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980011003
课程英文名称: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 课程总学时:64 讲课:6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2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国家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教育的必修课。本门课程能够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为大学生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深刻理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会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基本技能: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此实施性教学大纲。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行系统讲解;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作业要能起到巩固原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平时的测验成绩、课堂提问、讨论课发言、小论文、出勤情况等;期末考试为笔试、开卷,采用辨析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形式。 (七)主要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参考书》,逄锦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案例解析》,洪晓楠、杨慧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导引》,石云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逄锦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顾海良、张雷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高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教育的必修课。能够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为大学生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学时总体分配表
序号 1 2 绪论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内容 学时 4 16 8 6 16 6 讲课 4 16 8 6 2 8 4 2 2 6 2 2 2 16 8 6 2 6 实验 0 0 0 0 0 0 上机 0 0 0 0 0 0 2.1 物质世界和实践 2.2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2.3 3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3.1 认识与实践 3.2 真理与价值 3.3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4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4.1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4.2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4.3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5 5.1 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本质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5.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5.3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6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6.1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6.2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6.3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7 7.1 7.2 8 8.1 9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程总结 合计 4 2 2 64 2 2 2 4 2 2 2 2 2 64 0 0 0 0 0 0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总学时16时 讲课16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2.1物质世界和实践
2.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2.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重点:
1.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难点:
1.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习题: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3部分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总学时8学时 讲课8学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3.1认识与实践 3.2真理与价值
3.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重点:
1.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2.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难点: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习题:
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第4部分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总学时6时 讲课6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4.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4.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4.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2.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难点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习题: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第5部分 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本质
总学时16时 讲课16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5.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5.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5.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重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 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 习题: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第6部分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总学时6时 讲课6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6.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6.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6.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重点: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难点: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习题: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 第7部分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总学时4时 讲课4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7.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7.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7.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
1.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和核心 难点: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习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第8部分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总学时2时 讲课2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8.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8.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难点:
澄清几种对共产主义的错误认识 习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对共产主义社会展望的? 第9部分 课程总结
总学时2时 讲课2时 实验0学时 上机0学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