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彭吉象 - 艺术学概论笔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弗雷泽《金枝》: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显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人类又创立了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当宗教在现实中也被证明是无效时,人类才逐渐创立了各门科学,以此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早期的歌舞、造型艺术都与巫术有密切的联系,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又并不准确,因为原始时代的巫术活动是直接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原始的艺术活动虽然具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巫术目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因此,无论是艺术的起源,乃至于巫术的起源,最终还是应当归结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5、艺术起源于“劳动”。

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 19 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家中,就广为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

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就曾经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

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恩格斯:“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劳动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劳动创造了人(工具和语言);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在劳动实践中形成人类的文化心理结构,其中包括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但是又不能完全归结为劳动。

6、关于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将结构主义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用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用于意识形态批评研究。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著名的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就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 

总之,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生产通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集中体现出人的审美意识,凝聚和物化人对现实世界的审美关系。 审美价值是艺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性,审美价值渗透到艺术的其他功能之中,使艺术具有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具有了与其他文化形态迥然不同的独特社会功能。

艺术的社会功能

1.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社会、历史、人生。①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的科学知识;②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缔和内涵,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再现与表现、主体与客体统一等特点,给人知识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 ③艺术具有审美认知作用不能高估,是“帮助”人们认识。

2.审美教育作用。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特点①以情感人,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灌注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②潜移默化,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艺术作品这种长期潜移默化作用下而形成的思想情操,常常具有更强的稳固性和延续性,常常成为人生观、世界观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③寓教于乐。

3.审美娱乐作用。通过创作、欣赏,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①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因此是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古罗马贺拉斯:艺术应当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中国先秦《乐记》“乐者乐也”。 ②能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音乐疗法治病,研究,还专门设立了艺术疗法的学位。

西方现当代心理学的许多流派,都十分重视艺术对欣赏者深层心理的渲泄作用或净化作用,认为艺术可以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压抑或无法实现的情绪、愿望、期待、理想,通过艺术创造的想象世界或梦幻世界得到完成和满足。 ③寓教于乐,受到教育和启迪。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和主要手段,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美育与艺术教育

早期孔子“礼乐相济”、柏拉图,认为美育从属于道德教育。

18 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正式提出美育概念(即审美教育),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突破了古希腊时期单纯将美育作为道德教育的特殊方法或补充手段的狭隘观点。指出了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认为,感性冲动受感性需要支配,理性冲动受

必然规律的限制,完美的人性应该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在近代文明社会中这两种冲动被分裂了,需要第三种冲动即“游戏冲动来作为桥梁,将两者有机统一”。 我国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的是清末学者王国维。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把美育确定为其新式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美育实施设想,对美育的本质、内容、作用和实施美育的途径做了较系统的研究和阐述。蔡元培还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认为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他把西方康德、席勒的思想和中国古代美育传统揉合到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美育思想。强调美育是陶冶人的情感,改造人的世界观,使人达到一种新的精神境界的最好方式。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美育的核心(和主要手段)是艺术教育,因为艺术的上述作用和艺术教育的特点。艺术美作为美(还有自然美、社会美)的集中表现形态,它对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狭义,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广义,美育的核心内容,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

需要的原因:现代社会,有钱有闲,人性的分裂,需要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促进人格完善和智力开发。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恢复自身全面发展,防止理性和感性的分裂,在艺术的天地里恢复心理平衡与精神和谐,提高人的价值,达到个性的发展,实现人格的完善。

爱因斯坦:在科学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李政道:“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

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人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使人的创造力也得到充分的发挥。 3、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艺术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艺术教育通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方法,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使人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具有高尚情操。这既是一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保证,也是社会实现全面进步的基础。 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文化艺术学是以整个人类的文化为参照系来探讨艺术问题,研究艺术现象的综合学科。

“文化”的定义:

19 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它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20世纪美国文化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中提出:文化包括各种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并传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是历史上经过选择的价值体系;文化既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又是限制人类进一步活动的因素。

文化与艺术:

文化是一个系统,包含着诸多子系统,(从结构上看)主要有三大要素

物质文化:基础 制度文化:中介

精神文化:核心,包括哲学、宗教、道德、科学、艺术等许多子系统,被前二者决定和制约。

所有这些子系统,都处于整个文化的大系统中,一方面它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影响和制约(经济政治影响精神文化),另一方面它们反过来影响和作用于文化大系统。文化子系统,具有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彼此渗透,互相影响(艺术影响它们,它们影响艺术),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和彼此的互动性。正是在这一前提下,这些文化子系统才形成了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和各自的发展规律性。 

