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7)《中国历史文献学》网上作业题
及答案
1:第一次 2:第二次 3:第三次 4:第四次 5:第五次
1:[论述题] 解释:《隋书?经籍志》 互助别裁法 参考答案:
《隋书?经籍志》:是唐初官修的、我国现存第二部最古、最重要的史志目录;也是一部反映我国中古时期古籍存佚情况的图书总目。它的总序、大序和小序,为各个部类与学术发展的关系、图书的沿革、内容和意义,都做了历史的分析和理论的阐述。在著录方面,首创在目录中注明书籍的存亡残缺。既记隋朝一代藏书之盛,又著录了六朝时代图书聚合流通的情况。分类方面,它第一次确定了四分法中经、史、子、集的部类名称,是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之集大成者,是现存最古的四部分类法目录学书。
互助别裁法:是“互助法”与“别裁法”的合称。是章学诚正式提出的一种图书分类著录的辅助之法。“互著法”,就是把一书不避重复地著录在两个类目之内的著录方法。“别裁法”,就是把一书不仅著录在主类中,而且把书中与他类可以“互通”或“两用”的部分裁篇别出,著录在相关的类目中的方法。“互著别裁”法能更好地发挥目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绳贯珠联”、“即类求书”的功用。
2:[判断题]南宋三家私修目录著作是: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20卷,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22卷和尤袤的《遂初堂书目》1卷。 参考答案:正确
《隋书?经籍志》:是唐初官修的、我国现存第二部最古、最重要的史志目录;也是一部反映我国中古时期古籍存佚情况的图书总目。它的总序、大序和小序,为各个部类与学术发展的关系、图书的沿革、内容和意义,都做了历史的分析和理论的阐述。在著录方面,首创在目录中注明书籍的存亡残缺。既记隋朝一代藏书之盛,又著录了六朝时代图书聚合流通的情况。分类方面,它第一次确定了四分法中经、史、子、集的部类名称,是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之集大成者,是现存最古的四部分类法目录学书。
互助别裁法:是“互助法”与“别裁法”的合称。是章学诚正式提出的一种图书分类著录的辅助之法。“互著法”,就是把一书不避重复地著录在两个类目之内的著录方法。“别裁法”,就是把一书不仅著录在主类中,而且把书中与他类可以“互通”或“两用”的部分裁篇别出,著录在相关的类目中的方法。“互著别裁”法能更好地发挥目录“辨章学术,考镜
第 1 页 共 12 页
源流”,“绳贯珠联”、“即类求书”的功用。
3:[判断题]“互著别裁法”是“互著法”与“别裁法”的合称。是王重民提出的一种图书分类著录的辅助之法。 参考答案:错误
《隋书?经籍志》:是唐初官修的、我国现存第二部最古、最重要的史志目录;也是一部反映我国中古时期古籍存佚情况的图书总目。它的总序、大序和小序,为各个部类与学术发展的关系、图书的沿革、内容和意义,都做了历史的分析和理论的阐述。在著录方面,首创在目录中注明书籍的存亡残缺。既记隋朝一代藏书之盛,又著录了六朝时代图书聚合流通的情况。分类方面,它第一次确定了四分法中经、史、子、集的部类名称,是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之集大成者,是现存最古的四部分类法目录学书。
互助别裁法:是“互助法”与“别裁法”的合称。是章学诚正式提出的一种图书分类著录的辅助之法。“互著法”,就是把一书不避重复地著录在两个类目之内的著录方法。“别裁法”,就是把一书不仅著录在主类中,而且把书中与他类可以“互通”或“两用”的部分裁篇别出,著录在相关的类目中的方法。“互著别裁”法能更好地发挥目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绳贯珠联”、“即类求书”的功用。
4:[论述题] 简答题
何为解题目录?其解题可分哪几种?各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隋书?经籍志》:是唐初官修的、我国现存第二部最古、最重要的史志目录;也是一部反映我国中古时期古籍存佚情况的图书总目。它的总序、大序和小序,为各个部类与学术发展的关系、图书的沿革、内容和意义,都做了历史的分析和理论的阐述。在著录方面,首创在目录中注明书籍的存亡残缺。既记隋朝一代藏书之盛,又著录了六朝时代图书聚合流通的情况。分类方面,它第一次确定了四分法中经、史、子、集的部类名称,是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之集大成者,是现存最古的四部分类法目录学书。
互助别裁法:是“互助法”与“别裁法”的合称。是章学诚正式提出的一种图书分类著录的辅助之法。“互著法”,就是把一书不避重复地著录在两个类目之内的著录方法。“别裁法”,就是把一书不仅著录在主类中,而且把书中与他类可以“互通”或“两用”的部分裁篇别出,著录在相关的类目中的方法。“互著别裁”法能更好地发挥目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绳贯珠联”、“即类求书”的功用。
5:[填空题]
第 2 页 共 12 页
清代史家赵翼的考史名著《 》,《十七史商榷》的作者是( )代的( ),《廿二史考异》的作者是( )代的( );而清人崔述的考史专著叫《 》。
参考答案:
《廿二史札记》, 清 王鸣盛, 清 钱大昕, 《考信录》
1:[论述题]
论述题:
1.试论清朝编修大型目录著作《四库全书总目》的特点与成就。
2.《汉书?艺文志》是什么性质的目录著作?它与《七略》的异同如何?
