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湖北省天门市蒋湖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5.2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实验四: (1)开关闭合,灯工作吗? (2)出现了什么问题? (3)如何正确连接电路? (1)不工作。 (2)电源短路。 (3)去掉“短路”导线。 学会识别电源短路,加深对电源短路的认识。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 1.电路的基本组成。 2.元件符号和电路图。 3.电路的三种状态。 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 课堂 反馈 1.请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 巩固本节 2.请分析如下的电路。 (1)此时,电路处于什么状态? (2)开关闭合,灯泡发光吗? (3)出现了什么问题? (4)如何改正,电路连接是正确的? (1)断路。 (2)不发光。 (3)电源短路。 (4) 课所学习的重点知识。 反馈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情况。

作业 各式各样的电池 伏打电池虽然能产生持续电流,但是,性能很不稳定。两极接通后,虽有电流产生,可是过了不久两个电极的表面就会被化学反应产生的气泡所包围,电压就要下降,电流就迅速减小了。后来人们经过研究,消除了这种不稳定的因素,制成了各种各样的电池。但无论怎样翻新,都是利用了伏打的设计思想:两种不同材料做的电极插在一种导电溶液中。

今天手电筒或收音机中的干电池,正极是中心的碳棒,负极是外面的锌筒,中间是氯化铵溶液拌成的浆糊。这浆糊就起着伏打电池溶液的作用。因为做成浆糊状,电池也成“干”的了。电池内碳棒周围还包着黑色粉末,这粉末是二氧化锰,是用来消除电极上的气泡的。干电池的电压稳定,使用以后,可以保持一段较长时间,不论是1号、2号、5号干电池,它们所用的材料都一样,产生电压都一样,都是1.5 V。体积大小不同的干电池“容量”不同,大的干电池可以得到较大的电流,或者,在产生同样的电流时,大的干电池可以使用较长的时间。

干电池用起来虽然方便,但是,在很多方面它显得体积过大。现在很多仪表、电子手表、计算器、心脏起搏器以至导弹、人造卫星中都使用一种钮扣式电池或微型电池。微型电池是干电池。一种钮扣式电池的正负极就是钮扣的两面(这两面是相互绝缘的)。正极里面是压成块的氧化汞粉末,负极里面是压成块的锌粉,两者之间隔着一层浸透导电溶液的隔膜。这样的锌汞钮扣式电池能产生1.35 V的电压。

除了固体材料做电极的电池外。现在还发明了一种用气体做电极的“燃料电池”。它的两个电极是两个多孔碳做成的圆筒,圆筒浸在氢氧化钾的导电溶液中。使用时,在两筒内分别通入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和溶液起化学反应,就能产生1.23 V的电压。通氢气的筒是正极,另一筒是负极。这时,氢气和氧气的作用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类似,所以这种电池叫燃料电池。氢气燃烧会生成水,这种电池的副产品也是水。

这种电池结构紧凑,干净(不产生其他废物),制造也不太复杂,虽然现在还处在试验完善阶段,但已得到了实际应用。“阿波罗飞船”和航天实验室中就用了这种氢—氧燃料电池。除了提供电流外,它排出的水还用作宇航员的饮料或洗涤用。

干电池和钮扣电池是“一次性”的.用一段时间,电压下降,降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用,只能丢弃了。燃料电池有一个优点,只要连续不断地向两极分别通入氢气和氧气,它就能连续不断地供给电流。

还有一种可以长期使用的电池是可充电电池。这种电池作为电源使用时,能产生电流,叫做“放电”。放电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后,电压会降低,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作为电源使用。这时,就需要给它“充电”,使用“充电机”使电流沿相反方向通过电池,结果是使两极恢复到原来的结构。充电完毕,它就又可以作为电源使用产生电流了。可充电电池可以反反复复放电充电,也就能长期使用了。

汽车上常用的“蓄电池”也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它在作为电源使用时,正极是氧化铅板,负极是铅板,二者浸在稀硫酸溶液中,这时它能产生2 V的电压。放电时,正极的氧化铅会变成铅而使两极间电压降低,当两极间电压降到1.8 V时,就不能

再用了,需要充。充电时正极的氧化铅又逐渐增多,恢复到原来情况时,电压就又恢复到2 V了。

半导体收音机、录音机、计算器等等常使用的可充电电池外表和干电池一样,镍—镉电池就是可充电电池。它的一极是镍和氧化镍,另一极是镉和氧化镉。它的电压比干电池小些,只有1.2 V。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 人拉弹簧 起重机提重物 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 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

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湖北省天门市蒋湖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15.2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实验四:(1)开关闭合,灯工作吗?(2)出现了什么问题?(3)如何正确连接电路?(1)不工作。(2)电源短路。(3)去掉“短路”导线。学会识别电源短路,加深对电源短路的认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1.电路的基本组成。2.元件符号和电路图。3.电路的三种状态。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课堂反馈1.请画出手电筒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5kcm0pull3x5if1klmb9gaib47vll009h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