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林糊糊是一种生活(美女书法家林曦的生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林糊糊是一种生活

林曦,1983年生于重庆,12岁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小学毕业后便四处游学,师从李祥霆门下学古琴,15岁完成大学自考,并在家庭和老师的指引下研读佛教经典,18岁读完北大宗教学的课程,并考取中央美院国画研究生。现为职业画家,曾出版有个人书画集、小说、个人音乐专辑。2011年成立暄桐教室。新浪微博@林糊糊

采访、撰文/赵晓梅 摄影/曹有涛 摄像、剪辑/郑无边 更多林曦专访请关注第65期《心探索》杂志(建议在wifi下观看)

将琴棋书画在掌间自在玩赏,同时精通茶艺,钻研中医,自嘲要将自己全面培养成“国宝”的林曦,身上难得地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标签和学究气。她将自己读诵的《金刚经》CD当礼物结缘,也会买《荒漠甘泉》送给朋友;她喜欢盘扣的长衫,也穿名牌,高跟鞋,是右耳打着三个耳洞的时尚妈妈;她强调慢生活是慢在心态上,手要快,做事要高效;做饭的时候,她喜欢听着慢悠悠的昆曲,K歌的时候也会高唱一曲披头士的《Hey Jude》。上课时,会当着学生的面吃甜点,下了课,无厘头,扮鬼脸,却是个要求严苛,被称为天然凶的老师;曾向小林老师拜师学字的中医徐文兵对林曦的评语是,开口像老子,闭口像孩子。 林曦有两个微博,一是“林曦的水墨空间”,另一个是“林糊糊”。时间证明,对“林糊糊”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前者。如果说林曦是从小得法,勤学苦读,终有成果的水墨画家,林糊糊则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态度和生活之所以为很多人向往,是它所传递出来的那种平衡的有呼吸的美感,传统,又不古板,讲规矩,又不被清规戒律束缚,不失自由与乐趣。正如林糊糊所言,生命是最宝贵的,生活太应该爱了,所以要投入地玩,真诚地玩。 爱哲学爱艺术

“既然人生苦短,为什么不放更多心思去做更美好的事情?蔡元培先生当时‘以美育代宗教’的说法现在看来依然非常高明。在俯视空间和时间的这种广大里

1

边,其实是有非常多生命精微的细节在不断变化与呈现的。与其说一万个‘人生苦短,生命无常’,不如看到一朵美丽的花儿,你去画它,一笔一笔地描绘它的细节,然后第二天,第三天,你看着它枯萎了,这种真切的感受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

心探索:有朋友说,惯于在身心灵圈子游泳的人通常活在颈部以上,理论很发达,但跟生活没法儿接轨,不落地。

林曦:这样的人我也接触过,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我记得2013年暄桐教室开学的时候,我有过一个讲座叫《爱哲学爱艺术》,我引用了蔡元培在1917的一段讲话,他提出一个观点,以美育代宗教。如果一个人足够开放地去阅读哲学著作,足够投入地去欣赏、热爱并且实践艺术,达到的效果比依赖宗教或者任何一种身心灵的方法的效果要好很多,而且不太让人讨厌。喜欢宗教和身心灵领域的人,通常头上会有一个探照灯,看大家言行有没有问题,以及有一种劝人向善的强迫症,让人有压力。但是你介绍别人去看一部艺术作品,或者印度某个哲学家的书,就不会形成压力。

另外,凡是陷入对宗教的执迷,那种完全把全身的重量都趴在那里的状态,其实是很难产生美感的。你本来是为了松绑,为了更自由,结果却有更多的清规戒律,更多的不放松,和人更没办法相处了,而且为这种无法相处以及性格的弱点找到了更完美的理由。明明是去看大夫,开药方的,结果药没吃,如何解释这个药方,以及问自己为什么会得这个病的研究却非常多。古代禅宗不是这么解决问题的,他给你伤口敷一块药,好了,你再也别想它了,你跟这事没关系了。但现在的办法是,敷上药,刚快好了,把线拆了,再上点药,再缝,再开,这个过程很折磨人。

心探索:你提到的禅宗的方法,其实是不把病人当病人。

林曦:认为别人是病人的人,先是自己不正常,通常都是这样。所以,心性足够开放和宽容的话,人会变得柔软,你会非常容易接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而不至于坚持自己的活法才是对的,去强迫别人也要这样活。

2

心探索:所以你说,二元对立是产生压力的根源。

林曦:就是不要陷入一种对立性的思维的惯性,比如喜欢传统文化,就势必要打击非传统文化,像西方的当代的东西我也很喜欢,没觉得非此不可。佛法里有句话叫“圆融”,圆融就是通达可以往来,不是画地为牢,我就在这儿了,我就这样了,而是一切皆有可能。这样,你的生命才是开放的,才是通气的。 心探索:真正做到不二元对立还是挺难的,每个人都想表达我的观点,我认为的对和错。

林曦:对错本身就是最大的二元对立,其实我们可以把美作为一个衡量标准。每个人对美的鉴赏和取舍是跟自我属性最接近的。在我这里,对错比较少,但美和不美是很清楚的,因为对和错都是有条件的,但经久的美是留得住的。包括你回忆过去的感情也是这样,当时要死要活,完全过不去了。但经过一定的时间,那些过不去的事情慢慢往后退了,美好又重新浮上来了。所以,人需要给自己空间,让一些看似对立的东西能够在一种善和好,以及美的转化当中,这是我认为人生的版本剪辑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说,我只挑好的,不挑不好的,因为你做不到。为什么弘一大师去世的时候会留下“悲欣交集”这句话,这就是人生的样子,一切都是喜忧参半,交织在一起的,但是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你怎么在心里安放这件事情,是不一样的。

心探索:很多人喜欢你,甚至崇拜你,会觉得林曦的生活很完美,你怎么看这一点?

