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杯中酒《汽化和液化》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由“沸腾”“蒸发”和“液化”三部分内容组成。主要介绍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知识,包括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等。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热学专题,它是学生后面学习热和能的基础,是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知识的继续,学习本节内容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本节内容又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大量物理现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知识。在思考、分析这些现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而且也能够经历科学研究的分析过程,获得在不同自然现象中居然蕴含相同物理规律的认识体验。
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
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蒸发的吸热本质,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了解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现象,记录数据,描绘图象,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物理变化的方法。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双边活动、实验操作、探究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呵呵复活复活复活朝花夕拾杯中酒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课前准备[
塑料袋、酒精、酒精棉球、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次性纸杯、电风扇、投影仪、棉球。◆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按照教材中的的实验,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 80 ℃以上的热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什么现象?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怎么解释这些变化?想提出什么疑问?你的想法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为什么塑料袋又变瘪了?”“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
学生交流: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设计说明:该实验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做,所用塑料袋要透明,且尽量薄,使滴入的酒精清晰可见。为了使塑料袋排尽空气,可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
归纳总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这个类似?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体的液化和汽化现象。【设计意图】从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热量变化。在演示实验中,让学生观察“鼓起”“变瘪”的现象,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体现从现象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呵呵复活复活复活点,并
朝花夕拾杯中酒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沸腾
创设情景:烧开水时如果不断加热会发现壶里的水会沸腾。
你在家烧过开水吗?水烧开时你发现了什么呢?对于沸腾现象,你了解哪些?你能描述一下沸腾现象吗?
归纳小结: 物理学中把液态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称为沸腾。 实验探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进一步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水的内部又是怎样的呢?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怎么样?
猜想和假设:既然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
【设计意图】 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根据学生情况提出:
要进一步研究沸腾现象,还需要通过实验仔细观察。重点观察:(1)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2)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明确了实验目的,让学生根据需要确定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钟表。
说明:为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水沸腾时发生的现象,应尽量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要求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节省时间的方法:①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但为了便于观察,水还应有相当的深度(约10 cm左右),所以建议用小号烧杯,或使用大号试管(水约150 mL)做此实验;②实验中用热水进行加热;③从开始加热起至95 ℃左右,必须在
呵呵复活复活复活朝花夕拾杯中酒烧杯或试管上加纸盖,95 ℃以后将纸盖拿掉;④拉长酒精灯灯芯同时剪断烧焦的灯芯,在灯芯中加入细铜丝,使火焰比较猛烈;⑤注意调整酒精灯和石棉网之间的距离,用酒精灯温度最高的外焰加热。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学会分工合作,如计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温度计
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正确操作在此得到进一步的复习巩固,要求同学们将观察到的
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特别说明:注意实验中要告诉学生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和温度的变化;要记录当水温升高时,每隔 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3~5 min;实验后要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实验记录表格如图
时间/min 温度/℃
0 85
89
1
91
2393
96
4
98
5
98
6
98
7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
绘制“温度—时间”图象。 实验结束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书本“水沸
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中标出相应的坐标点,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2)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绘制的水沸腾的“温度—时间”图象。
交流评估:小组的同学在实验时,得出水的沸点不是100 ℃,这时教师要肯定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给予鼓励。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可能是实验使用的温度计存在质量问题,也可能是本地的气压不是一标准大气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现象、实验数据、及图表的分析,培养学生交流、分析论证的能力,反映物理规律。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实验作风,形成敢于质疑勇于解决问题的基本实验素养。
交流、讨论:
①水沸腾时,你从水中和水面各看到什么现象?水中气泡内的气体是从哪儿来的?
呵呵复活复活复活朝花夕拾杯中酒 ②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变化吗?
③曲线上的哪一段表示水沸腾前的过程?水的温度怎样变化? 曲线上的哪一段对应水的沸腾过程?水的温度怎样变化?
④根据观察的现象,结合图象分析液体沸腾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 (1)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观察阶段
水在沸腾前
观察要求
出现少量气泡,上升过程
气泡
中由大变小
温度声音
逐渐升高大
升、变大保持不变小
内部出现大量气泡,上
水在沸腾时
(2)沸点的概念: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作沸点。
学生活动:观察“几种液体的沸点”表,练习查表
一些液体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液态铁液态铅水银亚麻仁油
27501740357287
甲苯水酒精液态氨
1111007833.5
液态氧液态氮液态氢气态氦
-1 83-196-253-268.9
①酒精的沸点是多少?能否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开水的温度?
②你实验所用的温度计里的工作物质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种温度计?
呵呵复活复活复活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