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 A. 秦灭六国 B. 西晋灭吴 C. 隋灭陈朝 D. 元灭南宋
2.“他在位期间成功在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的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物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的高度评价( )
A. 赵州桥的修建 B. 大运河的开凿 C. 指南针用于航海 D. 市舶司的设立 4.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汉武帝时
D.唐太宗时
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一诗句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隋文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②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③进士科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 ④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⑤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④
D.①②③
6.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它的中心
是( ) A.长安
B.涿郡
C.洛阳
D.余杭
7.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暴政
C.隋炀帝众叛亲离
B.开凿运河
D.隋末农民起义
8.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 ) A.提倡节俭
B.爱民如子
C.善于纳谏
D.勤于政事
9.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10.在下列四本著作中,你在哪本书中不能看到有关唐太宗的事迹( )
11.乾陵武则天陵墓前立有著名的“无字碑”,传说是武则天想让后人来评定自己的功过是非。以下对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奖励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B.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她的统治没有使社会有任何变化和进步 D.重用人才,提拔任用了许多有才干的人
1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的“开元全盛日”在位的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13.“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 A.回纥
B.南诏
C.靺鞨
D.吐蕃
14.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题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 ) A.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 C.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15.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特点是( ) A.开放、兼容并包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B.封闭、保守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B.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D.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
16.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许多古诗千百年后依然脍炙人口。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7.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不同的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 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C.仕途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 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18.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他”是( ) A.李白
B.杜甫
C.孟浩然
D.王安石
19.“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它赞美的是( ) A.唐三彩
B.白瓷
C.青瓷
D.冰裂纹瓷器
20.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
气的是( )
21.遣唐使是对哪个国家赴唐使节的称呼( ) A.新罗
B.天竺
C.日本
D.波斯
22.隋唐时期,中日僧人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东渡日本传授佛经,并且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传播到日本的高僧是( ) A.空海
B.鉴真
C.玄奘
D.阿倍仲麻吕
23.《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唐朝时,西行天竺取经的高僧是( ) A.玄奘
B.鉴真
C.如来佛
D.阿倍仲麻吕
24.“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②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学 ③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安史之乱 C.唐末农民战争
B.藩镇割据
D.朱温建立后梁
26.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其中的五代先后出现在( ) A.海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27.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均有关的人物是( ) A.杨坚
B.李渊
C.李世民
D.赵匡胤
28.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 ) A.外戚夺权
B.权臣代政
C.武将兵变
D.君主禅让
29.北宋分化事权,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这一举措( ) A.遏制藩镇割据 C.提高办事效率
B.强化中央集权 D.发展社会经济
30.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巩固统治 C.宋朝军队数量庞大
二、辨析题:本大题1小题,共5分.
31.小明给小强讲:“北宋在建国后,陆续消灭了南方的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全国的大统一。”你同意小明的观点吗?请用史实证明。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共35分.
32.(11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1)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进士、举人、状元等称号主要是通过 考试的途径获得的;武则天时,该制度有哪些创新? 探究二 经济篇
(2)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两例,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促进了社会大变革。 探究三 文化篇
B.适应科举制度的发展 D.社会文化素养提高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