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考物理大一轮第章物态变化素养全练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物态变化

基础夯实

1.(2019·四川巴中中考)风景优美的光雾山,夏天云雾缭绕,冬天大雪纷飞,宛若人间仙境,其中关于雾、雪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液化、凝华 C.汽化、凝固 答案A 解析形成雾的过程中,水蒸气→液态水,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过程;形成雪的过程中,水蒸气→固态的雪,属于凝华的物态变化过程,故选A。

2.(2019·湖北襄阳中考)下列现象或过程中由于熔化而形成的是( ) A.滴水成冰

B.秋天清晨树叶上的露珠 C.隆冬清晨植物叶片上的霜 D.冰雪消融 答案D 解析滴水成冰,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错误;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冰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正确。 3.

B.汽化、凝华 D.液化、凝固

1

(2019·江苏无锡中考)图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 ℃,沸点约为184.4 ℃,酒精灯外焰温度约800 ℃)( ) A.浸入开水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答案A 解析酒精灯火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这样碘容易发生熔化和沸腾现象,不利于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用水浴法加热,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但是可以发生升华现象,所以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将被密封的碘颗粒放入冰水混合物或在常温下观察碘升华,速度太慢,效果不明显,故C、D不符合题意。 4.

(2019·山西中考)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

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 ) A.一定高 C.一定相同 答案B 解析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是因为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甲虫背部放热形成小水滴,则可知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低,故ACD错误,B正确。

2

B.一定低 D.无法确定

5.如图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第6 min时是固态 B.甲在ab段停止吸热 C.甲对应海波,乙对应石蜡 D.乙的熔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答案C 解析甲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海波是晶体,故甲对应的是海波,乙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石蜡是非晶体,故乙对应的是石蜡,故C正确;甲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且熔点是48 ℃,从第4 min开始熔化,到8 min熔化完成,在第6 min时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甲在ab段处于熔化过程,此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乙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D错误。 6.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用于减小分子间的束缚,并不能使晶体的温度升高 B.固态酒精熔点是-117 ℃,固态汞的熔点是-39 ℃,所以到南极考察时要使用汞温度计 C.0 ℃的水不能蒸发

D.冬天能看到嘴中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答案A 解析晶体熔化时会吸收外界的热,外界的热都用来减小分子间的束缚,并不能使晶体的温度升高,故A正确;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汞在-39 ℃时已经凝固,南极的气温有时低于-39 ℃,故不能用汞制作的温度计,应选酒精温度计,故B错误;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故C错误;“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变为小水滴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

3

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所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瀚海阑干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天接云涛连晓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冷露无声湿桂花”,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C 解析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8.(2019·四川凉山州中考)在炎热的夏天,凉山州部分县市气温高达35 ℃,小马同学在家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降低气温 B.电风扇吹出的风为冷风

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能量 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 答案D 解析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而蒸发吸热,具有制冷作用,所以人会感到凉爽;电风扇吹出的风,并不能降低气温,也不是冷风;故只有D说法正确。

9.(2019·湖南湘西州中考)如图所示为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

( )

4

答案36.9

解析由图知,体温计上1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 ℃,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则温度计的读数为36.9 ℃。

10.(2019·北京中考)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

答案晶体 该物质有熔点

解析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 ℃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 ℃。 11.

(2019·四川成都中考)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每隔30 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据此作成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水 (选填“会”或“不会”)汽化。 答案不变 会

5

解析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水不会沸腾,但蒸发不会停止,蒸发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进行,故水还会汽化。

12.干湿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吸热,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低。在相同室温下,两个读数的差值越大,就表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 (选填“越大”或“越小”)。 答案越小

解析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慢,温度下降的较少,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小;反之,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低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快,温度下降的较多,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大。

13.小明同学尝试“蜡烛重燃”的趣味实验,当蜡烛熄灭的时候,上方会出现一缕白烟,用明火靠近白烟时,可以重新点燃蜡烛。蜡烛上方的白烟是蜡蒸气 (填写一种物态变化)形成的蜡颗粒。 答案凝华

解析当蜡烛熄灭的时候,上方会出现一缕白烟,是蜡蒸气遇冷凝华成蜡颗粒,是凝华现象。 14.

如图所示,烧水时水开后壶嘴周围有“白汽”,且 (选填“a”或“b”)处较浓;戴眼镜的同学觉察到冬天 (选填“从室内到室外”或“从室外到室内”)镜片上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答案a 从室外到室内

解析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壶嘴处温度较高,不会发生液化现象,也就不会出现“白气”,所以a处较浓;冬天眼镜上的水雾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应是从室外到室内形成白雾。

6

15.(2019·广西玉林中考)在少雨干旱的季节,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必要时可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迅速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 答案升华 吸收

解析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

16.(2019·湖北宜昌中考)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 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 ℃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 ,形成“人工雪”。(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凝华 凝固

解析自然界的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造雪机喷射出水雾,微小的水滴遇“冷空气”凝固形成小冰晶,是凝固形成的。

能力提升

17.(2019·湖北荆门中考)晓敏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时,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请指出装置中存在的一个错

误: ;

(2)改正错误后,晓敏进行了正确的操作,得到了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物体熔化后其比热容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体在第30 min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35 min时的内能。

