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随堂练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A级——学业水平达标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材料或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

A 材料或史实 官渡之战,袁绍兵十余万,曹操兵仅十分之一,击破之 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刘备占领B 四川和云贵地区,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北和湖南 C D 曹操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东晋在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战胜前秦 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战乱频繁 破坏南方稳定,阻碍经济开发 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结论 曹操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200年,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基本统一了北方,A项对应不正确;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刘备占领四川和云贵地区,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北和湖南,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B项正确;“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描写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C项不符合题意;淝水之战发生于383年,是前秦政权想南下消灭东晋时发生的一次战役,结果东晋打败了前秦,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有利于南方的稳定和经济的开发,D项史实和结论不相符。

2.唐代羊士谔在《忆江南旧游二首》中写道 “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感叹王谢家族因文采风流、功业显著、权倾朝野,而彪炳史册。材料说明( )

A.王谢为西晋统治江南打下了基础 B.晋书专为当时世家大族歌功颂德 C.高门士族是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D.魏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全面繁荣

解析:选C 东晋政权是在南迁世家大族地支持下建立的,诗句“王谢风流满晋书”反映了王谢家族在东晋政权中的支柱作用,故选C项;王谢家族是东晋政权的支柱,而不是西晋;A项不正确;B项表述绝对化,D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3.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的苻坚、北魏太武帝和孝文帝有多次南下之举,最终不过是耀武淮南,饮马长江而已。下面南伐失败因素中最关键的是( )

A.北方的战乱不断 C.长江天堑的优势

B.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D.南方地区相对稳定

解析:选B 据所学,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大量南下,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南方经济发展,据材料“北魏太武帝和孝文帝有多次南下之举,最终不过是耀武淮南,饮马长江而已”可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是这种局面的决定因素,故选B项;据所学,前秦苻坚、北魏太武帝都曾统一北方,排除A项;长江天堑

- 1 -

是自然因素不是决定因素,排除C项;南方地区相对稳定属于政治因素不是决定因素,排除D项。

4.下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坐具,后引入内地。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坐具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最有可能是发生于下列哪一时期( )

A.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D.宋元时期

解析:选B 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故选B项。

5.“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描绘的景象所反映的年代是( ) A.东汉末期 C.十六国时期

B.三国末期 D.北朝时期

解析:选A 材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东汉末年的荒凉、凄惨的社会景象,A项符合题意。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207年作的《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们的共同理想是( )

A.发展经济 C.打败孙权

B.争权夺利 D.统一中国

解析:选D 依据题干中“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诸葛亮的理想在于辅佐刘备兴复汉室,统一中国;曹操也想结束东汉末年以来的军阀割据局面,统一中国,故选D项。

7.探究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 )

A.八王之乱 C.牧野之战

B.七国之乱 D.国人暴动

解析:选A 八王之乱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历时16年之久的战乱。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贵族,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进行大规模混战,这次战乱,严重地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故选A项。

8.《廿二史札记》“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条”云:“宋、齐、梁、陈诸君,无论贤否,皆威福自己,不肯假权于大臣。”这说明士族被南朝统治者排斥的主要原因是( )

A.对专制权力构成威胁 C.才能低下不堪重用

B.相互攀比奢侈腐化 D.争权夺利势力衰弱

解析:选A 材料信息“无论贤否,皆威福自己,不肯假权于大臣”说明士族对皇权构成了威胁,因此遭到统治者的排斥,故选A项。

9.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中原地区广为传唱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统一六国

- 2 -

C.淝水之战 D.北魏孝文帝改革

解析:选D 由题干中时间信息“北朝”以及民歌内容可知这反映的是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符合条件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故选D项。

10.“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包括( )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人南迁 ③社会安定 ④南方的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 A.①② C.①②③

B.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 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许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往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等也是重要因素。南方的生产工具比北方落后,④表述错误。

11.社会生活状况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魏晋时期人们的饮食文化不断丰富,“胡饼”“馒头”等新事物逐渐进入汉人的生活圈。这一变化表明了( )

A.小麦种植推广到了南方 B.茶叶等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 C.社会动荡导致生活状况发生了变化 D.民族间的融合丰富了饮食文化

解析:选D 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影响到了汉族人的生活,故选D项。

12.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面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开放的社会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东晋十六国等政权分立。与此同时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稳定,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东晋十六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使得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故此目录的标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 3 -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随堂练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A级——学业水平达标练一、选择题1.下列材料或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A材料或史实官渡之战,袁绍兵十余万,曹操兵仅十分之一,击破之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刘备占领B四川和云贵地区,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北和湖南CD曹操诗:“白骨露于野,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41171x6p45o77k30e8m0fvqu4yw9b00pf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