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 结构化问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

结构化面试 回答问题

【答题步骤:现在,我来回答考官的问题。这是一个关于……的

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去做/因此,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教师职业匹配+措施)首先……其次……然后……最后……总之……】

分析问题:幼儿发展心理学知识、学前教育学知识、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专业能力等。

(一)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1)活泼好动,顽皮、爱闹是孩子的天性; (2)好奇好问; (3)爱模仿;

(4)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皮亚杰),缺乏分享意识;

(5)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反语)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

(6)行动缺乏明确的目的性,且行动带有很大的冲动性; (7)情绪外露、不稳定、易冲动且缺乏自我调控能力;

(8)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欠缺;

(9)幼儿判断推理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表现为,在判断推理事物时从事物的外在或表面特点出发,因此,幼儿对事物的判断推理不符合逻辑;幼儿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和推理事物的依据,在判断推理时常常以自己的感觉和生活经历为依据;幼儿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的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

(二)家庭因素:

1

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即事事顺着孩子,只要孩子喜欢,什么都是他的,从而使幼儿缺乏分享意识、缺乏爱心、自私、任性、胆小、不爱思考……

2013年面试考题

回答问题:

1、 幼儿老师与小学老师有什么不同? 答:首先,工作对象不同。

(1)幼儿老师的工作对象是3-6岁幼儿; (2)小学老师的工作对象是6-11/12岁的儿童。 其次,教学任务不同。

(1)幼儿老师的重要任务不是教知识,而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潜力、发展幼儿的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

(2)小学老师重在给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读、写、算的基本能力。

最后,工作内容不同。 2、 如何对待幼儿入园哭闹?

答:这是一个关于幼儿入园焦虑的问题。由于幼儿平常是和父母一起生活,一起玩耍的,当他离开熟悉的家庭,来到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难免会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所以,哭闹成为他们宣泄的最佳方式之一。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去做:

首先,《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老师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温馨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例如:老师将活动室布置的宽敞、温馨。老师可以像妈妈一样多拥抱孩子;直呼孩子的小名;给他喜欢的玩具等)

其次,(1)老师要与孩子建立新型的依恋关系。老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2)帮助幼儿建立新型的同伴关系。教给幼儿交往的正确方法,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为幼儿的交往提供机会,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

(3)建立一日生活的合理常规,让幼儿形成秩序感。

然后,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焦虑的产生有时候是因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不会做而紧张焦虑。

最后,家园及时沟通,缓解家长的焦虑。《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所以,要让家长知道这是幼儿入园焦虑的一种正常的表现,家长应以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情绪来感染幼儿。(例如:家长听孩子讲讲幼儿园的新鲜事、表扬幼儿的

1

点滴进步等。)

总之,针对幼儿的哭闹现象幼儿老师要采取恰当的方法,用爱心、耐心去接纳每一个孩子,尽快稳定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让其健康的成长。

3、 小明总是打别的小朋友,班里的小朋友几乎全被他打过。有一天,有个家长的孩子又被他打了,家长也打了小明。请问,你怎么办?(心理素质、交流沟通、思维品质) 答: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去做:

首先,(1)老师要赶快制止这位家长的行为,将家长带到教室外面,请家长冷静等待一下;

(2)赶紧查看孩子有没有受到伤害,如果受伤了赶紧请配班老师或保育员带孩子去医务室处理,如果受到惊吓要安抚情绪。

其次,向该家长赔礼道歉,因为老师的疏忽没及时制止小明打他的孩子,非常抱歉。表示,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家长动手打小明却变成了无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交流)

然后,加强对小明的引导和教育。《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所以,老师要和小明的家长及时沟通,把小明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并帮助小明的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方式,家园一致共同努力,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家长当小明犯错误时说:“妈妈能理解你的心情,你感到很生气,是吗?”家长要运用同理心,站在小明的角度去理解。如果小明打人,家长、老师只是嘲讽或是无视,这样的态度不仅不能使小明变得自信起来,反而会使他打人行为出现的频率变得更加频繁。)

最后,老师和家长要对小明的进步行为进行积极的强化。(例如:运用故事或是生活中的正面榜样;运用积极的表扬;运用代币奖励法等方式对小明的每一点进步进行强化等。)

总之,幼儿时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老师和家长一定要积极关注幼儿各方面出现的问题,抓住教育契机,用爱心和耐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积极的引导,为其快乐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4、 有些家长总是根据自己的时间来接着孩子。有时间的时候就不送孩子入园,没时间的时候就早送晚接。请问,你怎么办?(放学后,班里就剩下一个幼儿,老师不耐烦的说,你爸爸怎么还不来?你怎么看?/你对家长不合理的要求〖如迟接、孩子不睡觉〗如何化解?)(了解幼儿、交流沟通)

答: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去做:

首先,试着与幼儿沟通。有的家长的确是很忙,要上班,但有的家长是可以提前接孩子的。这时我觉得可以和孩子先说说,要爸爸妈妈早点接,小朋友都回家了。孩子一般回去后都会说的,这样会有一点效果。还有就是在班上可以多强调放学时间和上课时间,这也是常规的一种。

其次,试着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的情况。比如:是不是幼儿体质差,经常生病,所以不能按时来幼儿园或是其它的原因,比如:家长因工作带来的不便等。

最后,根据幼儿园各年龄班的接送时间,可以在家园联系手册上的温馨提示里提示上课、下课时间,请家长多多配合,不要影响幼儿园的正常教学活动等等,一般有素质的家长都能自觉遵守配合。

5、学唱歌时,东东因为有点跑调受到嘲笑,从此对唱歌感到恐惧焦虑。你怎么办?