7

答案(1)温度计放的位置不正确,没有接触到物体 (2)晶体 变大 小于 解析(1)题图甲中温度计放的位置不正确,没有接触到物体;

(2)如题图乙,物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体是晶体;0~10 min与28~38 min加热时间相同,物质固态和液态吸收的热量相同,质量不变,固态升高的温度大于液态升高的温度,根据Q=cmΔt,固态的比热容小,液态的比热容大;物体在加热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变大,物体在第30 min时的内能小于第35 min时的内能。

18.(2019·内蒙古赤峰中考)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时,其中一个组员误把盐水当作清水,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沸点值。为了探究盐水的浓度与沸点的关系同组同学用水与不同浓度的盐水做了实验。

(1)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他测得的盐水的沸点是 ℃。

(2)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的盐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数据记录如下:

盐水的 0 浓度(%) 沸点(℃) 100.0 100.3 100.6 101.0 101.3 101.6 102.0 102.3 2 4 6 8 10 12 14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沸点 (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

8

(3)根据以上探究得到的结果我们煮食物时要想让汤汁尽快沸腾,最好选择 (选填“先”或“后”)放盐。

答案(1)103 (2)升高 (3)后

解析(1)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由图乙可得盐水的沸点是103 ℃;

(2)根据表中盐水浓度从0~14%,沸点从100.0 ℃上升到102.3 ℃,可得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沸点升高;

(3)根据盐水浓度增大时其沸点升高可得,我们煮食物时要想让汤汁尽快沸腾,最好选择后放盐。

电与磁

基础夯实

1.

(2019·山东烟台中考)甲、乙为两个条形磁铁的两个磁极,根据图所示的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可以判断( ) A.甲是N极,乙是S极 B.甲、乙都是N极 C.甲、乙都是S极 D.甲是S极,乙是N极 答案B 解析由磁感线可知两磁极相互排斥,且磁感线均由磁铁向外,故两磁极均为N极,小磁针所在处磁场向上,故小磁针S极在上、N极在下。

9

2.

在探究蹄形磁体周围磁场的实验中,老师将玻璃板平放在磁体上,并均匀地撒上一层铁屑,轻敲玻璃板,铁屑就会有序地排列起来,如图。对实验中有关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撒铁屑的目的是将原来不存在的磁场显示出来 B.铁屑在磁场中被磁化成一个个小磁体

C.轻敲玻璃板,铁屑由于具有惯性会与玻璃板分离

D.轻敲玻璃板,铁屑与玻璃板分离后,不受摩擦力,铁屑在磁力作用下排列有序 答案A 解析磁体周围始终存在磁场,借助细铁屑可以显示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特点,但不是将原来不存在的磁场显示出来,故A错误;铁屑原来没有磁性,但在磁场的作用下能够获得磁性,说明被磁化了,故B正确;铁屑质量较小,惯性小,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所以轻敲玻璃板,铁屑由于具有惯性会与玻璃板分离,故C正确;铁屑受到磁场的作用,轻敲玻璃板,铁屑与玻璃板分离后,不受摩擦力,铁屑逐渐有序排列,故D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场是由磁感线组成的

B.导体中的负电荷在做定向移动时一定产生磁场

C.利用撒在磁体周围的铁屑可以判断该磁体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

D.将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放在磁场中的P点,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S极所指的方向就是P点的磁场方向 答案B 10

解析磁感线是科学家为了研究起来形象、直观,是通过想象而描绘出来的,所以不是真实存在的,故A错误;导体中的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且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导体中的负电荷在做定向移动时一定产生磁场,故B正确;利用铁屑检验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情况,判断不出磁场的方向,方向是人为规定的,故C错误;将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放在磁场中的P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P点磁场的方向,故D错误。 4.

(2019·浙江宁波中考)磁共振成像是一种较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它采用强静磁场和变化磁场使人体组织成像。若携带金属物做磁共振成像,强静磁场会吸引铁质物品,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金属发热面灼伤病人,重则危及生命。上述说明中,没有涉及的知识是( ) A.铁在磁场里会被磁化 B.磁能生电 C.电流的热效应 D.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答案D 解析强静磁场会吸引铁质物品,说明铁在磁场会被磁化,故A正确;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磁生电),故B正确;使金属发热面灼伤病人(电流流过金属导体,金属导体发热),是电流的热效应,故C正确,故选D。

5.(2019·山西中考)小明把带铁芯的螺线管、电源、导线和开关组成电路,固定在泡沫板上,让它漂浮在水面,制作指南针。如图所示,该指南针的南极(S)应标在泡沫板的( )

11

A.a处 答案D 解析如图所示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b端为N极,d端为S极;因地磁场沿南北方向,地球南极处为地磁场的N极,地球北极处为地磁场的S极,而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故头d指向北方。 6.

