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考好历史
要想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头脑的“明智〞之人,就必须学好历史。如何学好历史呢?我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历史复习四步法: 史实—史通—史论—史感
历史课如何复习,向来是教师学生都感到困惑的问题。单纯的强化训练,未免枯燥;一味的读书背记,难免单调。我们探索出历史复习四步法,即“史实→史通→史论→史感〞。具体而言,即以章为一个复习单元,以训练为主线,按照四个步骤,循序渐进,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形成系统的历史时空观,并让历史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第一步:“史实〞——知识整合
历史复习的第一步,要梳理该章主要大事,归纳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对根本史实和阶段特征的掌握必须准确、全面,要建构清晰完整的历史体系。复习时,要快速阅读,迅速翻检,准确勾勒历史线索,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概括历史阶段特征。如“国共十年对峙〞这一章,可以概括三条线索,即:国共两党由对峙对抗到合作和平;中日民族矛盾由不断上升到形成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第二步:“史通〞——联系比较
联系与比较,触类旁通,古今中外融会贯穿,形成立体思维。这一步要求学生不能拘泥于本章的内容,而要以本章知识为主要出发点,前后联系,能力迁移。
第 1 页 / 总共 5 页
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就跨越两章内容,涉及两个阶段十件大事。历史复习的第二步显然比第一步要求要高,要放宽历史视野,善于纵横联系,这就要求历史复习不能支离破碎,要有通概的眼光。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
第三步:“史论〞——史论结合。
运用所掌握的一些理论,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展评价,对历史现象进展探索质疑,科学分析历史的因果关系,使历史学习上升到较高理论层面。要求历史阐释时要论从史出,立论鲜明,要把根本的理论观点溶入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评价之中,既不能把理论像标签样贴在史事上,也不能理论加史事搞成拼盘状。
第四步:“史感〞——感受历史。
学生通过系统的历史学习和复习,感受历史,走进历史,体验历史,形成全新的历史时空观和历史新感受。“史感〞更多的是表达出史学的功能,从历史中认识现实,增强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历史的成败得失,纵横比较中,产生新的经历教训、启发,以此指导生活,引领人生。
历史复习四步法是复习时大致的四个步骤,这四步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不要割裂开来,要互相渗透,互相联系。“史实〞是前提,是根底。主要是掌握记忆的方法,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复习时要求准确全面。“史通〞、“史论〞是核心,是关键,突出表达出历史系统复习要求,要善于联系比较,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尤其要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和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复习时要求深刻系统。“史感〞是历史学习、复习的终极目的,是逐渐形成的过程,突出表达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总之,历史学习、复习中有意识形成这四个步骤,会提高学习效率,开展学科能力,增加学习历史的乐趣.
成功学习历史四部曲
第 2 页 / 总共 5 页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要想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头脑的“明智〞之人,就必须学好历史。如何学好历史呢?最根本的就是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1、未雨绸缪第一部曲──预习要充分
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的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内容,预习时要读懂词句,联系有关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难点,划出生字新词或概念。预习时要边读边记,把疑难问题注在书上,为上课作好准备。课前预习中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结实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
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每天预习。在预习的时候,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当作任务完成,而要将它作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对待。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展“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聚精会神第二部曲──听课要认真
听课是关键环节。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一堂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如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过程等、概念如历史的时间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现如一个历史事件的过程,教师不可能在一节课上重复讲述。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展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展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响;一方面
第 3 页 / 总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