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沈周的拒绝是根本不想攀附显贵者。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10、(1)又/另/还(2)最后/终于(4分)
11、太守不知道先生/您,怎么能轻视先生/您到这种程度?(3分) 12、A(3分) 13 、C(2分)
长宁-金山: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③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绍圣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穆父不及见也。(《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祐:与下文的?绍圣?,都是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③怀素:唐代大书法家,以善?狂草?出名。④涪陵:地名。
10、基础二题(4分)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 (2)解释文中加黑的词语(2分)
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作( ) 因借之以归归( )
11、 对下列句子翻译恰当的一项是()(3分) 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A、所以山谷曾自认为是在涪陵得到草书《自叙》的,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叙》。 B、所以山谷曾自认为是在洁陵领悟草书真谛的,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C、所以山谷曾自认为是在涪陵得到草书《自叙》的,遗憾的是未能见到穆父。 D、所以山谷曾自认为是在涪陵领悟草书真谛的,遗憾的是未能见到穆父。 12、 文中口和口这两个词,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态度。(2分)
13、 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些原因促成的?请根据文意概括(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2分) 11、(1)与元祐以前所书/大异(另见细则)
6
(2)书写 回家 12、B
13、疑 信 14、(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 (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帖 (3)勤奋练习而顿悟
闵行:
(四)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
杜环,庐陵人。其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常母张氏年六十余,无所归,雨行至环家。环见张氏,大惊曰:?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以母事之。
常母性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家人,顺其所为。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越十三年,母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葬之,岁时常祭。 .
1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1)母泣告以故( ) (2)环具棺椁殓殡之礼(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何为而至于此。
13.杜环“以母事之”,具体表现在: (1)。 (2)。
(3)用侍奉母亲的礼节来为张氏置办丧事等。(4分) 14.下列词语最能概括杜环品质的一项是( ) A.事必亲躬B.乐善好施C.仁爱重义D.孝敬长辈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3分) 11、(1)2分)原因、缘故(2)(2分)具备、具有 12、(3分)为什么会到了这种境地(地步)? 13、(2分)(1)告诫家人凡事要顺着张氏的心意(2分)(2)亲自为张氏烹药 14、(2 分)C (1分)D
普陀: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2分)
不见长安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③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
7
【注】①洛下:洛阳方面。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②东渡意:晋王朝东迁的原委。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更重问之( ) (2)异昨日之言( ) ..1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认为长安像太阳一样远吗?
B、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 C、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远,怎么样? D、你认为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 13、明帝认为“日远”的原因是;
认为“日近”的理由是(2分)
14、从晋元帝的处境考虑,他从晋明帝的第二次回答中能感受到什么?(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11.(1)又(2分)(2)不同(2分) 12.(3分)B
13.(2分)不闻人从日边来(1分)举目见日,不见长安(1分)
14.(3分)思考角度一:与失去旧都相关,例如“晋元帝感受到重返旧都异常艰难”;思考角度二:与晋明帝相关,例如“晋元帝感受到晋明帝对自己的宽慰”。两个思考角度均可。如果答”晋明帝很聪明”则不得分。
松江:
(四)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2分)
①②
唐临为万泉丞。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不许。唐临断然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
【注】①丞:辅佐县令的从属官员。 ②赋:赋税。 系:关押。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唐临为万泉丞( ) (2)会暮春时雨(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令惧其逸,不许。
11、“农事毕,囚等毕集县狱”的原因是 。(2分)
12、从文中看,唐临的为官之道是( )( )(4分)
A、为民着想 B、精通农事 C、勇于担当 D、善于周旋
8
(四)(12分) 9.(4分)(1)担任 (2)适逢,正好,恰巧 10.?2分)县令担心囚犯们逃跑,不答应。(其、逸、许) 11.(2分)对唐临怀有感恩之心,履行约定。 12. (4分)A C
徐汇: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一 14题(13分)
齐宣王好谀
①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②
中关而止。 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说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 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尹文子》)
【注释】①石:重量单位,古代以120斤为一石。文中的?三石?与?九石?均非实指,?三石? 指强度一般的弓,?九石?指强弓、硬弓。②关:同?弯?。?中关?拉到满弓一半。
1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左右皆引试之 ( ) (2)宣王说其名 (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 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宣王周围人的哪些言行呼应了标题中的“谀”字?(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齐宣王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宣王始终努力追求个人实力提升 B宣王喜欢用事实来证明自己 C宣王乐于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D宣王对自己缺少正确的认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一 14题?13分) 11.(4分,每题2分)(1)拉,牵 (2)同“悦”,喜欢 12.(3分)三石是真实的,九石是虚名。 13.(4分),每空2分)左右皆引试之(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 14.(2分)D
杨浦: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1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
2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
9
3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期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11.解释加点字(4分)
(1)以污其行 行( ) (2)何异断期织乎 异(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全文,填写下表(3分) 事件起因 乐羊子得遗金还以与妻 2 ○ 乐羊子妻子讲述的道理 不能贪财污行 3 ○对乐羊子的影响 1 ○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14.下列和乐羊子妻形象不符的一项是( )(2分) A.有德行 B.有才识 C.有勇气 D.有智慧
(四)课外语段阅读(12分) 11.(1)品行、品德(2分)(2)不同(2分)
12.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3分) 13.①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②乐羊子远寻师学,一年即归 ③求学要持之以恒(3分) 14.C(2分)
闸北: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
鲁恭为中牢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⑤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牢: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地里,秘密地。⑤雉(zhì):野鸡。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其人“将速反”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看到难以解释的怪异现象。 B、他已知道鲁恭的政绩很突出。
C、他担心久留也无法了解实情。 D、他怕自己的徒弟会干扰贤人。 13、有人认为“此文开头写鲁恭‘重德化’,后面却主要写‘其人’的所见所闻,似乎与此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