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062007年第5期宁夏农林科技 宁夏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窦建德
(宁夏林业调查规划院,宁夏银川750001)
摘要:通过对宁夏几年来退耕还林_17-程实施情况,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提出宁夏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对策,措施.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04X(2007)05—0106—02 依靠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支撑,自治区培育了一定规模的 林草资源,并开始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和积累.但在依赖土 地生存的绝大多数农民还没有完成原始积累之前,国家补助粮 食的政策就要到期.如何使退耕下来建设好的生态林能稳定的 长期发挥其生态目的,达到工程建设设计规划的目标,是一个现 实而又严峻的问题.为此我们就当前宁夏退耕还林后产生的一 系列问题及后续产业政策如何进行调整等展开调研,在充分调 研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宁夏实际的意见. 1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总体情况
宁夏自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7年来,在各级党委,政 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 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截至2006年 底,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核实合格面积76万公顷,其中退耕地 造林31万公顷,荒山造林42万公顷,封山育林3.3万公顷. 1.1已退耕还林地坡度级构成情况
截至2006年底,国家共下达自治区退耕地造林任务31万 公顷,退耕涉及全区21个县(市,区)中的19个县和自治区农垦
局.按已退耕地坡度分级,全区大于25度的退耕面积6.6万公 顷,15.~25.的面积7.3万公顷,小于15.的面积17.5万公顷 (其中沙化耕地退耕4.5万公顷).
1.2已退耕还林地的生态林,经济林与草的构成与分 布.主要树种比重及效益情况
在已完成的31.4万公顷退耕还林地中,生态林31万公顷 (其中兼用林7093hm,占生态林的2.3%),经济林633hm,草 2087hm,分别占99.13%,0.2%和0.67%.南部山区8县退耕 的30万公顷全部为生态林,其中兼用林3733hm,占本地区退耕 地的1.3%.引黄灌区10个县和区农垦局的1.8万公顷退耕地 中,生态林1.5万公顷(其中兼用林3360hm,占生态林的 24.3%),经济林633hm,草2087hm,分别占这一区域退耕地的 83.8%,3.57%和12.63%.
2退耕还林工程配套保障措施实施情况
为确保退耕还林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 退耕还林工程坚持实现\五结合\一是把退耕还林与改土治水 相结合,走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的路子.二是把退耕还 林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通过示范带动,扩大 规模,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在保证生态效益前提下,发挥 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实行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把种草养畜 作为退耕还林后巩固生态,致富增收的突破口,进行林草间作, 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新建圈舍,引进小尾寒羊等 优良品种,配套铡草机,推广酶贮技术,促进了舍饲养殖发展. 三是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通过以工代赈,个体承包等方式, 使广大群众积极投身造林绿化,带动绿色产业发展,全区育苗面 积增加,直接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退耕还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 转移,扩大了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开辟了农民新的致富渠道和 途径.四是与农村能源开发相结合,从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入手, 实施了以建成\三位一体\沼气,推广太阳灶等为主的生态项目,
解决了部分农民烧柴问题.五是与生态移民搬迂相结合,减轻 了生态压力.
3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建设,使宁夏局部地区的生态 状况得到了改善,林业后续产业格局初显端倪.但生态环境整 体恶化的趋势尚未从根本上扭转,林业后续产业基地,产业增 值,产业增收尚欠气候.很多地方水土流失仍很严重,林业产业 结构失调,制约着全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清醒地看 到,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业产业面临着资源,体制,市场,产品, 技术,管理,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的问题,存在着发育,发展过 程中许多先天和后天的不足.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按现 行政策,早期实施的退耕还林粮食和资金补助已陆续到期,如何 巩固成果,是当前面临的一个较为严峻的课题,另外,如何进一 步完善政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退耕还林工程 的积极作用,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3.1林业产业资源基础支撑能力弱
宁夏森林资源中天然次生林比重较大,幼林地和未成林造 林地多,平均蓄积量不高.受林业科技水平限制,森林资源的jf4 用率,出材率,产果率及产品附加值低,林地,林权,林木保护等 有关制度,法律及政策没有理顺.近年来,森林资源虽在面积, 蓄积上双重增长,但多为生态型防护林,而用材林,经济林资源 状况未见根本改观,森林培育缺乏稳固的内在利益驱动和需求 拉动的发展机制.如开发杏产业,虽然杏树面积较大,但品质低 下,产量偏低,无法满足加工业的需求. 3.2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内部发展不平衡
林产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初级,低档产品多,精深3nn-及 收稿日期:2007—02—26
宁夏农林科技2007年第5期107
优质产品相对较少,普遍存在着工艺陈旧,管理水平低下,消耗 高,质量差,效益低等问题. 3.3林业产业管理水平不高
林业属于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基础产业,目前退耕还 林营造的多为沙棘,柠条,山桃等生态林,产品深加工缺乏资金 和龙头企业,产品开发不够,后续产业缺乏长远规划,林业产业 管理水平不高.
3.4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到期后退耕农户生存状况构成 根据统计,退耕补助政策到期后,全区退耕农户生计不存在 问题的有47.81万人,占退耕农户总人口的29.9%,存在一定问 题的有89.59万人,占退耕农户总人口的56%,存在严重问题的 有22.63万人,占退耕农户总人口的14.1%. 3.5退耕农户生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目前退耕农户生活困难的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区的原卅f区, 彭阳县,海原县,西吉县,泾源县和盐池县,同心县.造成这些农 户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一是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影响,出现 \超生户\子女多,家庭负担重.二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个别县,区生产力低下,家庭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三 是由于持续干旱,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特别是近几年的持续 干旱,使中部干旱带上的同心,海原,盐池3县和原州区东部乡 镇粮食几乎绝产,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几乎成为他们维持生计的 主要来源.四是部分家庭缺少劳动力,加上部分家庭人员常年 有病,智商低等原因造成生计困难. 4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对策,措施
退耕还林国家所给8年的粮食补助,不可能永久性的供给, 老百姓对8年以后的生活保障感到担忧.目前,退耕还林后续 产业的发展正处在初级阶段,发展迟缓,因此,加快退耕还林后 续产业配置,切实落实好各项配套措施,真正作到与退耕还林工 程在地域上和建设内容上紧密结合,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
建设成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保障.否则,栽 下的树会挖掉,草被烧掉,圈起的羊只也会重新上山践青,啃树. 4.1制定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通过对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经验,存在问题及周边地区 发展形势的分析和研究,提出近期林业产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及主要任务,进而明确今后几年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鼓励与限 制发展的行为,并围绕林业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制定相关 政策和措施.
4.2严厉打击侵占林地和林木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努力扩展后续产业原料基地,增 加原料产量和提高质量,以此来吸引企业加入后续产业的开发. 4.3规范林木采伐管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信息 服务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4延长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限
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造林至成林周期长,见效慢,加 之绝大部分是生态林,极小部分是经济林,造林前期经济效益不 高.所以一旦停止政策补助,将会直接影响到农户的经济收入, 特别是目前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较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 力不强,而且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后续产业也要有一个过程,建 议国家一是适当降低标准坚持长期补助下去;二是补助到期后 生态林延长补助4—6年,经济林延长补助3—5年;三是补助到 期后逐年递减补助标准,给自然条件差的地区留有一定的发展 空间,确保农民收入不减. 4.5加快基本农田建设
确实加大对基本农田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 度,并加大全区的集水设施和小流域治理,确保退耕农民拥有0. 13—0.2hm(2—3亩)的基本口粮田.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通 过提高粮食单产,使粮食总产稳中有升,解决退耕农民的吃饭问
宁夏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