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语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语文教育也正经历再次淬火,它在反思中前行。但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无视传统经验、无视教育规律的倾向,这不能不引起关心语文教育的各届人士的高度关注。我们认为,在当前的情势下,认真学习与研究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的语文教育思想,实在是一件十分必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一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如果用一句话来加以概括,那就是他经过半个世纪的思考,而概括出来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至理箴言。早在1922年,叶老就提出“目的在使其自生需要,不待教师授与”的观点,在这之后又多次提出类似的看法。解放后,他在不同的场合又反复强调这一观点。1962年,他又指出:“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叶老在这里对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途径,这种认识,较之早期更加深入、系统。这一思想最完整、最严密、最精确的表述是1977年12月给《中学语文》杂志的

第 1 页

题词:“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

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在这上头,教者可以下好多工夫。”在这里,叶老对这一观点作了较全面的阐述:一是辩证指出教与学的关系,二是指出教与学应达到的境界,三是实现这一标准的具体方法、途径。此后,叶老又多次围绕这一问题作出过解释。1983年6月他在民进外地来京参观教师茶话会上说:“刚才有一位同志说到我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后来我加了四个字:‘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我觉得这样表述比较明白。是不是不教了,学生就学成了呢?非也。不教是因为学生能够自己学习了,不再需要老师教了……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

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教育哲学思想纲领,是他大半个世纪中对语文教育的真切体认与深刻感悟,是其教育思想的高度浓缩,他以此为纲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许多认识与新课程标准有

第 2 页

着高度的一致。 二

要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就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叶圣陶先生一再强调的。所谓“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换句话说,就是具备了自我教育的本领。叶老认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须是一个具备足够的自学能力的人,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教育的人;否则,算不得是个受过教育的人。他认为,在现代社会要做个“够格”的现代人,应该掌握的知识太多,各种教育机构只能取其重要的、基本的,作为例子教给学生;其他的更多的东西,必须由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自己去学习,去研究,去掌握,去扩充。人类的知识财富,其积累主要不是机械相加,而是发展演进。因此,受教育者对于现代的知识,决不可“光知守而不知变”,一定要在接受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有所发现、有所改革、有所创新才是。这种发现、改革、创新,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必须在自学过程中逐步到达这样的境地。从这个基本出发点,他主张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一辈子受用不尽。不应该把教育仅仅看成是积累知识,在现代信息社会,教育首先是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应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叶老认为要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功夫。他认为:

第 3 页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叶老认为教学要随时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学生如果总是依赖教师,养成了种种依赖的习惯,这是教育的失败。所以,他竭力主张,教育工作“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这个过程应该是,从扶到放,正如叶老1977年在给《人民教育》编辑部题的诗里所言:“学步导幼儿,人人有经验,或则扶其肩,或则携其腕,惟令自举足,不虞颠仆患。既而去扶携,犹恐足未健,则复翼护之,不离其身畔。继之更有进,步步能稳践,翼护亦无须,独行颇利便,他日行千里,始基于焉奠。似此寻常事,为教倘可鉴。”

要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必须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叶圣陶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看成是整个教育的本旨。他说:“教育的本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他一生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在语文教学方面,鉴于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为特征的学科,他更强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他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

第 4 页

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养成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略谈学习国文》)在“知识”与“能力”之间,必须以“养成习惯”为桥梁,所以,“养成教育”始终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叶老还具体地分析了阅读和写作各要养成哪些习惯。关于阅读,他说:“所谓阅读书籍习惯,并不是什么难能的事,只是能够按照读物的性质作适当的处理而已。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关于写作,他说:“写作教学的目的,在养成学生两种习惯:(一)有所积累,须尽量用文字发表;(二)每逢用文字发表,须尽力在技术上用工夫。”(《论写作教学》)如果说以上阅读与写作是叶老从语文本体角度提出的习惯,那么在适应社会、适应生活方面他还提出了许多启人思考的看法。他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健全的公民,就“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

第 5 页

2019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语文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语文教育也正经历再次淬火,它在反思中前行。但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无视传统经验、无视教育规律的倾向,这不能不引起关心语文教育的各届人士的高度关注。我们认为,在当前的情势下,认真学习与研究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的语文教育思想,实在是一件十分必要而有意义的工作。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5cez893no7b3ef97wu606i7k4ff8500ze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