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水 文
2.1 流域概况
大通河属黄河流域,是黄河的二级支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理位置介于东径98°30′~103°15′,北纬36°30′~38°25′,发源于祁连山南麓大通山,托里山的水里,源头海拔高程5000m,西北东南流向,流经青海省刚察、祁连、海晏、门源、互助、乐都等县和甘肃省的天祝、永登两县,最后在青海省民和县亨堂镇附近汇入湟水,是湟水最大的一级支流。它西南面与湟水相邻,东面以庄浪河为界,北面与我省走廊地区之黑河相接。整个流域汇水面积15130km2,河道总长度520km,主河道平均坡降4.52‰。
大通河流域形状似一狭长条形,水系呈现羽毛状分布,流域北岸为祁连山,南岸为大通山、达板山,地势呈西北高而东南低;大通河流域在地貌上属构造剥蚀的高中山区,两侧依山傍岭,干流峡盆相间。整个流域内地势高耸,河道蜿蜒曲折,树草翠绿,植被生长良好,覆盖率较大,全流域80%以上的面积集中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上。流域可以门源和连城两地大致分为上、中、下三段:门源以上流域为上游河段,河长322km,地形为峡谷和盆地相间,形如串珠,具有高原河流之特征,该河段地势较高,气候严寒,雨量较丰沛,在浅山和滩地上覆盖着湿寒生植物,山区有森林分布,植被覆盖率达100%,在河源处有冰川;门源至连城为中游河段,河长192km,该河段山势高耸,林木成片,峡谷紧
连,河道比降变化大,呈阶梯状,坡降陡峻,水能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较低,在天堂寺以下,森林渐减,耕地增多;连城以下为下游河段,河长40km,雨量较上游为少,植被稀少,河流两岸阶地上均为灌溉良田。
流域径流由降水补给为主,其次为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降水量从上游至下游为600~400mm,部分山区可达700mm,是大通河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由于受气候、森林、地形及地质等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大通河径流年际变化不大,且较为稳定,因上游植被良好,水土流失较轻,悬移质含沙量较小,水流清澈。
金沙峡水电站位于大通河中游,引水枢纽坝址设在已建成的天堂寺引大渠首下游约23.2 km处,枢纽断面以上流域汇水面积13328km2。
2.2 气象
大通河流域深居西北内陆,气候受东南海洋季风的影响和蒙古高压的控制,具有冬长署短、雨热同季、日照时间长、年降水少、蒸发量大、垂直分布明显和昼夜温差大的大陆性气候特点。流域上游为祁连山中段,下游为祁连山东段,蒸发量随高程的增加而减少、气温随高程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和湿度随高程的增加而递增的特点比较明显,中下游降水集中在汛期,5~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左右,上游在9月下旬至翌年6月上旬基本上为降雪天气。
金沙峡水电站上游邻近有天堂寺气象站,根据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3.0℃,年降水量483.4mm,年蒸发量1408.4mm,年
日照时数2600小时,最多风向为西北和东南风,最大风力可达18~21m/s,最大积雪深度19cm,最大冻土深度1.48m,年绝对无霜期15天。
天堂寺气象要素与气象特征见表2-1。
2.3 基本资料情况
大通河干流自上而下设有尕日得、尕大滩、天堂、连城、亨堂等水文站。其中亨堂水文站始建于1940年,经黄委会整编后的完整连续资料自1950年至今,为观测系列最长的站。各站基本情况详见表2-2。
大通河干流主要水文站一览表
表2-2 至河口距离 集水面积 河 名 站 名 设站日期 备 注 (km) (km2) 大通河 大通河 大通河 大通河 大通河 尕日得 尕大滩 天 堂 连 城 享 堂 372 264 100 40 1.9 4576 7893 12574 13914 15126 1973年1月 1953年8月 1958年1月 1947年5月 1940年1月 金沙峡水电站引水枢纽坝址处无水文站,上游23.2 km处设有天堂寺水文站,下游36.8km处设有连城水文站,河口处设有享堂水文站。天堂寺、享堂水文站是金沙峡水电站本次水文分析计算的主要依据站和参证站。
2.4 年径流 2.4.1 径流特性
金沙峡水电站水文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