参考答案:
1.大河农业文明 中央集权 2.感知历史 理解历史
3.人类政治活动发展的主线 重要政治制度 历史性政治变革 重大政治事件
4.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论述题]
简论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
参考答案:
第 3 页 共 12 页
是王国维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方法,同乾嘉诸儒的传统考据方法,成功地结合起来,所创立的著名的考据历史的全新研究方法。即把新出土的文献资料与古代典籍互相印证的方法。如他利用甲骨文、金文考辨《尚书》《诗经》《左传》《史记》和殷商历史,运用简牍考辨汉代历史和西北地理,利用敦煌遗书考辨唐史,利用金文、铭刻研究民族历史,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在古史研究上,取得了同时代学者无法企及的成就。“二重证据法”的创立,是历史考据法由传统走向科学的标志。王国维在我国近代史学史上,被誉为“新史学的开山”。其“二重证据法”至今仍被学者奉为圭臬。
3:[填空题] 刘向校理群书时所撰写的叙录之汇编叫《 》共20卷,它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书目提要,为我国书目提要之始祖,它的提要式叙录,成为后世著作前序文的源头。刘歆在该书的基础上,撮其要而撰成的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叫《 》。它为后代编辑图书目录在原则、体例、方法上,打下了基础。两书之间有成书先后、内容繁简、组织系统严密完整与否的区别。 参考答案:
是王国维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方法,同乾嘉诸儒的传统考据方法,成功地结合起来,所创立的著名的考据历史的全新研究方法。即把新出土的文献资料与古代典籍互相印证的方法。如他利用甲骨文、金文考辨《尚书》《诗经》《左传》《史记》和殷商历史,运用简牍考辨汉代历史和西北地理,利用敦煌遗书考辨唐史,利用金文、铭刻研究民族历史,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在古史研究上,取得了同时代学者无法企及的成就。“二重证据法”的创立,是历史考据法由传统走向科学的标志。王国维在我国近代史学史上,被誉为“新史学的开山”。其“二重证据法”至今仍被学者奉为圭臬。
1:[论述题]
论述题:
1.请分别论述清代著名的三大史考名家赵翼、王鸣盛和钱大昕的考史专著及其各自的考史特点。
2.说出清代著名史考名家之一崔述的考史专著,并简述其考史特点。
参考答案:
1.请分别论述清代著名的三大史考名家赵翼、王鸣盛和钱大昕的考史专著及其各自的考史特点。
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其考史特点是:对每一部正史都作了全面考订和评论。该书论
第 4 页 共 12 页
述了各史体例的得失,编纂方法上的特点、优劣,史料的来源及其真伪,史料价值的高低等,也兼评史事和人物,还通过综合分析史料,评论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社会政治问题。而将同一性质的史事归纳成专题进行论述,则是《札记》的一个显著特点,对初学历史者尤其有启示门径的作用。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是一部包括校勘文字,补正讹误,论及版本义例,考证舆地、职官、典制,考订史实,评论史书、史家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的、规模宏大的巨著。它以文字校勘、典制考释为主要内容,又兼历史评论。尤以文字的校勘为其重点。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这部书是以考订、校勘、训诂见长的史学著作。该书对22部卷帙浩繁的史籍作了一次系统的细密的考证工作,重点考订历代典章制度、地理沿革,兼及文字校勘、名物训诂等诸方面,在校勘学方面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被乾嘉学者称为“精于史”的“巨擘”。
2.说出清代著名史考名家之一崔述的考史专著,并简述其考史特点。
崔述的考史专著叫《考信录》,这是一部考辨先秦古史事、古人物事迹真伪的考据辨伪专著。其考史特点是“专以辨虚实为先务”。提出先秦古史,一切取信于经,战国以后书,皆以为不可尽信,为清理古史体系,探求可信的古史,开辟了道路。崔述主张“读书须考信”,反对主观臆度、牵强附会,以耳代目等不良学风。其学风及治学方法,体现出不少的进步思想。
2:[填空题]
《四部正讹》的作者是( )朝的( ),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地道的( )专著。
参考答案:
明朝 胡应麟 辨伪
3:[论述题] 简答题
简述四部分类法的确立过程。
参考答案:
简答
第 5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