B.b处

C.c处

D.d处

(2019·云南昆明中考)如图所示,用漆包线(导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绕在纸筒上做成了一个螺线管,用来研究螺线管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闭合开关后,发现螺线管能够吸引一些铁钉,要使它能吸引更多铁钉的办法是( ) A.在纸筒中插入一根铁芯 B.减少线圈匝数 C.使滑动触头P向右滑动 D.将电源正负极互换 答案A 解析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和有无铁芯有关。在纸筒中插入一根铁芯可以使电磁铁磁性增强,能吸引更多铁钉,故A符合题意;减少线圈匝数可以使电磁铁磁性减弱,不能吸引更多铁钉,故B不符合题意;使滑动触头P向右滑动,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磁铁磁性减弱,不能吸引更多铁钉,故C不符合题意;将电源正负极互换不能增强电磁铁的磁性,不能吸引更多铁钉,故D不符合题意。

12

7.

如图是直流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要改变直流电动机的转向,应采取的办法是( ) A.只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 B.同时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 C.适当改变线圈中的电流大小 D.适当升高或降低电源电压 答案A 解析当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或改变磁场方向时,线圈中受力的方向将变化,则直流电机的转向将发生变化,故A正确;若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及磁场方向,线圈的受力方向是不变的,故B错误;改变电流大小只会改变力的大小,不会改变力的方向,故不会改变电机的转向,故C错误;升高或降低电流电压也只能改变力的大小,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故D错误。

8.(2019·安徽蚌埠一模)将一条形磁铁用细线捆在一辆小车上,放置在螺线管左侧(如图)。合上开关小车将( )

A.靠近螺线管 C.原地旋转 答案A B.离开螺线管 D.原地不动

13

解析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在螺线管右边流入,根据安培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N极,小车上的磁铁左端为S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小车受到了一个向右的吸引力,小车就会向右运动,故会靠近螺线管。

9.(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如图所示是动圈式话筒和扬声器的构造示意图。讲话时的声音使膜片振动,与之相连的线圈也跟着一起振动,线圈中产生随声音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通过扬声器的线圈,线圈就会在磁场中来回振动,带动纸盆也来回振动发出声音。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扬声器的线圈振动是因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B.动圈式话筒是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一种装置 C.电风扇的工作原理与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相同 D.扬声器的工作原理是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A 解析扬声器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所以扬声器的线圈振动是因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故A正确;动圈式话筒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电风扇的主要构件是电动机,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两者原理不同,故C错误;扬声器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故D错误。 10.

如图所示是两个磁体相邻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右边磁体的A端为 (选填“N”或“S”)极。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按如图方式放在图中位置,小磁针的N极将沿 (选填“顺时针”成“逆时针”)方向转动。

14

答案N 逆时针

解析由题图知,左边磁体与右边磁体之间的磁感线呈吸引状,由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右边磁体的

A端为N极,其B端为S极;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按如图方式放在图中位置,由同名磁极相

互排斥可知,小磁针的N极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11.

(2019·北京中考)在条形磁铁四周放置的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图中小磁针涂黑的一端为它的N极,由此可以判断出条形磁铁的A端是 (选填“N”或“S”)极。 答案N 解析由图知,左侧的小磁针静止时S极都指向A端,因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故可知条形磁铁的A端为N极,B端为S极。

12.(2019·湖南怀化中考)如图甲所示,当闭合开关后,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如图乙所示,当闭合开关后,通电导体棒在磁场中受力向左运动。其中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图 相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与图 (两空均选填“甲”或“乙”)相同。

答案乙 甲

解析甲图研究的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乙图研究的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是电动机的原理。

15

13.如图所示,条形磁铁置于水平面上,电磁铁水平放置且右端固定,当开关S闭合后,条形磁铁与电磁铁相互 (选填“吸引”或“排斥”)。

答案排斥

解析由题图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侧流入,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因条形磁铁与电磁铁相对的磁极为同名磁极,所以条形磁铁与电磁铁相互排斥。

14.请根据图中通电螺线管的S极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并用箭头画出磁感线的方向。

答案

解析由图知螺线管的右侧为N极,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从而确定电源的正负极,根据磁感线是从N极发出,回到S极,确定磁感线的方向。

15.如图是追风者”磁悬浮列车悬浮原理的示意图,该列车行驶时悬浮在轨道上方,以提高运行速度,则列车应用的工作原理是 。

16

答案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解析据图可知,轨道电磁铁和悬浮电磁铁相互吸引使磁悬浮列车悬浮,靠的是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工作的。 16.

小亮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一个玩偶(如图):将一个磁浮玩具稳定地“漂浮”起来,实现“漂浮”。电路中的a点必须连接电源的 ;若要增加玩偶“漂浮”的高度,可将滑片P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加以调节。 答案正极 上

解析由题意可知,磁浮玩具稳定地“漂浮”起来,其利用的工作原理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图中电磁铁的上端应为N极,则由安培定则可知,电流从电磁铁的下端流入,上端流出,此时要想实现“漂浮”,电路中的a点必须连接电源的正极;若要增加玩偶“漂浮”的高度,可将滑片P向上移动加以调节,使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增强。 17.

(2019·徐州中考改编)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这是因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 ;如图所示,把通电导线放在两个磁极中间,磁极对导线的力垂直指向纸里,如果导线中电流方向相反,则磁极对导线的力垂直指向 (选填“纸里”或“纸外”)。

17

答案磁场 纸外

解析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这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而运动,运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只改变电流方向,导体受力方向改变,则此时磁极对导线的力垂直指向纸外。 18.

