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初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目前,我国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大量研究表明,在初中学生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初中学生的心理能否正常地发展,关系到初中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以 “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提出了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所以,在提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帮助和维护学生的良好情绪,消除不良的情绪状态,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使学生身心能健康地成长。 一、体育锻炼有助于发展智力形成良好情绪
体育锻炼有助于发展智力。智力是个体圆满完成工作、学习任务的基础条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个体的注意、记忆、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活动效率,还可以使其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使其乐观自信、精神振奋、精力更加充沛,从而促进人的智力功能的发展。情绪状态的调控能力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个体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常常会产生紧张、压抑、忧虑等不良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可以使个体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降低应激水平,使处理应激情境的能力增强。麦克曼等人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身体锻炼者的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消极的心理变量水平明显低于不参加身体锻炼者,而愉快等积极的心理变量水平则明显要高一些。 二、体育锻炼有助于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以及勇敢顽
第 1 页
强和独立主动的精神,是一个人行为特点的稳定因素的总和。意志品质需要在克服困难的实践过程中培养。体育锻炼本身就要不断克服困难(客观困难的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外部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才能取得成功。体育锻炼的参与者要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培养自身良好的意志品质。任务越困难,对个体的意志锻炼的作用越大,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人的活动(尤其是体育锻炼)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创设愉快而又有秩序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一个稳定而又愉快的学习环境,造成一种好学上进、互助友爱、讲究文明的集体气氛。在这种集体中,大家和睦相处,相互关心和支持,没有猜疑和敌意。任何一个人的好成绩都会给集体中的全体人员带来快乐,个人的失败也会给集体带来不安。在这样的集体里,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又有个人显示创造力的充分机会。这样的集体,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归属感,而且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和自豪感。这无疑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帮助别人,特别是帮助体育特长和有才能的学生。让他担当体育小组长,使他们的体育特长和才能有表现施展的机会,以利于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地位和自信。同时坚决抵制对体育后进生进行嘲笑、挖苦、讽刺的不良行为。通过在练习中保护别人,帮助别人和团结别人的行为改变学生中存在的(特别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学会关心、爱护、团结互助。制订合理的计划,以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观。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与其能力水平等实际情况相适应。如果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