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的管控原则。

2.0.5 本条明确了“居住街坊”的概念。

“居住街坊”尺度为150m~250m,相当于原《规范》的居住组团规模;由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用地规模约2hm2~4hm2,是居住的基本生活单元。围合居住街坊的道路皆应为城市道路,开放支路网系统,不可封闭管理。这也是“小街区、密路网”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

2.0.7 本条明确了“公共绿地”的概念。

公共绿地是为各级生活圈居住区配建的公园绿地及街头小广场。对应城市用地分类G类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中的公园绿地(G1)及广场用地(G3),不包括城市级的大型公园绿地及广场用地,也不包括居住街坊内的绿地。

2.0.9 本条明确了“配套设施”的含义。

与居住区的分级相对应,各级生活圈和居住街坊配套建设的生活服务设施的总称为配套设施。其中包括城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A)、商业服务业设施(B)、市政公用设施(U)、交通场站(S4),也包括居住用地内的服务设施(服务五分钟生活圈范围、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的社区服务设施,以及服务居住街坊的、用地性质为住宅用地的便民服务设施)。

2.0.10 本条明确了“社区服务设施”的含义。

根据调研数据统计,我国大多数社区的常住人口规模为5000人~12000人(约1000户~3000户),因此本标准将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的配套设施作为社区服务设施,与基层社区管理进行对接,有利于社区服务设施的落实并实施管理。但在实际应用中,每个

城市对社区规模的划分可能各不相同,城市可结合本市的社区管理规划对接社区服务层 级。总之,为居民配建相应的生活服务设施才是居住区分级的根本目的。

2.0.11 本条明确了“便民服务设施”的含义。

居住街坊用地规模为2hm2~4hm2,是居住着1000人~3000人的基本生活单元,因此也应配备最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该类设施主要服务于本街坊居民,其用地类别为住宅用地(R11、R21、R31);一般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住宅建筑面积规模或住宅套数按一定比例配建。

3 基本规定

3.0.1 本条明确了居住区规划建设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在总体要求中提出: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并针对强化城市规划工作明确提出:“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

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及相关建设行为,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并应遵循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有关控制要求。

2 居住区规划建设是在一定的规划用地范围内进行,对其各种规划要素的考虑和确定,如建筑布局、住宅间距、日照标准、人口和建筑密度、道路、配套设施和居住环境 等,均与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建筑气候区划、现状用地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 方特色、文化习俗等密切相关。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利用和强化已有特点和条件, 为整体提高居住区规划建设水平创造条件。

3 居住区规划建设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提出的“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

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的原则。

4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民政部《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据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5)》预测,至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34.1%。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0岁~14岁人口为22245万人,占总人口的16.6%;残疾人口为8502万,其中肢体伤残者占有相当的比例。为老年人儿童、残疾人提供活动场地及相应的服务设施 和方便、安全的居住生活条件等无障碍的出行环境,使老年人能安度晚年、儿童快乐成 长、残疾人能享受国家、社会给予的生活保障,营造全龄友好的生活居住环境是居住区 规划建设不容忽略的重要问题。如居住区内的绿地宜引导服务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和残 疾人的康复花园建设。康复花园一般利用植物栽培和园艺操作活动,例如栽培活动、植 物陪伴、感受植物、采收成果等对来访者实现保健养生的作用。

5 在旧区进行居住区规划建设,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遵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并与传统风貌相协调。

6 为提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居住区规划应充分结合自然条件、现状地形地貌及河湖 水域进行建筑布局,充分落实海绵城市有关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等建设要求, 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更多地利用自然的力量控制雨水径流,同时有效 控制面源污染。

7 居住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中占比最大的用地类型,因此住宅建筑是对城市风貌影响较大的建筑类型。居住区规划建设应符合所在地城市设计的要求,塑造特色、优化形 态、集约用地。没有城市设计指引的建设项目应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研究并有效控制 居住区的公共空间系统、绿地景观系统以及建筑高度、体量、风格、色彩等,创造宜居

生活空间、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3.0.2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明确了居住区规划选址必须遵守的安全性原则。 居住区是城市居民居住生活的场所,其选址的安全性、适宜性规定是居民安居生活的基本保障。

1 山洪灾害和滑坡、泥石流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灾种,发生频率十分频繁,每年都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居住区应避开有上述自然灾害威 胁的地段进行建设。

2 危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品等危险源是城市的重要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影响范围广、居民受灾程度严重。因此居住区与周围的危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品等危险源,必 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并符合国家对该类危险源安全距离的有关规定,可设置绿化隔离带确 保居民安全。

3 噪声和光污染会对人的听觉系统、视觉系统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降低居民的居住舒适度。临近交通干线或其他已知固定设备产生的噪声超标、公共活动场所某些 时段产生的噪声、建筑玻璃幕墙日间产生的强反射光或夜景照明对住宅产生的强光,都 可能影响居民休息、干扰居民正常生活。因此,建筑的规划布局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 防护或隔离,降低噪声和光污染对居民产生的不利影响。如尽可能将商业、停车楼等对 噪声和光污染不敏感的建筑邻靠噪声源、遮挡光污染,可采用设置土坡绿化、种植大型 乔木等隔离措施,降低噪声和光污染对住宅建筑的不利影响。

4 依据环境保护部《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要求,在有可能被污染的建设用地上规划建设居住区时,如原二类以上工业用地改变为居住用地时,需对该建 设用地的土壤污染情况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确定为污染地段 的,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无害化治理和修复,在符合居住用地土壤环境质 量要求的前提下,才可以规划建设居住区。未经治理或者治理后检测不符合相关标准的,

不得用于建设居住区。

3.0.3 本条是居住区规划布局应兼顾的安全性要求。

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是城市综合防灾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灾害保障居民人身安全的必要设施。居住区规划布局应统筹其道路、公共绿地、中小学校、体育场馆、 住宅建筑以及配套设施等公共空间的布局,满足居民应急避难和就近疏散的安全管控要 求。在突发灾害时,承担疏散通道或救援通道的居住区道路应能够满足居民安全疏散以 及运送救援物资等要求,并设置相应的引导标识。

3.0.4 本条是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的划分规定。

居住区分级是便于配套设施和配建公共绿地,落实国家有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要求,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与文化生活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加强社区服务场 所建设,形成以社区级设施为基础,市、区级设施衔接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 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超市、菜市场,以及社区养老、医疗卫生、文化服务等设施, 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本标准的修订以居民能够在步行范围内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基本划分原则,对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进行了调整。主要考虑 的因素是:

1 居住区分级以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步行可达为基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居住街坊是居住区构成的基本单元;结合居民的出行规律,在步行5min、10min、15min可分别满足其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因此形成了居住街坊及三个等级的生活圈居住区;根据步行出行规律,三个生活圈居住区可分别对应在300m、500m、1000m的空间范围内,该空间范围同时也是主要配套设施的服务半径。据此,本标准将居住区划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 - 图文

的管控原则。2.0.5本条明确了“居住街坊”的概念。“居住街坊”尺度为150m~250m,相当于原《规范》的居住组团规模;由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用地规模约2hm2~4hm2,是居住的基本生活单元。围合居住街坊的道路皆应为城市道路,开放支路网系统,不可封闭管理。这也是“小街区、密路网”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2.0.7本条明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4wjm4ikgu3xy6q955p40ne2d1fovz0144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