艺术在文化中的地位: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地位极其重要。 1、 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参与和推动、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

2、 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宏观:艺术是文化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整个文化的

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范畴,因此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决定艺术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微观:社会文化大系统直接制约着创作者和欣赏者“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从而间接影响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从不同时代、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中可知。 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1、联系:美学连接艺术和哲学

哲学-------------美学------------艺术

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桥梁 中介------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

连接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大高峰 用理性方法研究感性认识

2、区别:

美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艺术美、自然美和其它一切现实美,以及审美主客体关系和审美意识等更具普遍性的一般规律。美学的范围和对象包括了客观世界的美和人对客观世界的美反映的全部领域,艺术是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3、 影响:哲学对艺术的影响,往往通过美学作中介。

表现在①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在作品中表现或流露出来)、②出现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③促进艺术潮流形成。

法国柏格森把“生命冲动” 当作世界万物的主宰,认为只有人的梦幻世界或直觉领域才能达到绝对真实,即所谓的“超现实”。于是,20 世纪 20 年代的欧洲形成“超现实主义”流派。文学上出现了布勒东的散文《动物与人》,阿拉贡的散文集《巴黎的农民》等;西班牙达利《记忆的永恒》;西班牙布努艾尔电影《一条安达鲁狗》。 4、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是相对的。艺术也影响哲学,启迪哲学家的思维,传播特定哲学思想。

西方现代哲学与西方现代派艺术:

1、西方现代哲学:19 世纪中叶以来,为数众多的欧美哲学思潮和流派的总称。 本体论 唯心 主义 色彩 认识论 非理性 主义 色彩 人生哲学 悲观 主义 色彩 2、西方现代派艺术: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未来主义、迷惘的一代,存在主义文艺、荒诞派、新小说、抽象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黑色幽默”等数量繁多的西方文艺流派的总称。这些流派的影响,几乎遍及艺术的各个种类和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美术、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等。

内容:大多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的深刻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异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的怀疑和绝望,反映出危机社会中人的异化,物质生产越发达,人的精神生活越空虚越苦闷,失去了人的价值也就失去了自我的本质等等。对观察资本主义社会现状有一定认识价值。宣扬对人生、历史、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悲观绝望,非理性主义、虚无主义和神秘主义,宣扬腐朽没落的社会人生观。

形式:标新立异,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其中一些艺术技巧和手法具有借鉴意义,在一定程度

上丰富了艺术的表现能力,扩大了艺术的表现空间,增加了艺术的表现手段。但是,现代派艺术常常一味追求形式的新奇,否定和排斥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把一些艺术主张推向极端,使得作品怪诞离奇、隐晦费解、抽象混乱,有时达到了极端荒谬的程度。

3、西方现代哲学是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的理论基础。

各种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尤其是克罗齐“直觉说”为代表的表现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等,与后现代为西方现代派艺术从美学思想到创作方法上提供了理论根据,对现代派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①哲学家创作文学艺术作品(尼采、海德格尔等,其中柏格森、萨特、加缪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们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哲学意味,在现代文学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②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由于拥有众多的读者和观众,又反过来扩大和深化了西方现代哲学的影响。 从哲学与艺术的关系看,西方现代哲学成为现代派艺术的思想根源,现代派艺术又用艺术的方式宣传了西方现代哲学各流派的思想。有一定的西方现代哲学流派,就会有相应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1、 相似:①在认识、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共同之处。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等诸多心理

因素,在艺术与宗教领域中都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黑格尔:人类认识绝对真理的三种方式,艺术(感性形象)宗教(情感、观念)和哲学(通过自由思考达到理性和感性、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贝尔:艺术和宗教是人们摆脱现实环境达到迷狂境界的两个途径。 ②审美感情和宗教感情,超脱日常生活的感情,追求精神愉悦而不是物质满足。马克思认为艺术的、宗教的方式都同属于一个领域,它们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与科学有着本质的不同。或许,这也就是艺术与宗教具有密切联系的内在认识论根源。

彭吉象 - 艺术学概论笔记

弗雷泽《金枝》: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显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人类又创立了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当宗教在现实中也被证明是无效时,人类才逐渐创立了各门科学,以此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早期的歌舞、造型艺术都与巫术有密切的联系,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又并不准确,因为原始时代的巫术活动是直接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4icw9ugor4n7xy5eb9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