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岭子镇四年级备课组
第五单元教学主题是走向成功
教材由四篇课文组成:《说勤奋》、《李时珍夜宿古寺》、《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如何通过这四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熏陶?在研读文本,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烈感受到,教一篇课文眼光绝不能只盯着这一课,课文学习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驾文本之舟驶入孩子们的生活: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教材文本解读
学生要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二学段的阅读阶段目标,并为第三学段的学习打下基础。按照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阶段目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四个方面:
——学习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初步感受文章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文章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读教材,可以看出本单元四篇课文后的练习都围绕着上述目标。《说勤奋》课后练习4“抄写句子,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为的是训练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后练习5“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既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暗示着说理文的一般写法。《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练习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维生素C的故事》课后4“默读课文,说说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后练习5“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这些练习设计的目标无不指向学生朗读、复述、默读能力的培养,并由此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后练习4“找出课文中加引号的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为什么要加引号”其实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变化,进而体会引号的用法。《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还要求学生用上课文中的一组词语练习“说一段话,描写夜景”,这是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看得出,这样的安排头绪简单,重点突出,方便教师教,也方便学生学,语文阅读实践落在了实处。
明确了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方向,我们再来研究课文。《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文,在苏教版小学阶段是首次出现这样的文体,它与五年级要学习的《滴水穿石》、《学与问》一起为初中阶段学习议论文做感性上的准备。《李时珍夜宿古寺》是叙事文体,相对于人教版第六册和浙教版第七册的《李时珍》,故事情节更为集中、完整,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生动。《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虽然文体不同(前为叙事,后为说明),但都充满神奇色彩(前是一段科学发现的传奇,后介绍当代科技发展的奇妙)。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我在想,他们之间存在关系吗?我们模块教学将以什么来做为教学整体推进的联结点呢?随着这种对话的深入,一个声音在心里逐渐明朗清晰:“走向成功”是这
组课文的共同精神。
《说勤奋》作者是怎么说的呢?先从人人有一个美好的理想说起,随即以一句设问“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提出观点,引起学生注意。作者接着指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语句凝练,含义深刻。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以事实为例(这正是要让学生明白的写法)。你看,司马光小时候,“哥哥、弟弟读一会儿就去玩了”,而他“却在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这就是勤奋啊。长大了,他用“警枕”帮助自己抓紧时间读书写作,这“警枕”上浸透着他的汗水啊。他用19年时间写成历史巨著《资治通鉴》,19年需要多大的毅力,这巨著里包含他的心血啊。于是,“一生勤奋”的司马光呼之欲出!如果说司马光砸缸的记忆让学生还多少存有司马光是靠聪明取胜想法的话,那么下面“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的童弟周的事例则充分说明“勤能补拙”的道理。“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这对学生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召唤!最后作者回归现实,“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结论水到渠成。
与上一课《说勤奋》相通,《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的关键词仍然是:理想、成功、汗水、心血。课文叙述了李时珍带着弟子夜宿破庙,煮水吃干粮,月下记录察访收获,亲口品尝辨别药草的故事。“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好几个月了”,可以说是一路辛劳,一路汗水。“趁着大好月色”“边忆边写”,药草分不清就“放在嘴里嚼嚼”“接着往下写”,丝毫也不敢马虎,可以说每一笔记录都是李时珍心血的凝聚。读到这儿,《说勤奋》中的关键语句“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会再一次萦响于学生耳畔。不过,与前一课相比,从《说勤奋》学生更多理解的是勤奋对于实现理想的重要,而这一课,从李时珍“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的话语,学生会体会到理想信念正是勤奋努力的动力源!两相映照,“走向成功”有了明确的基本内涵。 《维生素C的故事》讲述了航海家哥伦布带领船队在大西洋远航探险途中的一个传奇经历。船员中十几人得了“海上凶神”这种怪病,但在荒岛上他们却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了,这让哥伦布“又惊又喜”。哥伦布思考这其中是否有什么联系,后来经过研究发现了维生素C。可以说维生素C的发现与哥伦布的思考习惯、思维品质密切关联。过去遇到“海上凶神”的船员都死亡了,这一次却发生了意外,“难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这样的质疑正是发明创造的发端。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和学生做一个反向思考:为什么不是旁人提出这样的联系思考的呢?当把这个问题思考清,我们会明白这“偶然”其实是哥伦布对航海事业的热爱,是哥伦布战胜“海上凶神”的迫切心情,是哥伦布对此事高度关注的必然结果。这与阿基米得发现皇冠的秘密、牛顿发现苹果的秘密是同一个理。(需要指出,维生素C的发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课文给我们提供的信息似乎在哥伦布时代便发现了维生素C,这是由于没有注明发现的时间而引起的误读。而且课文将维生素C的发现归功于哥伦布一个人也与历史不符、有失公允,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作相关信息的补正。)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表面看似乎与“走向成功”没什么关联,但事实由于这篇课文的时代性,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相连会催生学生许多的探索热情:互联网是怎么产生的?互联网的未来?于是因为互联网而成功的一个个含“金”量很高的名字(如丁磊、陈天桥、马云)会成为孩子们讨论的话题。
这样,“实现理想,走向成功”就又多了一份内涵:利用科技,创造无限。 教学目标
一、 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能说出课文中关键词句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
二、抄写、听写词语,用词语说话,积累语言。
三、通过朗读、默读、背诵、复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四、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感悟,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对理想、成功、勤奋,有初步的感受和体验
15.《说勤奋》教学设计
岭子镇中心小学 刘丽 郑云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
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3)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钢笔描红。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背诵第一段。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悄()社()梁()渡() 末()稍()杜()粱()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3、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4、体会交流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5、指导朗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6、齐读这一段 7、归纳板书
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学习课文第3节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了吗?他们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
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四、学习课文第4节 1、学生自由朗读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3、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五、总结课文
1、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靠勤奋二字,我们中华民族古来就有勤劳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像头悬梁、锥刺骨,像凿壁偷光,像闻鸡起舞,像囊萤映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