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岛由纪夫诡异的文学世界与奇异的心理世界
作者: 丁跃斌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0年第07期
[摘要]三岛由纪夫一个游走于生与死冲突中的作家,并且把这种冲突延续到了他的作品中,因而构建了三岛由纪夫独特而诡异的文学世界,使其成为战后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而孕育这朵奇葩的不是其他,正是三岛自身奇异的心理世界。他异常的心理世界又突出的表现在他对死亡的过分偏爱。本文将从精神分析维度结合家庭、时代、文化等因素探讨三岛特异生死观的成因。
[关键字]诡异的文学世界;奇异的心理世界;死亡观
一、三岛生命中诡异的文学世界
三岛虽然英年早逝,但其一生创作的作品却并不少。这些巨著构建起了三岛生命中诡异的文学世界。之所以用“诡异”二字,是因为其作品中几乎每一部都涉及“死亡”。死亡意识就像一个巨大的、无法回避的阴影,贯穿三岛的创作生涯。三岛小说中的主人公总是以死亡的结局收场。他们或者是为美而死,或者是为爱而亡,或者是因为相信佛教的虚无空灵莫名而终。三岛为艺术世界绘下了一幅长长的死亡浮世绘。 (一)为美而死的哀歌。
“美之所以为美,乃是因为它灭亡”。 为了自己的信念而献身,为自己执着的美而毁灭。这是三岛一直遵循的守则。似乎只有在灭亡中作品主人公才适得其所,作品才趋于完善,而作者本人也才得到最大的满足。《午后曳航》、《奔马》、《忧国》正是三岛这一守则的直接成果。在小说《午后曳航》中水手龙二,曾经是主人公阿登心中的偶像,却因为想离开海上的生涯而被残忍杀死。因为他们觉得龙二如果离开大海,就失去了冒险的精神,也就不在是一个英雄,只有死才能守护龙二的完美。龙二因死而保留住了他在少年们头脑中美的幻影,美从此定格。《奔马》中的少年饭沼勋对日本社会的道德沦丧极为愤慨,于是成立秘密组织,将金融资本巨头杀掉,然后剖腹自杀。作品中这类殉身的死亡描写很多《忧国》也是这类作品的代表。小说发生于一九三六年的二·二六未遂政变。刚刚新婚不久的武山中尉为了效忠天皇,剖腹自杀了,而他的妻子也毅然将短剑刺进了自己的喉咙,死亡在此时充满甜美和幸福。为理想殉身的饭沼勋和武山中尉,代表着忠于传统的武士道精神,是三岛追求的理想人物。 (二)为爱而亡的离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爱情是甜蜜的,可是在三岛作品中的大多数女性,在追爱的过程中都被折磨的伤痕累累,对待爱情,她们都很勇敢,但勇敢过后得到的却是痛彻心扉的伤害。她们中的许多人,在追爱不得的情况下,飞蛾扑火般地毅然选择了死亡。他用一系列悲怆的女性形象来阐释女人命运的悲剧,在《纯白之夜》和《沉潜的瀑布》中的处于婚外恋中的郁子和显子都是爱情完美主义者,在追求理想中的爱情而绝望的情况下一个服药自尽,一个投身瀑布。《马戏团》里无名的少男和少女憧憬王子和公主般的爱情,当少男在表演时惨死后,少女故意从钢丝上掉下来的殉情瞬间非常唯美,象一朵“巨大的花束飘落而下”。 《盗贼》中在清子和秀明的新婚之夜,二人却双双自杀而亡。因为他们对爱有着共同的诠释和相似的感情创伤。清子爱佐伯而不得,选择了自己并不爱的明秀,而明秀也是爱美子不得而选择清子,当爱情的张力被消解后,爱伴随着生命的消亡而毁灭。这或许是三岛对理想不能实现的一种无奈的诉说吧。在对现实深刻批判的同时,三岛也表现出了对理想爱情的想望,或许是在无望的期待中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吧。 (三)虚无而终的挽歌。
三岛把佛家的虚无轮回观纳入了封笔之作《丰饶之海》,《丰饶之海》由《春雪》、《奔马》、《晓寺》和《天人五衰》四部曲构成,分别对应各卷的主人公:清显、饭沼勋、小月光公主和安永透。他秉承一贯对死亡主题的迷恋,几乎把四部小说的主人公都引向了死亡。通过生与死的轮回演绎了四重人生,构成了一个螺旋的循环世界。而贯穿全书的本多繁邦从青年到老年,见证并追究了这一生死循环的世界,最后在已成为越修寺老尼的聪子一句对清显的事已杳无记忆的佛教顿悟中刹那幻灭。三岛通过生生死死的轮回寻找归宿,并在佛教无常与文学虚妄的连接点上,展开宗教心理和审美心理的交织。《仲夏之死》的女主人朝子带着孩子和小姑子到海滨度假,在她午睡时,两个孩子和小姑子被海浪溺死。在忘却与抵抗忘却的反复的挣扎中,朝子因为第四个孩子桃子的出生而走出了悲伤,却又陷入了巨大的空虚中。当一家人重新回到曾经两个孩子的丧生地,她的丈夫似乎明白了妻子在期待什么。在朝子的悲痛随着时间平静下来之后,她感到了一种克服艰辛的宿命后的空虚感,她又开始渴望另一次宿命——死亡的到来。 二、三岛生命中奇异的心理世界
