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本 赵国祥 考研讲述
第一章 绪论
一、心理学概念: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内容(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1(心理活动过程:认知过程: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过程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等心理活动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动机、意志行为等心理行为过程。 2(个性: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 三、心理学的两大任务
A、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
B、解决社会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吸收营养,丰富心理学内容。
1(理论任务:通过对自身对象的研究,不断深入地揭示心理与外部世界、心理与脑的关系及其起源的奥
秘,从而用最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2(实践任务:通过对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揭示,去解决各个实践领域中凡是与人的心
理活动密切关联的问题。 四、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P9
心理学是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教育得以实施的基础条件和前提条件,教育离开了心理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教育也没有了对象。教育史心理学走
向人们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两者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1(掌握心理学,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有效性 (教育可促进心理学的发展 2
3(当代教改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教学生学会学习,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指由研究者观察和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来分析与其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
实验观察法。
2(实验法:指研究者认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一定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的一种
研究方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3(测验法:以心理测验为主要工具,测量个体的能力、人格方面的特征,从而分析它们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 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个人的想法或做法,以此分析、推测团体心理趋向的研究方法。
可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5(其他研究方法
个案分析法:以个人或一个团体为研究对象的方法。
产品分析法:指通过对活动的产品或作品进行分析来揭示人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的研究方法。
档案研究法:运用以前的相关信息,研究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方法。 六、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心理是大脑的机能 心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心理的发展变化是社会生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有利于大脑功能的开发;社会实践
活动不断丰富心理内容;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心理活动水平不断提高) 七、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了解):
结构主义心理学(冯特奠基、铁欣纳代表)、 机能主义学派(美国詹姆士创始、杜威和安吉尔代表)、
行为主义学派(华生创始)、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韦特海默首创、考夫卡和科勒代表)、
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创立)。
八、当代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马斯洛和罗杰斯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
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
后现代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第二章 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现象的指向和集中。
(两个特征)指向性: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
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二、注意的功能:
1、信息选择功能(即选择指向哪些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对象,避开无关的无意义
的多余的对象干扰)
2、保持功能(即使注意对象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持久而集中的反映)
3、调节和监督功能(即对人所从事的活动进行监控,既有利于注意的准确与精确,又有利于对错误的调
整、修正与纠正,此外还能通过想象活动对将来的活动进行期待与预见作用。)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动作出现
无关动作的停止 生理状态的变化 四、注意的分类:(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及需要努力的程度分类)
类型 定义 产生原因 在教学中的应用应用 刺激物的强度、 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刺激物本新异性、 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避免学 身的特点 刺激物间对比关系 生分心(教师,教室); 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2、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是没有预定目的及任务要法,吸引学生注意教学内容新颖无意注意 求,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丰富(方法力求多样化,语言准不随意注意 需要和兴趣、 意 确生动、富于变化;讲课时适当情绪和精神状态、改变声音大小、快慢,加重语气人本身状态 知识经验 突出重点,辅以手势、表情以引 起学生注意;掌握和运用现代化
教学手段)
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件: 1、帮助学生形成明确学习目标; 是预先有预定目的任务,需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使学生了解学习某一学科或有意注意 要一定意志努力才能保持活动组织的合理性 某一内容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激随意注意 的注意 间接兴趣的稳定性 发和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意志的坚强性 3、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4、培养学生意志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当教授学 生完成较复杂的智力活动或技
有意后注意 有意注意 能活动的时候,要利用丰富的教事前有预定目标但却不需随意后注意 应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组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手段设法增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织教学 进学生对该项活动的了解和熟
悉,引导学生对活动本身发生兴 趣。
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别: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事物及时地转移到另外一个事物。 注意的分散式注意稳定性相反的表现,是指在注意过程中,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引起的使注意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的现象,前者是根据任务的需要,有目的、主动地把注意力转向新的对象,是一种活动合理地为另一种活动所代替,目的是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后者是由于外部刺激或主题内部因素的干扰作用引起的,是自己的注意力离开了原来的对象,而不自觉的转移到对完成工作有不良影响的无关活动上,是消极被动的。注意的分散违背了活动任务的要求,偏离了应该注意的对象,降低了活动的效率。
五、注意的品质特征 品质特征 定义 影响因素
稳定性 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持续时间注意对象或活动本身的特点;注意主体的状态(人的兴趣(持久性) 的长短 和意志控制力强弱)
范围 在同一时间内,人能够清晰注意到的对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性质和任务;知识经验 (广度) 象数量的多寡
个体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同时进行的几种至少有一种应是非常熟练的 分配 两种以上的活动或对象上去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注意
心理学课本 赵国祥 考研讲述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