如图,当条形磁铁从相同高度自由下落分别穿过闭合的塑料环和铜环,发现穿过铜环后的磁铁机械能较小,原因是磁铁在穿过铜环时发生了 现象,有部分的机械能转化为 能。

答案电磁感应 电

解析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则机械能减小;因为铜环是导体,所以条形磁铁自由下落穿过闭合的铜环时,能够产生感应电流,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则磁铁的机械能减小;而塑料环是绝缘体,所以条形磁铁自由下落穿过闭合的塑料环时,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不计空气的阻力,磁铁的机械能守恒,其机械能不变。

19.(2019·山东聊城中考)如图所示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图,如果实现线圈平稳、连续不停地转动,需要安装一个叫 的元件,安装上此元件后,若把图中的电源换成小灯泡,快速转动线圈,小灯泡会发光,这是利用了 原理。

答案换向器 电磁感应

解析图中所示的是电动机的模型,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或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受力方向与转动方向相反,所以不能持续的转动下去,要实现

18

线圈平稳、连续不停地转动,需要安装换向器,有了换向器,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改变了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的受方向也发生改变,此时受力方向与转动方向又一致了,故可以让线圈持续转动下去。电源换为小灯泡,快速转动线圈,小灯泡会发光,说明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

20.(2019·贵州安顺中考)如甲、乙两图所示,能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图 ,如图丙所示,在电磁铁正上方用弹簧挂着一条形磁铁,当开关S闭合后,在滑片P由b端向a端滑动过程中,弹簧长度 (选填“变长”或“缩短”)。

答案乙 变长

解析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制成的,电路中有电源,故应为图乙;读图可知,当滑片P从b端到a端滑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电流从螺线管的下端流入,上端流出,右手握住螺线管,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则螺线管上端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条形磁铁与电磁铁相互吸引,当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时,电磁铁的磁性变强,吸引力变大,则弹簧长度变长。

能力提升

21.

19

(2019·广东广州中考)如图中,表示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表示导线中的电流方

向垂直于纸面向外,F是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下列哪个选项中,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与图中F的方向相同( )

答案B 解析如图甲,根据安培定则可以判断左侧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右侧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和题干中的磁极比对可知,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不变,导体所在位置的磁场方向改变,所以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方向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

如图乙,根据安培定则可以判断左侧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右侧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和题干中的磁极比对可知,导体中的电流方向改变,导体所在位置的磁场方向改变,所以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方向不变,故B符合题意;

如图丙,根据安培定则可以判断左侧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S极、右端是N极,右侧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S极、右端是N极,和题干中的磁极比对可知,导体中的电流方向改变,导体所在位置的磁场方向不变,所以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方向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20

电路中没有电源,螺线管不会有磁性,螺线管对通电导体不会产生磁场力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22.

(2019·江西中考)如图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一个实验装置,他把带绝缘层的导线绕在塑料管外,导线两端连接着小灯泡,形成闭合电路,管内封闭一个强磁体,沿图中所示方向来回快速摇动装置,小灯泡发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灯丝中电流方向保持不变 B.实验现象表明电能够生磁 C.该现象属于电磁感应现象 D.此装置与电动机原理相同 答案C 解析手电筒中没有电源,而要使手电筒发光,必须有提供电能的装置,该手电筒通过晃动消耗机械能提供了电能,由此可知,这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一种手电筒,与发电机的原理相同,故BD错误,C正确;因为导体运动方向随着手电筒摇动方向不断地变化,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也在不断地变化,故A错误。 23.

21

(2019·河南中考)如图所示,一轻杆左端挂一矩形塑料框A,右端挂一外形相同的金属框B,以O为支点在水平位置静止。现使此装置竖直匀速下降,其下方有一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磁场区域(用“×”表示磁感线),当A、B框下端一同刚进入磁场时,发现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请你分析并推测此现象产生的原

因: ;若将磁场方向改为垂直纸面向外,重复上

述操作,杆将沿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答案金属框B下端刚进入磁场时,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通电金属框B在磁场中受到向上的磁场力 逆时针

解析金属框B下端刚进入磁场时,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通电金属框B在磁场中受到竖直向上的磁场力,使得杠杆右端受力减小;而塑料框A是绝缘体,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也不会受到磁场力,杠杆左端受力情况不变,此时杠杆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不变,杠杆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积减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杠杆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若将磁场方向改为垂直纸面向外,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改变,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都改变时,金属框B受到的磁场力方向不变,仍为竖直向上,故杆仍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24.(2019·贵州贵阳中考)小明在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中,用导线将金属棒、开关、灵敏电流计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悬挂金属棒静置于U形磁铁的磁场中,此时两极正对区域磁感线的箭头方向是

竖直向 (选填“上”或“下”)。

22

(2)灵敏电流计的作用是用来检测 的。若闭合开关后并未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经检查器材均完好,各器材间连接无误,那么接下来你认为最应该关注的器材是 。 (3)小明认为是原来磁铁的磁性太弱所致,他提出更换磁性更强的磁铁,就在他移动原磁铁时,你发现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了晃动,你认为接下来最应该做什么来找到让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原

