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中北半球昼弧__________夜弧,越向北昼弧越________,直到北极圈形成________现象。
(2)E点昼长是________,J点的夜长是________。
(3)J点的夜长与________点纬线的昼长相等,I点的夜长与________点的昼长相等。 (4)20°W地方时是________时。
答案 (1)长于 长 极昼 (2)12小时 24小时 (3)Q、B F (4)0(24)
2.读“某日南、北两半球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D点所在弧线是__________(填“晨”或“昏”)线;C点在A点的________方向。 (2)这一天D点白昼长________小时;该日过后,杭州的昼夜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能正确反映A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是________。(注:横坐标为北半球节气)
答案 (1)晨 西北 (2)6 昼短夜长,且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至春分日时昼夜等长
(3)丁
3.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d、a、e所在的是________(晨、昏)线,此时e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点。与北京时间在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东西半球划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__________半球,该日a地的夜长约________小时。
(3)在赤道上,此时属于白昼且属于东半球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日之后的三个月内,b、c两地的白昼时间比上海__________________(长、短),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晨 6 105°E~180° (2)东 6 (3)20°W~15°E (4)长 极昼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
解析 (1)晨昏线的判断要依据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e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时刻为6:00,计算找出0:00经线105°E画出饼状图,可以得出范围。
(2)a地夜长约为6小时。(3)由图可知,赤道白昼范围为15°E~0°~165°W,东半球的范围是20°W~0°~160°E,求交集即可。(4)此后三个月,即夏至到秋分时段,北半球虽然昼逐渐变短,但始终昼长夜短,且越往高纬昼越长。北极圈内极昼会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是________半球,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此
时
南
半
球
昼
夜
长
短
情
况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此时弧ACB代表晨线的是________。 (4)D点的昼长是________,日出是________时。 (5)C点和D点地转偏向力大的是________。
答案 (1)南 有南极洲 (2)昼长夜短 (3)弧BC (4)18小时 3 (5)C
5.(2024·浙江温州中学月考)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北京时间20时50分在P地(40°N,85°E)拍摄到的一张“日落景观图”。据此回答问题。
(1)此时北京的昼长约为________。
(2)照片拍摄日期最接近下列日期的哪一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旦、劳动节、党的生日、国庆节) 答案 (1)13小时 (2)劳动节
解析 (1) P地与北京大致位于同一纬度,昼长相同,即计算出P地昼长可知北京的昼长。结合题干北京时间20时50分在P地(40°N,85°E)日落,可计算出此时P地地方时18时30分日落,根据日落时间=12+1/2昼长,可计算出P地昼长为13小时。(2)P地昼长为13小时,说明当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北半球,因昼长比赤道只长1小时(夏至日40°N昼长为14时51分),故此时太阳直射点更靠近赤道,最可能为5月1日(劳动节)。 6.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题。
比较同一天库尔勒与同纬度的甲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并分析原因。
答案 库尔勒昼较短,夜较长。因甲地海拔高,日出时间较早,日落时间较晚,昼较长,夜较短。
解析 根据图形信息,可知甲处比库尔勒海拔高,同纬度地区海拔高的地方日出较早,日落
较晚,导致昼长较长。
7.下图为“某区域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中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
下列四幅图中,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________,并说出判断理由。
答案 C 理由:①处当日日出时刻说明①处位于晨线上;结合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当地时间为7时,故南半球应为昼短夜长。
解析 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可判断出,①处当日日出时刻,根据世界时可计算当地时间为7时,可判断①处位于晨线上,昼短夜长。
8.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________,C________。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________(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A到图D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B地昼最长时,上海(31.5°N,121.5°E)一天的太阳起落方向和太阳高度变化是:从________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大约到________(北京时间)时达到最大,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在________方日落。
(5)若要在A、B、C三地中选择一地建航天发射场,不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宜选________
地,简述理由。
答案 (1)0° 66.5°S (2)A 全年昼夜等长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东南 11时54分 西南 (5)A A地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大,发射航天器消耗燃料较少。
9.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某一天三地的昼弧长短状况绘成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①②两地所在的半球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图中三地纬度数值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南半球 南半球 (2)①<②=北京
10.下面两图中,图1是“地球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图2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球运动到图1中A、B、C、D标注的位置时,我国的节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C的天数是186天,从C到A的天数是179天,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图1中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图2的移动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此期间海口市(约20°N)白昼长短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北半球白昼逐渐变短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2)地球公转从A到C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地球公转从C到A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
(3)d 变长 (4)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