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专题突破)
第一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22讲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 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定义 本质 区别 粒子 结构 分子 保持物质_化学性质__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_分子可__再分 核内质子数_=__核外电子数(填“=”“>”或“<”,右同) _不__显电性 原子 _化学变化__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_原子不能__再分 核内质子数_=__核外电子数 离子 带电的_原子__或_原子团__,分为_阳离子__和_阴离子__ 原子团在有些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核内质子数_>__核外电子数是_阳__离子,核内质子数_<__核外电子数是_阴__离子 带_正__电 或_负__电 电性 _不__显电性 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正__电的_原子核__和核外带_负__电的_电子__构成 构成 分子由_原子__构成 相同 点 都可直接构成物质,都能保持由它们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质量、体积_小__;都有一定_间隔__;都在不停地_运动__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成构成得失电子离子 联系 原子, 原子的构成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正电荷__的_原子核__和核外带_负电荷__的_电子__构成;原子核是由带_正电荷__的_质子__和不带电的_中子__构成。质子与核外电子的电量_相等__,电性_相反__,所以整个原子_不显电性__。在原子中,核电荷数=_核内质子数__=_核外电子数__=原子序数。因原子中电子质量最小,可忽略不计,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原子核__上。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的核外电子是_分层__运动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洁方便的表示原子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各部分的含义如图所示(以硫原子为例):
①_核电荷数__;②_原子核__;
③_电子层__;④_各层上的电子数__。 硫原子的原子核内有_16__个质子,核外有_3__个电子层,第一电子层上有_2__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_6__个电子。
,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_1/12__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_比值__,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_Ar__)。
2.计算方法:①相对原子质量=
其他原子质量
碳12原子质量×1/12
②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内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不写出,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如: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3.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每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_总和__(符号为_Mr__)。
, 物质的构成)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1.金属、稀有气体及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氩气由_氩原子__构成。
+
2.含有金属阳离子(或NH4)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由钠_离子__和氯_离子__构成。 3.其余由分子构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_过氧化氢分子__构成。
, 元素及其分类)
物质组成的表示:元素组成物质。
1.元素是具有相同_核电荷数__(或_核内质子数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如钠原子和钠离子它们核内都有11个质子,所以属于同种_元素__。故元素的种类由_核电荷数__(或_核内质子数__)决定;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质量分数)居前四位的依次是_氧、硅、铝、铁__元素,元素在空气中含量居前两位的依次是_氮、氧__元素,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_铁__。
3.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元素分类 稀有气 体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一般为_8__个(氦为2个) 一般少于_4__个 一般多于_4__个 得失电子趋势 相对稳定,不易_得失__电子 易_失去__电子 易_得到__电子 化学性质 _稳定__ _不稳定__ _不稳定__ 原子的_最外层电子数__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4.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5.元素符号的意义
(1)宏观:表示一种_元素__,如O表示_氧元素__;
(2)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_一个原子__,如O表示_一个氧原子__;
(3)金属、稀有气体和部分非金属的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如Na,He,S。
, 元素周期表)
1869年,_门捷列夫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叫一个_周期__,元素周期表共有_7__个横行。每一纵行叫一个_族__(8、9、10三个纵行组成一个族),共18个纵行,故只有_16__个族。每一种元素占一格,每格可获得关于元素的_符号__、_名称__、_原子序数__、_相对原子质量__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