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1.D 【解析】
试题分析: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mg、水平向右的挡板的弹力F1及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2作用.其中在竖直方向满足
,水平方向
F1也不可能为零,,所以即使当a小到零时,
,选项B错误,D正确;挡板对球的弹力及斜面对球的支持
选项A错误;斜面对小球的弹力总等于的水平分量的合力等于ma,选项C错误.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及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2.A 【解析】 【详解】
圆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现让磁感应强度在5s内由2×10-3T均匀减小到0T.则线圈中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B2?10?3E?NS?100??0.01V?4?10?4V,故A正确,BCD错误.
?t5 3.B 【解析】 【详解】
A.将电键突然断开的瞬间,线圈产生的磁场从有到无消失,穿过铜环a的磁通量减小,产生感应电流,故A不符合题意;
B.线圈中通以恒定的电流时,线圈产生稳恒的磁场,穿过铜环a的磁通量不变,没有感应电流产生,故B符合题意;
C.通电时,使变阻器的滑片P作加速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化,回路中电流变化,线圈产生的磁场变化,穿过铜环a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流,故C不符合题意;
D.通电时,使变阻器的滑片P作匀速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回路中电流增大,线圈产生的磁场增强,穿过铜环a磁通量增大,产生感应电流,故D不符合题意; 4.A 【解析】 【详解】
假设法:问h怎样改变,实际上就是问被封闭气体压强怎样改变.设被封闭气体压强为p,则p=p0-h,假设h不变(如图中虚线所示),据题意,管下插过程中,气体体积将减小,可知压强增大,显然h减小,即管内水银面下降,此时气体压强增大,故气体体积将减小;
极限法:设想把管压得较深,可直观判断V减小,p增大,故h减小,气体体积也减小。 A.变小,变小,与结论相符,选项A正确; B.变大,变小,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不变,不变,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变大,变小,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粒子散射实验,故C正确,ABD错误。 6.B 【解析】 【详解】
物体沿曲线由a向e运动.各点的瞬时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 A.根据分析可知,a点与c点速度方向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可知,b点与d点速度方向相同,故B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可知,c点与e点速度方向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分析可知,b点与e点速度方向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7.B 【解析】
由有效值的定义可得:I12Rt1+I22Rt2=(t1+t2),代入数据得:12×10×4+22×10×1=×5,解得:U=4
V,故
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根据交变电流有效值的定义,计算有关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通过电流的热效应来计算的,注意只有正弦式交流电最大值等于有效值乘
的关系.
8.B 【解析】 【详解】
A.由图乙可知交流电压最大值Um=2202V;故A错误;
B.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为220V,根据变压器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知电压表示数为 U=
6×220V=24V 55电压表的示数是24V.流过电阻中的电流为0.5A,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 P入=P出=UI=24×0.5W=12W. 故B正确;
C.变压器不改变频率,由图乙可知交流电周期T=0.02s,可由周期求出正弦交变电流的频率是50Hz,故C错误;
D.电压表的示数为24V;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根据图象准确找出已知量,是对学生认图的基本要求,准确掌握理想变压器的特点及电压、电流比与匝数比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9.BCD 【解析】 【详解】
A.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T=C整理得:P= T,在P-T图象中a到b过程斜率不变,P/T不变,则得气体的体积不变,故A错误;
BC.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整理得:p= T,可以判断图象上的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即为 ,所以bc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减小,cd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增大,故BC正确;
D.da过程中,od线的斜率大于oax线的斜率,P/T减小,则气体的体积变大,故D正确. 故选BCD. 10.BD 【解析】
A:氢原子辐射出光子后,氢原子能量变小.故A项错误. B:氢原子从n=4能级直接向n=1能级跃迁所放出的光子能量
CVCVCVh??E4?E1??0.85???13.6?eV?12.75eV,恰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该金属的逸出功
W0=12.75eV.故B项正确.
C: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所发出的光的光子能量最大值为
Emax?E3?E1??1.51???13.6?eV?12.09eV,比该金属的逸出功小;照射金属不会有光电子逸出.故
C项错误.
2D:据rn?nr1,氢原子处于n=1能级时,其核外电子在最靠近原子核的轨道上运动.故D项正确.
11.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故A错误;
B.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故B正确;
C.玻尔提出了原子能级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但不能解释其他原子光谱,故C错误; D.核电站的反应是核裂变,太阳内部主要进行的核反应是核聚变,故D错误。 故选ACD。 12.BD 【解析】 【详解】
第5s内的位移是18m,有:
解得:
A. 物体在2s末的速度是: v=at2=4×2=8m/s 故A错误;
B. 在第5s内的位移是18m,则平均速度:
故B正确; C. 前2s的位移:
第1s内的位移:
则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 △x=x2-x1=8-2=6m 故C错误;
D. 物体在5s内的位移:
故D正确。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3.落点 α、β、L、H、x mA2gL(1?cos?) mA2gL(1?cos?) 0 mBx【解析】
试题分析:(1)B球被A球碰撞后做平抛运动,所以s是B球的平抛水平距离;(2)据题意,碰撞前后瞬间AB两球动量守恒,则有:mAvA=mAvA’+mBvB’,而据mAgL(1-cosα)=mAv2A/2可得vA=2gL(1?cos?),同理可得碰撞完成瞬间A球的速度为:vA’=2gL(1?cos?);B球被碰撞后:vB=s/t,而t=2H.所以需要gg 2Hα、β、L、H .pA= mA2gL(1?cos?),pA′= mA 测量的量为:(3)考点:本题考查对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14.D 5?102N/m 5.0?107N/m2 【解析】 【分析】 【详解】
pB=0,pB′= mBs2gL(1?cos?),
g .2HNkL·m(2)由题意知Y=,故Y的单位是m2,故选D
?N/mSm215.0?500N/m (2)橡皮筋的劲度系数是F-x图象的斜率,由图象得k=-23.0?10kL500?0.10072?5.0?10N/m= (3)根据杨氏模量公式知Y=-6S1.0?10四、解答题:本题共4题 15.182L 【解析】 【分析】 【详解】
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4学年新高考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