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医学基础概要复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医学根底概要复习

一、名词解释

1.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

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于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 阳病治阴: 假设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阳

病治阴〞

3. 阴病治阳:治宜补阳以制阴,假设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此即“阴

病治阳〞。

4.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即用滋阴壮水法,以抑制阳亢火盛。适用于虚热的治疗。 5.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用扶阳益火法,以消退阴盛。适用于虚寒症的治疗。 6.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是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中 7. 天癸:〔1〕即元阴,精,促进生殖的一种物质。〔2〕专指女性月经。 8.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风邪病统称。

9. 正治:是指逆其证候性质而治,即采用与证候性相反的方药治疗,故又称“逆治〞。 10. 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原那么,即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疾病证候中假象的性质

相同,故又称“从治〞。

11. 宗气:又名大气、动气,是积于胸中之气。

12.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当大汗、大吐、大泻等使津液大量丧失时,气亦随之大量外脱,

称“气随津脱〞。

13.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化生根底和载体。

二、简答题

(一) 肝的生理功能

1、 主疏泄:调畅气机;调畅情志;促进脾胃消化;促进血液和津液运行 2、 主藏血:储藏血液;调节血量 (二) 脾的生理功能

1、 主运化:运化水谷,指脾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及对精微物质的吸收好输布作用;运

化水液,指脾具有吸收、输布水液,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 2、 主统血:脾气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的功能。 (三) 肾的生理功能

1、 肾藏精:主生长;主一身之气;参与血液的生成。 2、 主水:指具有主持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

3、 主纳气;指具有摄纳肺吸入的清气,保持吸气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三、选择题范围

1、四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2、第一部脉学经典:晋代王叔和?脉经?

3、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4、第一部病因证候学专著: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5、第一部医学百科: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6、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下派〞、李杲“补土派〞、朱震亨“养阴派〞。7、证:机体在疾病开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8、症:包括病症和体征,是机体发病而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 9、病:疾病的简称。

10、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那么和方法,实施治疗的过程。

11、辨证:将四诊所收集来的资料.病症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证的过程。

12、阴阳的根本范畴:阳,运动的、上升的、明亮的、温热的、功能的、兴奋的、功12、亢进的;阴,静止的、下降的、晦暗的、寒冷的、物质的、抑制的、功能减退的。 13、阴阳学说的根本内容:阴阳交感;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自和与平衡

14、药性: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又称四气。 15、五味:指酸、苦、甘、辛、咸

16、升降浮沉: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趋向 17、事物属性在五行归类 五音 角 徵 宫 商 羽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气 风 暑 湿 燥 寒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官 目 舌 口 鼻 耳 五体 筋 脉 肉 皮 骨 五志 怒 喜 思 悲 恐 五液 泪 汗 涎 涕 唾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 18、益火补土法:火是指命门之火

19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20、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21、五脏归纳表 心 肺 脾 阴阳属性 五行属性 生理功能 阳中之阳 火 1、主血脉 2、藏神 阳中之阴 金 1、主气 2、主宣发与肃降 3、主行水 4、朝百脉,主治节 肺为娇脏 阴中之至阴 土 1、主运化 2、主统血 肝 阴中之阳 木 1、主疏泄 2、主藏血 肾 阴中之阴 水 1、主藏精 2、主水 3、主纳气 生理特性 主通明 1、脾气上升 2、喜燥恶湿 1、肝为刚脏 2、体阴用阳 主封藏 22、胃为“水谷之海〞,脾胃为“后天之本〞。

23、三焦里“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上焦主布散水谷精微,如雾露蒸腾。中焦主腐熟水谷,化生精微,如同沤物浸渍。下焦主排泄水液和糟粕,如同沟渠水道。 24、“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胞指女子胞。

25、肺与肾的关系〔金水相生〕

水液代谢方面:肾为“主水之脏〞,肺为“水之上源〞 呼吸运动方面:肺司呼吸的功能需要有肾的纳气功能协助。“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阴液互资方面:肺阴充足,输布于肾,那么肾阴充盈;而肾阴又为一身阴液之根本,肾阴充盈,上滋于肺,那么肺阴充足。

26脏腑之间的关系:表里相合的关系。一脏一腑,一阴一阳,相互配合。

27、人体之气的功能::推动与调控在作用;温煦与凉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28、营气与卫气的区别 营气 卫气 性质 分布 功能 属性 精纯柔和 行于脉中 营养周身,化生血液 主内守属阴 膘疾滑利 行于脉外 温养脏腑,护卫体表,调节控制肌腠开和与汗液排泄 主卫外属阳 29、血的功能

〔1〕营养滋润作用:血液由水谷精微所化,在脉中运行,对全身各脏腑器官起濡养和滋润作用。

〔2〕神志活动的物质根底:神志活动由心所主,神志活动的产生和维持是以心血为物质根底。

30、津与液的区别 津 液 性质 分布 作用 质地较清晰,流动性较大 体表皮肤,肌肉孔窍,血液 滋润 质地稠厚,流动性小 骨节,脏腑,脑,髓 濡养 相同:同源于水谷精微,均赖脾胃运化生成。 31、气为血之帅:〔1〕气能生血:血液的生成离不开气的气化作用。〔2〕气能行血:血液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3〕气能摄血:血液你能正常循行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 32、血为气之母:〔1〕血能养气:血不断为气的运动提供营养。〔2〕血能载气:气存于血中,赖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

33、十二正经: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34、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 手 阴经〔属脏〕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阳经〔属腑〕 少阳三焦经 循行部位〔阴经行于内,阳经行于外〕 上肢 前线 厥阴心包经 足 太阴脾经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阳明胃经 下肢 中线 后线 前线 厥阴肝经 少阴肾经 少阳胆经 太阳膀胱经 中线 后线 35、九种体质: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中医学基础概要复习

中医学根底概要复习一、名词解释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于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2.阳病治阴:假设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阳病治阴〞3.阴病治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4ve20s1ww44p5c1cp2i5zpak1cssx00db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