因 。(仅写出最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

(4)就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小明就说:“我们找到产生感应电流的秘密了!”此时你对小明的“成果发布”作何评

价? 。

答案(1)下

(2)感应电流 金属棒

(3)使金属棒沿水平方向快速切割磁感线运动

(4)不合理,因为只做了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应该用不同种类的金属棒,还要使金属棒朝各个方向运动

解析(1)在磁体外部磁场方向总是从N极出发指向S极,如图所示此时两极正对区域磁感线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下;(2)灵敏电流计是测量电流的仪表,所以在此实验中是用来检测感应电流的;闭合开关,电流表指针未偏转,说明没有感应电流产生。此时金属棒是静止的,所以接下来最应该关注的是金属棒,观察金属棒运动后会不会有电流的产生;(3)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移动原磁铁时,发现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了晃动,产生了感应电流,所以下一步我们应使金属棒沿水平方向快速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是否会产生感应电流;(4)在整个的实验中,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是不合理的,因为只做了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应该用不同种类的金属棒,还要使金属棒朝各个方向运动。

压强

基础夯实

1.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23

A.护士给病人注射肌肉针 B.用吸管喝饮料 C.用塑料吸盘挂物体 D.用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答案A 解析护士给病人注射肌肉针是利用人施加的压力将药液注入人体肌肉的,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故A符合题意;用吸管喝饮料时,吸出管内的空气,吸管内的气压降低,低于外界大气压,则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中,故B不符合题意;使用塑料吸盘时,把吸盘压在光滑的墙上,将吸盘内空气排出,大气压就把吸盘紧压在墙上,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故C不符合题意;抽水机抽水时,上面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上来,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

2.(2019·湖南益阳中考)家用小轿车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 m,车重1.2×10 N。驾驶员及乘客共重3×10 N。在水平地面上小轿车对地面的压强是( ) A.3.00×10 Pa C.1.20×10 Pa 答案B 解析汽车、驾驶员及乘客共重G=1.2×10 N+3×10 N=1.5×10 N,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F压=G=1.5×10 N,地面的受力面积S=4×0.01 m=0.04 m,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4

2

2

4

3

4

65

3

2

4

B.3.75×10 Pa D.1.50×10 Pa

6

5

p==3.75×105 Pa。

3.大气压强作用在房顶上的压力是很大的,但是房子并没有被压塌,其主要原因是( ) A.房顶建造的很牢固 B.墙很厚,对地面的压强小 C.墙把房顶支撑住了

D.房顶上下面均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 答案D 24

解析房顶上下表面都受到大气压力,其作用相互抵消,所以房顶不会被压塌。 4.

(2019·山东烟台中考)如图所示,小红手撑雨伞走在路上,一阵大风吹来,伞面被“吸”,将发生严重变形。下列判断推理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B.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D.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答案C 解析由图知,相同时间内,空气通过伞上方的路程大于伞下方的路程,所以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根据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伞下方的压强大于上方的压强,伞在向上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吸”向上方。

5.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路面下的两条倾斜涵洞相连,两渠水面相平如图,关于涵洞中水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从甲流向乙

B.水从乙流向甲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C.因水面相平,水不流动 答案C 25

解析根据连通器的特点,现在甲乙两容器的液面已经相平了,故涵洞内的水不会流动。涵洞倾斜放置,只是本题的干扰因素。

6.(2019·广东广州中考)如图所示,平静的湖中,下列哪处水的压强最小(ρ水=1 g/cm)( )

3

A.a 答案A 解析深度是指某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则由题图可知a点的深度最小,根据公式p=ρgh可知,a处水的压强最小。 7.

B.b

C.c

D.d

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底面积大小相同的容器,若分别装入同种液体且深度相等,比较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答案D 解析由题知,甲、乙、丙三个容器中液体的深度相同,同一种液体,则液体的密度相同;由p=ρgh可知,三个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又知甲、乙、丙三个容器底面积大小相同,再由F=pS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同。 8.

26

(2019·福建中考)如图,装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置于水平面上,两液体没有混合。上层液体的高度为h,密度为0.8ρ,下层液体的高度为2h,密度为ρ。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为( ) A.2.4ρgh C.2.8ρgh 答案C 解析上层液体所产生的压强p上=ρ1 gh1=0.8ρgh,下层液体所产生的压强p下=ρ2gh2=ρg×2h=2ρgh,因烧杯是柱形容器,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p底=p上+p下=0.8ρgh+2ρgh=2.8ρgh。 9.

