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谈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作者:赵绍霞
来源:《读写算》2010年第17期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因此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理念,也必需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在实践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一、什么是学习方式
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学习方式主要是一种行为和认知取向,反映了学生倾向于以什么样的行为和认知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而是高于策略的方法层面,影响并指导学生对具体策略和方法做出选择的有关学习行为的基本特征。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学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学校教育采用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独立完成任务,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另一种是在对传统学习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构建和合作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合理性,因为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既有客体性,也有主体性,是客体性和主体性的统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这两种学习方式也往往同时出现,相互融合,关键是以那种学习方式为主,那种为辅。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合作性。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从传统的以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与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传统的学习方式
谈谈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