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原有的四组分组即可;对于共学式小组,可4人一组,好、中、差搭配;对于小组创新活动(如拼图),可2~4人一组;对于小组调查实践,小组人数可多可少.分组的关键是确定小组人数后,一定要明确个人的责任分工,提出合作目标与合作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每个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小组交流、讨论的时间,要特别注意多鼓励学困生发言,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4.学生的有效参与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就要接纳学生的差异,做到平等参与.创造民主、自由、友善的气氛,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同时享受尊严和拥有一份自信.要达到有效参与,就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独立学习时间,教师及时引导,特别是对学困生,要引发他们思维,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对问题有一定的理解,让他们都有表现的空间.
5.探究能力的培养
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是:平时注意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分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一些开放性、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实际问题,如地砖的密铺、有趣的七巧板等,让学生在课余进行实际操作、讨论、探究;在教学中,注意结合课本中的“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让学生在观察、猜想、实践、归纳、交流中,理解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探究过程和应用;在课堂中积极应用变式教学进行教学,通过一题
多解、一题多变和用同一方法解决不同问题等,强调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对情境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的探索.对于新知识的探索,通过介绍数学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信心,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注重运用实物→模型→图形→表达→应用的教学程序,逐步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从而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相互影响.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是对接受式学习的全盘否定)是课程改革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坚定信念,把握新课标,领会新理念,用好新教材.虽然在教学中还有数学学困生,但是要相信数学学困生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只要教师认真对待数学学困生,给予特别关心,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一定会使学困生“脱困”,从而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