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2)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怀李叔同先生(节选)
丰子恺
①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老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牌气,上音乐课必早到。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②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比及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比及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个后他微微一鞠躬,暗示“你出去罢”。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的老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老师最有权威,由于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
③李先生在留学日本时,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召集留学同道,共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小仲马著)。他自己把腰来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这相片,他出家时也送给我,一向归我保藏;直到抗战时为兵火所毁。现在我还记得这相片: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荼花女自伤命的神情。别的还有许多演剧的相片,不可胜记。李先生在日本时,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我还见过他当时的相片:高头巾、硬领、硬袖燕尾服、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学一样,像一样。要做留学生,李先生就彻底地做一个留学生。
④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撼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撼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
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当真的暗示。
⑤弘一法师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样子。比如全能的优伶①:起青衣像个青衣,起须生像个须生,起大面②又像个大面……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来,然而他的遗训——当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注】①优伶,现在多称伶人,所指的是具有身段本事突出的演艺人员。②大面,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俗称“大花脸”。 (1)作者回忆了有关李叔同先生的哪几件事? (2)第一段中,“我”为什么觉得音乐课特别“严肃”? (3)赏析第③段划线句子。
现在我还记得这相片: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著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 (4)本文的结尾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 (1)李先生为我们上音乐课;他留学日本创办话剧社,传神出演茶花女;他落座前轻摇藤椅生怕压疼藤条间的小虫。
(2)李叔同先生提早到达教室出乎学生意料;提前做好了一切上课准备工作,端坐等待;上课前深深鞠躬。
(3)这句话细致描写了李叔同扮演茶花女时的照片上的有关妆容,表现了李叔同戏剧表演的高超,从艺的认真和投入的精神,表现了“我”对先生敬佩和赞叹。
(4)运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概括了李叔同先生的极度当真的品质,总结全文;又抒发了“我”对李先生的尊敬、感激、深切怀念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解析】【分析】(1)按先后顺序概述出与“李先生”做的几件事情。文章第一段写李先生为我们上音乐课;第三段写李先生留学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共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小仲马著);第四段写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撼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
(2)根据“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李先生端坐着。坐到上课铃响出,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来概括即可。
(3)此句“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著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可知是外貌描写或者是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李先生扮演茶花女时的妆容之美,表现了李叔同戏剧表演的高超,认真和投入的精神,表现了“我”对先生敬佩之情。
(4)最后一段运用议论抒情的方式,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李先生“认真”品质的赞美;直接抒发对李先生的怀念、敬佩,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故答案为:⑴ 李先生为我们上音乐课;他留学日本创办话剧社,传神出演茶花女;他落座前轻摇藤椅生怕压疼藤条间的小虫。
⑵ 李叔同先生提早到达教室出乎学生意料;提前做好了一切上课准备工作,端坐等待;上课前深深鞠躬。
⑶ 这句话细致描写了李叔同扮演茶花女时的照片上的有关妆容,表现了李叔同戏剧表演的高超,从艺的认真和投入的精神,表现了“我”对先生敬佩和赞叹。
⑷ 运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概括了李叔同先生的极度当真的品质,总结全文;又抒发了“我”对李先生的尊敬、感激、深切怀念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答题时应注意,通读全文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线索,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⑶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⑷本题考查分析结尾的写法特点。答题时应注意,结尾一般有点明中心(卒章显志)、深化主题、升华情感、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父亲的长笛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都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儿?”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里。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有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儿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呀,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
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笛子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孩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里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子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蔓延开来,飞扬在屋子里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作者:赵文静。有删改)
(1)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2)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3)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4)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 (1)①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②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③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④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一:①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②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③通过描写人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①正面(直接)描写。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或: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意思对即可。)
②侧面(间接)描写。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意思对即可。)
(3)她的心理:①得知父亲断腿的真相后,伤心自责(为父亲对自己的隐忍和宽容而感
动)。②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流泪,想让父母开心(想活跃气氛)。(意思对即可。) 父亲的心理:①女儿的理解、体贴而而欣慰。②为自己能重新吹长笛而高兴。(意思对即可。)
(4)①从情节看,母亲的话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疑问;又是母亲的话交代父亲断腿的原因,使情节有波澜、更完整合理。②从人物形象看,母亲打她、训斥她与父亲的沉默形成对比,表现父亲的隐忍和对女儿的爱,突出父亲的形象。③从主题看,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突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丰富了文章的主题。(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1)根据文中信息,第一件事从第一段“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加以概括:女儿小时候,特别爱听“我\吹笛,笛声一响,她就跟着哼唱;第二件事从第三段“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加以概括;第三件事,从原文第6、7、8三段加以概括:女儿上初中时,“我”在工作间隙,在马路牙子上吹长笛,被电台记者拍到了电视节目。“我”曝光在女儿的全班同学面前,女儿偷扔了“我\的长笛;第四件事,从第9段“⑨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和第10段“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加以概括:女儿的儿子初一时,练唱《父亲》,勾起了女儿的回忆,女儿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回家送给“我”并道歉 。
(2)本题设计巧妙,一个句子就综合考察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父亲笛声的美妙,同时通过大人们和孩子们的动作和神态,侧面烘托出父亲吹笛时营造出的美妙意境,与下文女儿因同学的嘲笑不再喜欢父亲吹笛形成对比。 (3)通过关键性词语“抹一把泪”“挤出笑”“似问似答”“横放嘴边”,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出女儿和父亲的的心理。女儿的心理:为父亲的疼爱和宽容而感动,为当年自己的虚荣和冒失而愧疚,为父母的艰辛而感到酸楚。父亲的心理:为女儿能领悟到做父母的艰辛、为女儿的孝顺和女儿的释怀而欣慰,为老伴给女儿坦白当年腿残疾一事而略感不好意思。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在全文中也起到了诸多作用,并非可有可无。主要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丰厚。
故答案为:⑴ ①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②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③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④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意思对即可。)
⑵ 示例一:①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②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③通过描写人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①正面(直接)描写。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或: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