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消耗锌粉的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消耗完,故B正确;
C、生成ZnCl2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的ZnCl2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达一定值,故C正确;
D、生成H2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达一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