B.2.7ρgh D.3ρgh

(2019·广西贵港中考)在放假外出旅游时,小明发现所乘坐的汽车窗边放置有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逃生安全锤,如图所示。这种逃生安全锤有一端设计成锥形,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 受力面积的方法,从而 压强来破坏玻璃窗逃生。(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减小 增大

解析逃生安全锤有一端设计成锥形,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10.将三粒芝麻碾成粉,均匀地撒在1 cm的水平地面上,地面受到的压强约为1 Pa,据此可推算出三粒芝麻的总质量约为 g。 答案0.01

2

27

解析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由p=可得,三粒芝麻的质量

m==1×10-5 kg=0.01 g。

1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扫地机器人逐步进入普通家庭,机器人吸尘的工作原理是电机转动时使内部气体流速变大,压强 (选填“变大”或“变小”),从而使杂物进入吸尘器。 答案变小

解析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可知,机器人吸尘的工作原理是电机转动时使内部气体流速变大,压强变小,小于外部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使杂物进入吸尘器。

12.(2019·贵州贵阳中考)将重6 N、面积0.02 m的玻璃板平放在足够大的粗糙水平桌面中央,理论上玻璃板对桌面的压强是 Pa,实际上玻璃板对桌面的压强比理论值要更 一些。(不计空气浮力) 答案300 大

2

解析玻璃板对桌面的压力F=G=6 N,受力面积S=0.02 m,p=2

2

2

=300 Pa;由于桌面粗糙,

故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小于0.02 m,即受力面积小于0.02 m,所以实际上玻璃板对桌面的压强比理论值要更大一些。

13.(2019·宁夏中考)小明同学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用甲、乙两种液体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图象。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的关系是ρ甲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ρ乙。

答案大于

28

解析由题图可知,两液体的深度均为h0时,液体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由p=ρgh的变形式ρ=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的关系是ρ甲>ρ乙。 14.

(2019·黑龙江中考)将一未装满饮料的密闭饮料杯,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p1,饮料对杯底的压力是F1,再将饮料杯倒立放置,如图乙所示(图中没有画出饮料液面的位置),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p2,饮料对杯底的压力是F2,则p1 p2,F1 F2(选填“>”“<”或“=”)。

答案> <

解析饮料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杯子与饮料的重力之和,无论正放还是倒放,总重力不变,对桌子压力不变F甲=F乙,正放比倒放饮料杯杯底与桌子的接触面积小,根据p=可知正放杯底对桌面压强大,即

p1>p2,正放时,杯中的饮料柱是上粗下细的,一部分饮料压的是杯壁,所以杯底受到的压力小于杯中

液体的重力,倒放时,杯中的饮料柱下粗上细,所以杯底受到的压力大于饮料的重力,因此F1

(2019·江苏苏州中考)如图甲所示,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一装满水的小试管(管壁厚度不计)倒扣在水中。对小试管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其缓慢上升到如图乙所示位置。在此过程中,小试管中一直充满水,这是由于 的作用,试管口中心的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大气压 变小

29

解析因为大气压能支持10 m多高的水柱,因此对小试管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其缓慢上升过程中,小试管中一直充满水;由甲到乙,液面到试管口的深度减小,由p=ρgh可知,液体对试管口的压强变小,外面大气压不变,试管口中心的压强是等于大气压加上液面到试管口的压强,则在此过程中,试管口中心的压强变小。 16.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薄壁圆台形容器重20 N、底面积为500 cm,容器内有一冰块重5 N。当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不计水的蒸发),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 N,此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 Pa。 答案大于 500

解析设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容器内水的深度为h,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p水S=ρ水ghS容, 由图可知,容器形状是上窄下宽,则S容h>V水, 所以,F=ρ水ghS容>ρ水gV水=m水g=G水=5 N;

此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G容+G水=20 N+5 N=25 N,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2

p==500 Pa。

17.如图所示,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的物体重100 N,其重力G可以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F1和F2,已知物体和斜面的接触面积为10√3 cm,则物体对斜面的压强为 Pa。

2

答案5×10

4

30

解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F2=G·cos 30°=100 N×=50√3 N,

受力面积S=10√3 cm=10√3×10 m,

2

-42

则物体对斜面的压强p==5×104 Pa。

能力提升

18.(2019·湖北襄阳中考)如图所示,一个密封的圆台状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现把它倒置过来,则( )

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减小 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答案A 解析设如图放置时的底面积为S大,倒置过来后的底面积为S小,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倒置过来后水的高度增大了,则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倒置过来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了,故B错误;开始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S=ρghS大,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大为底面积,h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由图可知这部分液柱比水多,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如图甲;倒置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S小=ρgh'S小,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小为底面积,h'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由图乙可知这部分液柱比水少,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如图乙,对比前后两次情况,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将会变小,且倒置后,液面升高,据p=ρgh,h变大,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变大,故A正确;且倒置前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重力不变,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而与水平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故C、D错误。

31

19.如图(a)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立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20 Pa和10 Pa,则对桌面压力较大的为 (选填“甲”或“乙”),如果把甲放在乙的上面,如图(b)所示,则乙对桌面的压强大小为 Pa。

答案甲 90

解析因甲、乙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20 Pa和10 Pa,且由题图知甲的受力面积大于乙的受力面积,所以由F=pS可知,对桌面压力较大的为甲;设甲正方体的高度(边长)为a,密度为ρ,则其体积为V=a,甲正方体的质量为m=ρV=ρa,甲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则F=G=mg=ρag,

2

3

3

3

正方体的底面积S=a,甲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甲==ρga,同理,乙正方体对水平面的

