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对比
(1) 遇到匈奴大军时,身边百骑皆惊恐,独李广冷静 (2) 程不识治军严明,但李广治军简易 (3) 李蔡的声名没有李广响,但位列侯,位至三公,而广却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
班固(字孟坚) 1、 概况:
(1) 《两都赋》为汉大赋名篇 (2) 所写的《咏史》是最早的由文人创作的五言诗。 (3) 《汉书》其他的作者分别是班彪、班昭和马续(《天文志》),与《后汉书》
《三国志》《史记》并称“前四史”。
(4)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起于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
的历史。全书包括本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共100篇。
2、《汉书》的思想内容 3、《汉书》的艺术成就
《苏武传》摘要:
A以对照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张胜帮助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急功近利贪生怕死。卫律卖国求荣、不知廉耻、阴险狡诈,一直暗中在迫害苏武。苏武则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不必要的国家间争端,同时不论匈奴以杀头威胁还是以封官赐爵为诱惑都不为所动。
B通过对苏武语言、行动的描写来表现其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
C用自然环境来衬托苏武的形象。将他关进大窖中,断绝事物,苏武就在下雨天,把毡毛和雪一起咀嚼吞下。海上只能抓野鼠、摘果实以饱腹。
汉赋的发展变迁 1、 西汉初期,骚体赋抒情浓郁,实际上是楚辞的发展和变种,代表作是贾谊的《吊
屈原赋》和《鹏鸟赋》,前者作于他出任长沙王太傅途经湘江时,内容是借哀悼屈原的遭遇来发泄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艺术上激昂感愤,余音浏亮;后者在感伤身世的同时表述了一种人生祸福无常,应知命不忧,艺术上采用人禽对答和大量铺排方式。 2、 西汉前期是形成期,代表作是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
成。 3、 汉武帝至东汉中叶,是全盛期,代表作是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的《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两京赋》。 4、 东汉末年,是衰微期,政治日趋腐败,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民生凋敝,因而歌
颂国势声威,美化皇功帝业的冠冕堂皇的散体大赋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以讽刺现实、述行咏物为主的抒情小赋。代表作是蔡邕《述行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5、 汉赋的类型概括:(1)京都赋(2)游猎赋(3)述行赋(4)述志赋(5)咏物
赋:王充《洞箫赋》
汉乐府诗
汉乐府分为:
1、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华丽典雅。如《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等。音乐主要采用秦国音乐和楚国音乐。
2、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歌辞是后来补写的,内容庞杂。主要是民间创作。
3、相和歌辞:音乐是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
4、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多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
1、 汉乐府的思想性
(1) 揭露统治者的残暴等丑恶,反映贫民的悲苦和反抗。《东门行》就是一首表现贫
民意欲反抗的诗。“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体现贫寒生活,使诗中的男主人公无法忍受,不顾妻子“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舖糜。上用沧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的苦苦相劝,毅然“拔剑东门去”,并果决地说“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诗人在直白的叙事中,抒发了生活重压之下的悲愤之情。
(2) 抨击战争和徭役的罪恶。《战城南》写到战士“朝行出攻、暮不夜归”,生的时
候“禾黍不获”,暗喻食不果腹,但依旧奋不顾身英勇杀敌。死的时候却是“野死不葬乌可食”,腐肉沦为乌鸦之食。借死者诉说战争的灾难,从而反映出对战争厌恶。
(3) 歌颂爱情和反映婚姻问题。《上邪》、《有所思》、《上山采蘼芜》、《孔雀东
南飞》
(4) 表现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人生情感。《江南》着重于劳动生活。 2、 汉乐府的艺术特色
(1) 通过人物言行来表现情感。《陌上桑》 (2) 语言朴素自然而带有感情。《上山采蘼芜》