三岛由纪夫一个游走于生与死冲突中的作家,并且把这种冲突延续到了他的作品中,他作品极具复杂性、怪异性、残酷性与毁灭性。它们相互交织,构建了三岛由纪夫独特而诡异的文学世界,使其成为战后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而孕育这朵奇葩的不是其他,正是三岛自身奇异的心理世界。他异常的心理世界又突出的表现在他对死亡的过分偏爱。下面本文将从精神分析维度结合家庭、时代、文化等因素探讨三岛特异生死观的成因。
(一)家庭因素:心理学理论认为:“环境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期的各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印象、记忆、知识、意志等多种因素。”三岛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祖母把复兴家道的希望寄托在了他这个长孙身上,强行将他抱到自己的病室里抚养,那是一间“终日紧闭房门、充满令人窒息的病痛和老朽气味的病房”, 和久病的祖母生活在一起,每天弥漫着死亡气息。快周岁时,不小心跌下台阶,差点丧命;后来患有严重的尿毒症,几经抢救,才从死亡线上拉回。久病的三岛过早体会到死亡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意义,这段经历成就了三岛体内潜流着的“对死的一种浪漫的冲动”,也成了三岛文学的发酵剂,与其说表现的是对死亡的恐惧,不如说是对死亡的向往。使得死作为一种美学载体而不断出现其作品中,并且化作了三岛独特的生死观。
(二)时代因素:青年时代的他正值日本进行侵略战争,他感到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可以说他“个人的末世观与时代和整个社会的末世观是鲜见的完全一致”。随着战事的扩大,他被征召,虽然没有战于前线,但他所在的零式战斗机工厂,经常遭到空袭的威胁,他的末世观不断增强,甚至为自己写好了遗书。他这样描述当时的状态,“1945年的夏天,将我的观念引向两种极端,一是生、活力和健康,一是死、颓废和腐败。这两种观念奇妙地交织在一起,腐败带有灿烂的活力留下的印象满是鲜血的伤”,这生死两极的纠结,对他日后的写作生涯蒙上了一层死亡的阴霾,增强了他对死亡的嗜欲。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有着典型贵族情结的作家,从上学习院时因成绩优异被天皇赐以银表开始,他骨子里就一直潜藏着报皇意忠君意识。战后迅速改变的现实和民主意识的深入人心,让他的理想和信仰产生了严重的扭曲和倾斜,空有报国之志,而徒增战败投降悲哀;欲力挽狂澜却无力的悲伤,最终只能在牵强的说教和对死的困惑中追求死的精神价值,渲染“忠君爱国”的殉身观。
(三)文化因素:“文化是一种借助内聚力来维护本身身份的连续过程,这种内聚力的获得,则靠着前后如一的美学观念、有关自我的道德意识。”显然,内聚力形成了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内在支柱。日本的“和”文化使日本在文学、宗教等方面具有本民族的显著特征。在文学上,日本民族有“死亡文学”、“毁灭文学”的传统,由《源世物语》开始,他们着迷于人在失去,在死亡后的空灵状态和神秘感性,在死亡中求得名誉、求得尊敬似乎是他们获取人生之道的另一捷径。在宗教上,日本自古就受佛教禅宗影响,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处在生起、变异、毁灭的过程中“刹那不住”。生命时刻处在生死搏斗之中。另外,武士道精神作为日本特有的一种民族道德精神,已经完全渗入日本民族的血液中。“武士道即武士通往死亡之道”,这种殉身的说教也潜意识里教唆三岛走向最终的归宿。身处于一个把死亡高度艺术化的民族,三岛不自觉地受到了死亡的浸润。加之三岛自身对死亡有一种莫名亲近,两者的结合便完美的缔造了三岛由纪夫奇异的心理世界。
参考文献:
[l]奥野健男.三岛由纪夫传说[M].日本:日本新潮社,1993 [2]佐伯杉.三岛由纪夫评传[M].日本:日本中央文库,1988
[3]三岛由纪夫著,申非等译. 弓月奇谈——近代能乐·歌舞伎集[M]. 作家出版社。1994 [4]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2003 [5]魏策策.三岛由纪夫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