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五单元 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知识框架】
依 法 从 事 民 事 经 济 活 动 , 维 护 公 平 正 义 依法生产经营,保护依法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 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正确利用合同参与 民事活动 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依法保护人身权 1.民法保护我们的人身权 2.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3.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 1.法律保护财产权 2.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3.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财产权 3. 1.依法订立有效合同 2.履行合同的原则 3.正确运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 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1.民法保护我们的生活 2.成为民事主体的资格 3.依法处理民事关系 维护在家1.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 2.未成年人在家庭中的权力和义务 3.为构建和谐家庭尽责 1.学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2.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庭中的权 利和义务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劳动者权利的维护 5. 1.依法设立企业 2.合法经营,公平竞争 3.质量为本,注重信誉 4. 1.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环境资源的含义。现阶段我国经济发 环境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展面临的环境保护问题 2.我国法律规定保护环境和资源。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保护生态 1
【知识要点】
第十一课 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一、依法参与民事活动 (一)民法保护我们的生活 1.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条。 2.民事法律关系 (1)财产关系
平等主体在占用、支配、交换和分配物质财富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 (2)人身关系
平等主体之间基于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而发生的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
3.民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2)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等价有偿原则。 (3)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 (4)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原则。 (5)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6)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 (二)成为民事主体的资格 1.民事主体的含义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①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②自然人成为民事主体必须以民事权利能力为前提。 ③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④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只是自然人取得具体民事权利的可能性,这种可能要转化为现实,需要依赖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①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资格,即依法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
②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按年龄、智力和精神状态可以划分为 第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第三,无民事行为能力
2
3.法人
(1)法人是在法律上人格化了的、依法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并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2)法人成立的条件 第一,依法成立。
第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第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经营场所。 第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法人需要通过法定代表人来进行民事活动。 (三)依法处理民事关系
1.民事关系:指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依法处理民事关系
(1)要学习民法,懂得民法,遵守民法。
(2)要自觉运用民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正确行使民事权利,自觉履行法定的民事义务,并尊重其他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 3.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1)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①停止侵害 ②排除妨碍 ③消除危险 ④返还财产 ⑤恢复原状
⑥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 ⑦支付违约金 ⑧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⑨赔礼道歉
(2)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二、依法保护人身权
(一)民法保护我们的人身权
1.我国《民法通则》将民事权利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 2.人身权
(1)人身权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又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2)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
①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 ②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荣誉权,荣誉权不能转让,也不能继承。 3.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1)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
3
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4.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利
(1)人身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没有人身权,人们就不能进行各种活动。我们要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利。 (2)中职生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人身权的做法
第一,中职生认真学习和理解我国民法有关保护人身权的法律规定,增强权利意识,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人格权和人身自由。
第二,中职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要学会自我保护,要提高维权意识,树立防范意识,知道防范方法,学会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人身权,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 第三,要尊重和爱护他人的人身权利。 三、依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 (一)法律保护财产权
1.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 2.广义的财产权指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狭义的财产权指物权。 3.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4.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二)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1.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的,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2.我国刑事法律,是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武器。 3.我国《物权法》保护物权
(1)我国《物权法》规定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节、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2)侵害物权,除承担民事责任外,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依法承担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财产权 1.依法保护财产权的重要性。
2.我们要增强财产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财产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
3.侵害财产权适用的民事责任方式,主要有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四、正确利用合同参与 民事活动 (一)依法订立有效合同
1.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它形式。 3.订立合同的过程有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4.有效合同的要件
第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外在表示行为与内心意思相一致。 第三,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
4
第四,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二)履行合同的原则 1.实际履行原则 2.诚实信用原则 3.全面履行原则 4.情势变更原则
(三)正确运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
1.树立合同意识,学会采取书面合同参与民事活动。 2.既要严格履行合同,又要懂得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3.学会利用担保确保合同的履行。 (1)合同的变更
①合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更和转让。合同的变更是合同内容的变更,即指当事人不变,合同的内容予以改变的现象。 ②合同的变更需要一定条件
原合同已经生效、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当事人对变更的内容需要协商一致并约定明确,遵守法定程序。 (2)合同的转让,
①合同的转让实际上是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依法将合同权利义务全部或部分地转让给第三人。
②合同的转让包括合同权利的转让、合同义务的转让和合同权利义务的全部转让。 (3)我国《合同法》规定的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职和定金五种。 五、维护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
1.结婚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履行法定的程序
(1)结婚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男女双方必须达到法定的婚龄,结婚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2)结婚必须履行法定的程序,即结婚登记。结婚登记程序分为申请、审查和批准三个步骤。
2.子女和父母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且互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3.继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此外还有遗赠抚养协议。 4.未成年人在家庭中的权力和义务
(1)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2)未成年子女在家庭中享有被抚养、受教育和受爱护的权利。 (3)子女和父母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4)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5.为构建和谐家庭尽责 (1)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2)为构建和谐家庭尽责的途径
第一,我们中职学生要树立家庭观念,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权利义务关系,为构建和谐家庭尽责。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