(3) 形式自由多样。最常用的是新兴的杂言和五言诗。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
短随意,整散不拘
(4)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上邪》 3、 汉乐府诗的叙事方法
(1) 善于截取生活的横断面。《陌上桑》 (2) 擅长环境气氛的营造。 (3) 以叙事凸显人物形象 (4) 质朴的语言形态。汉乐府以表现下层百姓生活的痛苦针砭社会现实,其语言平实
质朴,直白地告诉人们所叙之事;诗中人物的语言也相当本色。
东汉文人诗
秦嘉:其《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从班固到秦嘉进入繁荣期。
古代十九首 一、 思想性
《古诗十九首》所抒之情都是不得志的文人实际的生活感受,关乎人生离合、穷通,乃至生死物故,具有社会人生的普遍性和类型性。基调是沉郁忧伤,没有对外在事功的追求和道德名节的信仰,反映出的是已进入衰世的东汉末年失路文人的普遍心态。
A、 写游子思归。《行行重行行》、《庭中有奇树》 B、 写爱情。《迢迢牵牛星》 C、 写热衷仕宦。《今日良宴会》
D、 写及时行乐。《驱车上东门》中“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和“万岁更相
迭,圣贤莫能度”全面地审视了岁月的变化和现实人生,面对死亡秉持着“圣贤莫能度”的态度,又否定了人们对虚浮荣名及服药求仙的追求,现实需要的是及时行乐。
二、 艺术性
A、 长于抒情,情景交融。《迢迢牵牛星》全诗不是抒发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感叹
生命的无常,而是咏叹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不得团聚的悲哀,夫妇隔绝的悲情寄托在神话故事的咏叹之中,形成别有韵味的抒情面貌。
B、 长于比兴,言近旨远。《冉冉孤生竹》以孤竹“结根泰山阿”起兴,再以蕙兰花
“将随秋草萎”比喻年岁不饶人,抒发恐将失时之叹,最后说“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也掩不住其无可奈何的悲情。全诗几乎全用比兴,抒写女子新婚久别期待失望的心理,情真意切,深细入微。 C、 以情节写心理,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
D、 语言浅近自然又精炼简约,叙写人生离别相似、生死物故之常情,短语浅貌、深
重长情。《行行重行行》兼用直叙和比兴,开头用“与君生别离”总领全篇,接着以“万里”、“道阻”申述会面之难,再以“胡马”、“越鸟”眷恋故土反衬“浮云蔽日”,游子不归之叹,最后以“努力加餐饭”的无奈祝愿,委婉尽致地抒写了生离远别之情,意象寻常但清深意远。
曹操(孟德) 一、 思想性
A、 反映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及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蒿里行》描写初平元年关
东州郡联合讨伐董卓一事,真实地记录了袁绍、袁术兄弟为首的关东诸侯最初联合讨贼,最终因争权夺利而互相攻杀,使社会陷入长期割据的局面。“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这句表现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惨状,流露出作者深切的同情,苍凉凄楚,让人肝肠痛断。
B、 抒写个人情怀,或者借歌咏历史人物抒发政治抱负,表现进取精神。《短歌行》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和统一天下的壮志,开头感慨人生短暂,暗含统一天下之壮志未酬的忧思;接着引用《诗经·子衿》表达了对贤才的思念,并用《小雅·鹿鸣》表现了宴请群贤的喜悦;然后笔锋一转,借明月抒发愁思的不可断绝,引人遐想;最后以乌鹊比喻贤才,以周公自况(典故:周公一饭三吐哺),希望群贤毕至、天下归心,基调悲凉慷慨。
C、 写景诗。《观沧海》以极简的笔调勾画出秋季大海雄壮的风貌,“日月之行,若
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几笔就描绘出壮阔的景象。全诗皆景语,也是情语,诗人的形象已经与大海相融合。
二、 艺术性
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精神。 A、 以质朴的语言写时事。 B、 慷慨悲壮、抒情性强。
曹丕(子桓) 《典论·论文》
《燕歌行》名句赏析“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诗歌的开头展示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草木零落,白露为霜,候鸟南飞……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诗歌在描述思妇的内心活动时,笔法极尽曲折之妙。整日里在相思中过活;苦闷极了,想借琴歌排遣,却又“短歌微吟不能长”,只好望月兴叹了。如此娓娓叙来,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
曹植(子建) 一、 思想内容
A、 对战乱中悲惨的人民生活表示同情之心,同时以“烈士”自期,渴望在战场上建
功立业,实现天下的安定一统。《白马篇》中的游侠是个武艺超群而又充满爱国心的少年英雄,是曹植想象中寄托理想的人物。
B、 反映自己的遭际和对骨肉相残的愤懑。《七步诗》以隐晦的方式发泄出对自己处
境的愤怒。
C、 托思妇、弃妇以言志,也是采取一种委曲的抒情方式。代表是《美女篇》对《陌
上桑》的继承。