压强为p乙=ρgb(b为乙正方体的高度),由题知两正方体的密度相同,则

,即甲、乙两正方体的边长之比为2∶1,故甲、乙两正方体的体积之比

为8∶1,根据G=mg=ρVg可知,甲乙两正方体的重力之比为8∶1,即G甲=8G乙;如果把甲放在乙的上面,如题图(b)所示,此时乙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F乙=G甲+G乙=8G乙+G乙=9G乙,可知,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强与压力大小成正比,所以,此时乙对桌面的压强为原来乙对桌面压强的9倍,即此时乙对桌面的压强大小为p乙'=9p乙=9×10 Pa=90 Pa。 20.在研究液体压强规律时。

32

(1)老师在空心玻璃管一端套上橡皮膜,并向管内注入适量的水(如图甲),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 。

(2)如图乙是压强计,将压强计的橡皮膜放入液体中时,我们是通过 来判断液体压强大小的。为了使这一现象更明显,你认为U形管应 。(填字母) A.注入酒精 B.注入水银

C.用内径更细的U形管

(3)小明认为,不用压强计用图甲装置同样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具体操作是:将玻璃管中的水倒出,将有橡皮膜的一端向下竖直放入液体中,随着橡皮膜所在深度的改变,橡皮膜的凹陷程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图丙)。对比压强计,你认为上述探究装置两大主要缺陷表现在:

① ; ② 。

答案(1)橡皮膜凸起 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 A

(3)①橡皮膜凹陷程度不明显 ②只能探究液体向上的压强

解析(1)甲装置,没有倒水时,橡皮膜是平的,向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水对橡皮膜有向下的压力,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这说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2)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如果被测压强大小相同,U形管中液体密度越小,液面高度差越大。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该选择染色的酒精装入U形管中,故A正确;

(3)丙装置在水中橡皮膜向内凹,现象不容易观察,同时该装置只能探究液体向上的压强,无法探究压强与方向的关系。

33

机械运动

基础夯实

1.(2019·湖南湘西州中考)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2 m的是( ) A.铅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 答案D 解析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 cm,一支铅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 cm=0.18 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中学生的身高在160 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 cm=0.8 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教室的宽度在7 m左右,黑板长度大约是教室宽度的一半,在3.5 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老师的身高在170 c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00 cm=2 m左右,故D符合题意。

2.(2019·广西玉林中考)《刻舟求剑》寓言故事中,刻舟人认为剑相对舟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舟 C.岸边的树 答案A 解析故事中,刻舟之人以舟为参照物,他认为剑相对于舟的位置是静止的,实际上掉到江里的剑和舟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剑是运动的,所以无法通过“刻舟”而求得剑。 3.

B.岸边 D.剑 B.课桌的高度 D.教室门的高度

34

(2019·黑龙江大庆中考)在一年一度的大庆市“黎明湖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刻两队所走距离相等 B.t1时刻甲队比乙队运动的快 C.t1时刻甲队超过乙队 D.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 答案D 解析由图象可知,0~t1时刻内,甲队龙舟的平均速度小于乙队龙舟的平均速度,由s=vt可知,甲队龙舟所走的距离小于乙队龙舟走过的距离,所以,t1时刻甲队不可能超过乙队,故A、C错误;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两队运动的快慢相同,故B错误、D正确。 4.

(2019·湖南株洲中考)如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 A.不应超过10 min B.不应超过6 min C.不应短于10 min D.不应短于6 min 答案C 35

解析由警示牌知,最大车速v=120 km/h,测速区间长度s=20 km,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最短时间

t= h=10 min,不应短于10 min。

5.(2019·湖南益阳中考)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答案D 解析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A正确;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B正确;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C正确;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应该向西运动,故D错误。此题选不可能的选项,故选D。 6.两位同学分别用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如图A、B,较精确的测量结果为 cm。

答案2.65

解析由图知:在A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 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在B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所以B刻度尺的测量结果精确度更高;在B刻度尺上,物体左侧与13.00 cm对齐,右侧在15.6 cm和15.7 cm中间,估读为15.65 cm,所以物体长度为15.65 cm-13.00 cm=2.65 cm。 7.

36

如图是李亮用一把厚木尺测量一块木板的宽度,指出测量中存在的一处错误

是 。纠正错误后,他对木块进行了四次测量,测量结果记录如下:4.32 cm、4.33 cm、4.31 cm、4.3 cm。小亮计算出了该木块的长度是 cm。

答案刻度尺的刻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4.32

解析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刻线必须紧贴被测物体;从四个测量结果看,4.3 cm与其他结果精确位数不同,所以此数据是错误的记录,应该舍去。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

的长度为L==4.32 cm。

8.小明同学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想验证自家小轿车行驶过程中的速度仪表是否存在误差。爸爸带着小明驾驶该小轿车匀速行驶6.75 km,利用停表测出行驶该路程所有的时间如图所示,图中停表读数是 s,该小轿车的实际速度为 km/h。

答案337.5 72

解析由图知,在停表上,小盘的分度值是0.5 min,指针在5 min和6 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 s,而大盘指针在37.5 s,因此停表读数为337.5 s;小汽车行驶的距离是s=6.75 km=6 750 m,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v=9.

=20 m/s=72 km/h。

37

(2018·湖南株洲中考)下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 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答案运动 静止

解析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跳伞运动员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其他运动员是静止的。 10.