林曦:我也不喜欢当偶像,会很累。所谓完美是个幻象,我是优点和缺点都很放大的人,只是恶劣情绪比较少。从小佛法对我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再正常不过的道理,就在这个当下,你认为是对的正确的,过一阵子你的看法会变啊,所以何必那么当真呢?

心探索:你的成长过程没有灰色时期吗,那种特别糟糕的时候?

3

林曦:当然有啊,每个人都会有的,只不过度过的方式不太一样,以及留下的痕迹不太一样。我问过很多从小画画的朋友,这点会好很多,因为艺术的确会耗掉很多精力。有的人“很灰色”是因为他真的花了很多时间去喂养这个痛苦。我到现在依然是这样,只要拿起笔画画,其他事就完全跟我没有关系了。这也是我愿意教人写字画画的原因,它对我很有用,我也希望对他人很有用。 心探索:画画时的那种专注度会让人完全跟自己在一起。

林曦:就是扯脱嘛!扯脱是禅宗的一个词,你不是执着在这件事情吗?给你扯下来,放在另外一件事情上。

林曦:林糊糊是一种生活(2)【3月新刊】

2014-03-02 08:05:23

林曦曾被称为神童,可是,在“神话”的背后,自称具有大摩羯坚韧不拨精神的林曦说,成功没有捷径可言,当年学的古琴曲子早忘记了,可手只要放在琴上,旋律自动就出来了,这种技艺绝不是天生的,而是建立在无需督促,便能七个小时高度专注与投入的一遍一遍熟能生巧的练习上。这也是如今林曦为暄桐教室挑选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你能不能坐在那儿安静地完成枯燥的事情。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更需要甘于寂寞,能面对寂寞的人才能面对自己,享受和自己共处的时间。

这种踏实的感觉是甜蜜的

“一些从事或者喜欢艺术的人,通常会陷入自由与规矩的两元对立中,觉得艺术与灵感,跟理性、条理是相悖的。我是比较信中国心物一元的哲学体系,因为你一旦陷入二元对立,就断绝了‘复归平整’的那个中间的可能性,结果越来越把自己往死角上逼,感觉跟这个世界在斗争,很快就把自己搞成唐吉诃德,非常辛苦。”

心探索:据说暄桐教室第一批招生的比例是150:20,学生都是会计师、建筑师等理科生。你挑选学生的标准是什么?

4

林曦:其实我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我看重一些特质,比如你能不能坐在那儿安静地完成枯燥的事情。如果常年从事艺术创作,会知道每天经历的,八成都是非常枯燥的事情。一定是熬过了这个枯燥的阶段,才会有巨大的成就感和快乐。一个人缺乏这种耐力,他很难到达真实的成就感那一步,而只会陶醉在某些自我感觉里。如果没有受到外界或者他人真诚的肯定,这条路通常比较难走,因为得不到外界的能量支持,他需要太多自我的力量。

心探索:有个观点,艺术家分为两种,一类是超现实的,作品和个人有一定距离,还有一类是生活跟创作高度统一。你的画给人感觉很美好,很沉静,没有纠结挣扎的东西,这是不是跟你的生活状态有关?

林曦:我曾经让暄桐的同学做过比较,比如赵孟頫和董其昌,还有傅抱石和李可染,这些非常类似的艺术家,为什么后来形成了完全不一样的面貌?我是想告诉大家,每一个人,他画成什么样,在初期的时候是一个能力的选择,我能画这个不能画这个。一旦过了技术阶段,就完全是审美自觉的选择。他认为什么是美?他一定会去追求他心目中的美。所以我画里呈现的状态,一定是我喜欢的,我喜欢比较单纯比较可爱的东西,我也只能画我喜欢的东西。

心探索:你经常说自己是“大摩羯”,摩羯座在你身上的体现是什么样的? 林曦:在执行一件事情的时候,我比较像摩羯座,但在做决定的时候会有更多射手的特质,不会考虑那么多,更多地凭直觉。我的瑜伽老师说过一句对我很有帮助的话:你品尝得到甜蜜,它才是真实的,你应该遵循你生命里真实的东西。我基本就用这个简单的原则做一切的取舍。 心探索:你对这个“甜蜜”的解释是什么?

林曦:就像糖一样,是甜的,跟你吃一口苦瓜,完全不一样。 心探索:但生活给你备的礼物不可能都是糖啊?

5

林糊糊是一种生活(美女书法家林曦的生活)

林糊糊是一种生活林曦,1983年生于重庆,12岁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小学毕业后便四处游学,师从李祥霆门下学古琴,15岁完成大学自考,并在家庭和老师的指引下研读佛教经典,18岁读完北大宗教学的课程,并考取中央美院国画研究生。现为职业画家,曾出版有个人书画集、小说、个人音乐专辑。2011年成立暄桐教室。新浪微博@林糊糊采访、撰文/赵晓梅摄影/曹有涛摄像、剪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5iow93vr997tl27ll5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