1

答: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去做:

首先,告诉孩子们,是不可以嘲笑别人的,要尊重其他小朋友。我会从我自己做起,以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其次,我会多加关心东东、积极鼓励他,表扬他的进步,增强他的自信心。

然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东东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玩耍,以此来建立同伴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最后,和东东的家长及时沟通。《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所以,我会让家长在家里为东东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多听等。 6、 有个小朋友在午休时不停吵闹,作为老师,你怎么办?(小班新生幼儿入园不愿意午睡、一睡觉就哭闹不住,注意力不好转移怎么办?) 答: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去做:

首先,在幼儿园时,不要强求他午睡。我会轻轻地抱着这位小朋友到旁边的位置,以免影响其他幼儿午睡。既然不想睡,那不妨给他讲讲故事,先静下来,或是找到他喜欢的玩具等,边跟他玩边聊天,慢慢的引出玩累了睡觉的话题,告诉他如果累就睡一会儿。

其次,可以帮他找好朋友挨着好朋友睡,以此给他建立安全感和依恋感。

最后,和家长沟通。《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所以,老师要和这个孩子的家长及时沟通,把他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并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常规等,在家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7、 有人认为幼儿老师是孩子王,专业知识不重要,只要有爱心就行了。对此你怎么看? 答: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缺乏对幼师职业的正确认识。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

首先,除了爱心,幼儿老师还必须要有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即具备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专业理论包括《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发展心理学》等。学习这些知识有助于教师掌握学前教育规律,提高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工作效率,也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专业能力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指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

其次,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因为在孩子的眼里,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老师说的、做的都是对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一个为人和善、坦诚相待、团结互爱、助人为乐的老师,那么他会得到更多孩子们的喜爱。

然后,还要具备个性心理素质有:理智、刚毅、进取、灵敏、乐观、热情、勤勉、自尊、自主、广发的兴趣等。

最后,就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还要不断进行知识的充实,一些重要的理论要反复学,跟随时代的节拍,不断创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资源等。 8、 你心目中的好孩子是什么样的? 答: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

首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自己特有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也有自己的缺点,因此孩子本无好坏之分。

其次,孩子具有发展的潜力,所以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允许孩子犯错误,但

1

是要及时纠正他的错误。要因材施教,要善于激发孩子良好的兴趣,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强化孩子的优点并帮助孩子把缺点转化成优点。

最后,我相信只要我们能真正的关爱孩子,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园一致,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那么每个孩子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望成为有于用社会的人。

因此,只要耐心引导教育,是没有所谓的坏孩子的。

9、 一个家长对老师说:我家孩子喜欢听反话,如你让他吃饭,就这样说:你别吃饭,其他小朋友可以吃。对此你怎么做?

答: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理解能力还不足以正确分辨成人的反话,也很难正确体察成人反话中所表达的真实意思。而且,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奇心较重,喜欢追求叛逆,他们还会故意反着说话来引起父母和老师的关注,所以老师和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去做:

首先,与家长积极沟通。告诉家长,反话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语言形式,低龄孩子往往不能理解反话。因此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而要少用反话来教育孩子。家长要用一些积极的正面语言甚至辅以肢体语言,让孩子明白家长要表达的意思。

其次,告诉家长,常说“反话”容易影响孩子的是非观念,老师和家长的做法反而是对他的强化。

所以,跟幼儿说话,成人一定要多用正面、积极、意思明确的话,这样,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做法。

10、 有人认为幼儿期是关键期,应多让孩子学文化知识。你如何评价? 答: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

首先,《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所以,这种做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幼儿身心发展具有连续性、阶段性;方向性、顺序性的特点,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发展都具有顺序性,所以这种超前的学习文化知识是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如果仅仅重视学习文化知识,那么将不利于幼儿健全个性的发展。

其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所以,这种做法剥夺了幼儿充足游戏的权利。

最后,《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探究能力。

(3)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总之,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1

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 结构化问题

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面试回答问题【答题步骤:现在,我来回答考官的问题。这是一个关于……的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去做/因此,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教师职业匹配+措施)首先……其次……然后……最后……总之……】分析问题:幼儿发展心理学知识、学前教育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45v09hck881m9s40mcz3j4le87mw200j9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