(2019·云南中考)图象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如图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路程—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 s内运动的路程是 ;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 答案0 10 m/s

解析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 s内运动的路程不随时间变化,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运动的路程为0;物体乙在0~2 s内通过路程s=s2-s1=20 m-0 m=20 m,则乙的速度v==10 m/s。

11.(2019·吉林中考)长吉高速公路全长约110 km,一辆轿车以10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通过长吉高速公路约需 h;以正在行驶的轿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护栏是 的。 答案1.1 运动

解析由v=可得,通过长吉高速公路需要的时间t==1.1 h;以正在行驶的轿车为参

照物,路旁的护栏与轿车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因此路旁的护栏是运动的。

38

12.(2019·辽宁连云港中考)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 cm,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7.50 0.15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7.50 cm;根据题意和图示可得,物体在AB段运动的时间t=0.1 s×5=0.5 s,则平均速度为v==15 cm/s=0.15 m/s。

13.(2019·安徽安庆一模)合肥地铁3号线起于幸福坝站,止于相城站,全长37.2 km,其北端采用高架敷设,高架线路长4.23 km,其余均为地下线,地下线长32.97 km,平均站间距为1.15 km,途经肥西县、经开区、蜀山区、庐阳区、瑶海区,为西南东北走向线路,最高设计时速为80 km/h,预计在2019年12月26日开通试运营。该线路若采取站台不停靠且以最高时速运行一次,从起点到终点共需 分钟。 答案27.9

解析线路若采取站台不停靠且以最高时速运行一次,从起点到终点共需的时间

t==0.465 h=27.9 min。

能力提升

14.(2019·上海中考)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M、N间距为20 m),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时间

t,甲、乙相距10 m。则( )

39

A.v甲v甲;

根据题意可知,经过时间t,甲、乙相距10 m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10 m,二是相遇以后相距10 m。故可得:v甲t+v乙t=10 m或v甲t+v乙t=10 m+20 m=30 m,代入数值可得:0.4 m/s×t+0.6 m/s×t=10 m或0.4 m/s×t+0.6 m/s×t=20 m+10 m,解得t=10 s或t=30 s,即t可能为10 s,也可能为30 s。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CD错误,B正确。

15.(2019·浙江杭州中考)流速为5 km/h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 h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

A.甲船25 km,乙船35 km B.甲船30 km,乙船30 km C.甲船35 km,乙船30 km D.无法确定 答案B 40

解析由图可知,v甲船=v乙船=30 km/h,甲船逆流而行,乙船顺流而行,木桶自由漂浮,则甲船的实际速度

v甲实

=v甲船

-v水=30 km/h-5 km/h=25 km/h,乙船的实际速度v乙实

=v乙船

+v水=30 km/h+5 km/h=35 km/h,

木桶的速度v木桶=v水=5 km/h,甲船、乙船和木桶1 h通过的距离分别为s甲船=v甲实t=25 km/h×1 h=25 km,s乙船=v乙实t=35 km/h×1 h=35 km,s木桶=v木桶t=5 km/h×1 h=5 km,所以,1小时后甲、乙船离木桶的距离分别为s甲'=s甲船+s木桶=25 km+5 km=30 km,s乙'=s乙船-s木桶=35 km-5 km=30 km。 16.(2019·安徽模拟)如图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 ;

(2)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

(3)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1)v= (2)变速 (3)v3>v1>v2

解析(1)该实验原理:v=;(2)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所以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变速运动;

(3)小车沿斜面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s2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s3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s1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则v1、v2、v3的大小关系是v3>v1>v2。

17.假期,小明同学乘坐G1619次高铁列车从合肥去黄山旅游,下表是G1619次高铁列车时刻表。

站次 1 2 3 车站 合肥南 巢湖东 无为 到时 —— 09:29 09:44 发车 09:08 09:31 09:46 里程(km) 0 70 105 41

4 5 6 7 铜陵北 南陵 泾县 黄山北 09:58 10:12 10:24 10:56

10:00 10:14 10:26 11:00 139 173 194 306 (1)G1619次高铁列车从合肥南到黄山北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途中G1619次高铁列车以144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 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0 s。求该列车的长度是多少m? 答案(1)170 km/h (2)400 m

解析(1)G1619次高铁列车从合肥南到黄山北的行驶时间t1=10:56-9:08=1 h 48min=1.8 h;

行驶的路程s1=306 km,

所以平均速度v1==170 km/h;

(2)列车的速度v2=144 km/h=40 m/s,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t2=20 s, 则列车过桥梁通过的总路程s2=v2t2=40 m/s×20 s=800 m,

列车过桥梁通过的总路程为桥梁长度加上列车长度,所以列车的长度s车=s2-s桥=800 m-400 m=400 m。

42

中考物理大一轮第章物态变化素养全练含解析

物态变化基础夯实1.(2019·四川巴中中考)风景优美的光雾山,夏天云雾缭绕,冬天大雪纷飞,宛若人间仙境,其中关于雾、雪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液化、凝华C.汽化、凝固答案A解析形成雾的过程中,水蒸气→液态水,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过程;形成雪的过程中,水蒸气→固态的雪,属于凝华的物态变化过程,故选A。2.(2019·湖北襄阳中考)下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55pv7omlf0fluh9boav3qhtz4wh9l00tz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