D、 游仙诗。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将仙境描绘得绮丽、明净而逍遥。 二、诗歌艺术特色 A、善于吸收乐府诗,有具有自己的创造。 B、善用比喻且全篇为比。例如,《野田黄雀行》以少年救雀比喻解救受难者;《美女篇》以女无所归比喻怀才不遇。 C、注意对偶、炼字和声色。例如《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阮籍(嗣宗)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其诗多用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
嵇康(叔夜)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与山巨源绝交书》
西晋文学:代表作家有张华、陆机、潘岳,特色是“清蘼”(缺乏骨力)和“繁缛”(辞采华丽、描写繁复、骈偶化)
太康文学“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 张华《壮士篇》: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
《情诗》: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
陆机《赴洛道中作》: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
潘岳《悼亡诗》: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张协《杂诗》: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房栊无行迹,庭草萋以绿。青苔依空墙,蜘蛛网四屋。
左思(太冲)
一、《三都赋》是古代都邑类大赋的顶峰,“洛阳纸贵”。
二、《咏史诗》有统一的主题,就是抒发下层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其中包含作者对自身遭际感慨。侧重点分别为一是直接抨击门第观念和社会对下层人才的打压;二是借咏史来大力歌颂历史上出身下层或沉沦下僚的著名人物。 艺术上,左思的词不尚词采,饱含慷慨之气,笔力遒劲。 评价上,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寒士文学的代表,第一次用组诗的形式明确地表现这一主题,第一次将咏史与咏怀相结合,歌咏史实和主观抒情相统一。
郭璞《游仙诗》借神仙世界的美好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懑。
魏晋玄言诗,就是用诗歌的形式阐释玄学,语言枯燥,缺乏形象性,其所阐释的“理”也基本限制在老庄中,主题单一。“言不尽意”、追求清新、自然、淡远的风格和注重说理是其特点。对山水诗的产生有影响。
陶渊明(字元亮,一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世号“靖节先生”) 一、思想性:
(1) 陶渊明的诗歌可以分为田园诗和咏史诗、咏怀诗。 (2) 写守志不阿的耿介品质。《饮酒》(第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
其质。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咏贫士七首》也如此。
(3) 写社会的污浊和田园的可爱。《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
韵)。又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
(4) 反映田园中的劳动生活。例如《归园田居五首》之三(种豆南山下) (5) 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例如《咏荆轲》、《读山海经十三首》之十(精
卫衔微木)
二、艺术性
(1)平淡自然是基本风格。A、内容上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和其中的恬淡性情。B、艺术上朴素的用词、白描的手法、率真的情感。
(2)精粹的语言中含有丰富的形象,所以陶诗平淡中醇厚有味,达到了苏轼所说陶诗“似癯实腴”的效果。例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3)把思想情感熔铸在田园的景物描写中,富有意境。情、景、理的统一,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天成,不是纯客观地刻画景物,而是饱含诗人的感情和性格,在诗中说一些生活哲理。例如《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 (4)但陶诗也有一些金刚怒目式的慷慨豪放的作品。 三、地位
(1)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还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树立了诗歌的更高标准。
(2)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一方面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呆板僵化的四言诗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他开创了五言咏怀组诗,并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名。
谢灵运(康乐公) 一、 文学史上第一位扭转玄言诗风,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 二、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