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元件偏移量大于可焊端宽度的50%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通常要求偏移量小于25%。 产生原因:
1. 贴片机精度不够; 2. 元件的尺寸容差不符合;
3. 焊膏粘性不足或元件贴装时压力不足,传输过程中的振动引起SMD 移动; 4. 助焊剂含量太高,再流焊时助焊剂沸腾,SMD 在液态钎剂上移动; 5. 焊膏塌边引起偏移;
6. 锡膏超过使用期限,助焊剂变质所致; 7. 如元件旋转,则由程序旋转角度错误;
9. 如果同样程度的元件错位在每块板上都发现,那程序需要被修改,如果在每块板上的错位不同,那么很可能是板的加工问题或位置错误;
10. 元件移动或贴片错位对于MELF元件很普通,由于他们的造型特殊,末端提起,元件脱离 PCB 表面,脱离黏合剂。由于不同的厂商,末端的不断变化使之成为一个变化的问题 11. 风量过大。 防止措施:
1. 校准定位坐标,注意元件贴装的准确性;
2. 使用粘度大的焊膏,增加元件贴装压力,增大粘结力;
3. 选用合适的锡膏,防止焊膏塌陷的出现以及具有合适的助焊剂含量; 4. 调整马达转速。
元件破裂(Component Crack)
产生原因:
1. 组装之前产生破坏;
2. 焊接过程中板材与元件之间的热不匹配性造成元件破裂; 3. 贴片过程处置不当; 4. 焊接温度过高;
5. 元件没按要求进行储存,吸收过量的水汽在焊接过程中造成元件破裂; 6. 冷却速率太大造成元件应力集中。 防止措施:
1. 采用合适的工艺曲线; 2. 按要求进行采购、储存;
3. 选用满足要求的焊接贴片以及焊接设备。
波峰焊焊接缺陷分析
拉尖
元器件引脚头部有焊锡拉出呈尖形 原因分析:
1. 元器件引脚有毛刺
2. 锡炉焊接温度过底 3. 预热溫度过高或时间过长 4. 焊锡时间太长
5. 助焊剂比重太低,喷雾不正常
焊点上有气孔
焊点内部有针眼或大小不等的孔洞 原因分析:
1. 元器件引脚受污染 2. PCB板氧化
3. PCB板受污染或受潮
短路
相邻焊点之间的焊料连接在一起,形成桥连原因分析: 1. 插件位置不当 2. 夾具损坏 3. 元器件引脚过长 4. 焊锡时间过长、锡温过底 5. 助焊剂选择错误、助焊喷雾不正常 6. 焊锡波管不正常,有扰流现象 7. 焊接角度过小
抗旱现象
原因分析:
1. 零件污染 2. 印刷電路板氧化 3. 錫液雜質過多 4. 焊錫時間太短
过量焊锡
过多焊锡导致无法看见元件脚,甚至连元件脚的棱角都看不到 原因分析: 1. 夹具损坏 2. 第二次再过锡 3. 抗焊印刷不夠 4. 锡液杂质过多 5. 焊接角度过小
冷焊
因温度不够造成的表面焊接现象,无金属光泽 原因分析:
1. 传送帶微振现象、速度太快 2. 波峰焊接高度不够 3. 焊锡波面不正常 4. 夹具过热
空焊
基材元器件插入孔全部露出,元器件引脚及焊盘未被焊料润湿 原因分析:
1. 印刷电路板氧化,受污染 2. 助焊剂喷雾不正常 3. 焊锡波不正常,有扰流现象 4. 预热温度太高 5. 焊锡时间太短
焊球现象:(锡珠)
成圆形锡珠黏在底板或板面的表面上原因分析:
1. 助焊剂喷雾不正常
2. 锡液杂质过多、波峰锡面不平稳 3. 印刷电路板及零件受污染 4. 预热温度太高,太低 5. 焊锡时间太短
6. 焊接过程中轨道有抖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