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省道线武平县城关至下坝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省道 205 线武平县城关至下坝公路改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项目概况

武平城关至黄泥塘段(K0+000?K12+000),设计速度采用60km/h,路基宽 12m二级公路标准,全幅水泥混凝土路面。黄泥塘至下坝(闽粤界)段(K12+000? K32+790),设计速度采用40km/h,路基宽8.5m二级公路标准,全幅水泥混凝 土路面。推荐方案路线全长32.790km,共设大桥187m/1座,中桥45m/1座,小 桥 224m/9 座,涵洞 94 道。

该项目用地总面积86.45hm^,其中永久占地76.55 hm2,临时占地9.9 hm2, 其中占用基本农田17.1077 hm2;本项目涉及拆迁房屋面积4672.2m2,主要集中 在平川镇、城厢乡、中山镇和下坝乡。

2 工程环境影响

2.1 生态

2.1.1 生态现状

经过调查和分析显示, 沿线土地利用现状以林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为主, 土地 利用率高达 95% ;农作植被、果林植被和经济林植被等组成的人工植被,

其中农

作植被主要有水稻、烟叶、仙草、甘薯和一些时令蔬菜等,其中烟叶与仙草由于 经济效益好, 在评价区有大面积种植, 它们大都分布在评价区的村庄周边地势平 缓、开阔的农田、园地。果林植被主要包括少量的桃林、李林等,上述果林植被 主要分布在评价区山体中下部的缓坡、 低丘和一些园地, 它们大都呈斑块状分布。 评价区的经济林主要是茶 (园)林,分布于评价区的低丘缓坡处,多呈块状分布, 面积数亩至数十亩不等。 公路沿线区域内无存在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 植物物种、 没有法定保护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设项目沿线生态环境处于优良状况。 2.1.2 施工期生态破坏及其治理措施

( 1 )施工期生态破坏 公路建设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途径主要是主体工程占用和分割 土地使沿线耕地减少, 植被覆盖率降低, 路基挖填破坏原地形地貌和植被, 同时 也破坏土壤结构和肥力, 工程活动打破了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 对沿线生物的生 存产生不利的影响等。 评价范围内没有发现珍稀濒危动物。 工程占地将

减少动物的生境, 对可能存 在的保护动物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有限。 评价范围内无国家级保护的珍稀两栖动物。 由于公路没有大面积占用河流及 周边用地,只要水体没有受到污染,公路建设对其影响非常有限。

由于施工点分布分散, 生活污水排放点多、 量少, 加之浮游生物具有普生性 和水体具有自净能力, 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大。 施工结束后, 随着水体的 自净作用,水质逐渐改良,浮游生物可基本恢复到施工前的水平。

(2)施工期生态恢复措施 ①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施工期施工工区、 取土场、 辅助设施和临时占地等水土 流失防治措施。

② 本项目建设中填、挖方量不大,但存在取土问题,取土必须在合法的取 土场中进行。取土区取土后,应做好绿化,以使植被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③ 施工时应将农田 0—20cm 处的熟土层转移到其它农田上或附近荒地上, 有计划的垦殖新耕地或作鱼塘。

④ 建议对所有因工程需要而取土土地应尽快进行植树以减少人为地破坏, 临时用地施工结束后,必须及时清理、松土、平整、尽量恢复其原有植被。

⑤ 施工单位在保质保量施工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临时占地的时间,施工 完毕,立即恢复植被或复垦。

⑥ 为弥补项目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 应在沿线道路两旁多种树木和花 草,做好道路绿化,尽量弥补项目造成的生态方面的损失。

2.1.3 运营期生态破坏及其治理措施 项目占地范围内大部分是以农田和林地为主的半人工半自然生态系统, 规划 范围内开发建设程度较低。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对永久性占用土地范 围内的现有地表植被造成毁灭性破坏和永久性丧失, 也就是说这些土地上的植被 将被交通道路及附属物所取代, 从而对当地野生植物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 定的不利影响。

治理措施如下:

(1)建设单位必须将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 同时设计、 同时投资, 并在主体工程施工完毕后一年内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完成绿化工程建设。 建议工 程区绿化用地面积不低于用地红线范围内土地面积的 25%。植被绿化应实行乔灌 草搭配,选用本地植物种类。 绿化植被布设及植物种类选配应符合景观美化、 水 土保持、环境保护和交通安全的要求。行道树应选择生长快、耐贫瘠、滞灰尘、 减噪声等功能价值较强的树种, 并尽量采用当地适生乡土树种, 树种选择及行距。 株距

等规格,应请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专门设计。

(2)按道路绿化设计的要求,继续完成拟建道路建设影响范围内的植树种 草工作,以达到恢复植被、保护路基、减少水土流失等目的。

(3)主体工程完成后,首先应对工程裸地进行植被恢复,对路堑边坡应在 工程防护的基础上, 开展植物防护工程施工; 应优先采用乡土植物品种, 不能用 外来物种。

(4)绿化应首先考虑选用沿线广泛分布的植物,尽量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组 成,使道路绿化与周围植被类型相协调。 绿化可采取栽植苗木或播种的方式, 尤 其是石方路段,可采取客土喷播的方式,合理搭配乔、灌、草的比例,加快道路 路域植被恢复的速度。

(5)利用现有监测机构,对道路不同时期的环境进行环保方面的指导和管 理;负责沿线不同时期、 不同情况下的环保监测和管理, 以控制工程对周围环境 的影响。

2.2 水环境

2.2.1 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工程中山河的NhkN的浓度超过标准,其他指标符合 GB3838-2002《地表 水环境质量标准》 的相关标准, 氨氮超标主要是受到上游沿岸居民生活污水和中 山河沿岸畜禽养殖排放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影响。 2.2.2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措施

2.2.2.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

由于施工生活污水分散在道路沿线, 较分散,水污染物排放量较小, 对施工人 员的宿地均要求设置简易土埂围拦、 沉沙井和临时化粪池对所产生的污水进行简易 处理,应该不会对受纳水体水质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道路开挖和钻孔产生的泥浆水、 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和洗涤水、 施工机械 运转中产生的油污水、 施工机械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水。 这些施工废水虽然 水量不大, 且分散在施工道路沿线, 但是如果直接排放, 则会对受纳水体水环境 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使水体中泥沙含量及有机物质有所增加, 施工单位应予以高 度重视。只要本项目建设施工单位加强施工管理并采取一系水污染防治措施, 则 本项目

建设施工废水应该不会对道路沿线水体的水环境质量产生不可接受影响。

2.2.2.2施工期水环境治理措施

(1)为尽量减少或避免危险品溢入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危害,路面、跨河 大桥应细化排水系统的设计, 设计完善的收集路面、 桥面雨水泄漏物的收集排水 系统,减低风险事故的危害。

(2)施工营地及施工场地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须集中处理,生活污水不 得直接排入排洪渠或沟渠, 应设置临时化粪池,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和稳定后 用于还田,设置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场 (站),集中定期处理生活垃圾。

(3)在桥梁两头桥墩桩基础施工时,对于有泥浆产生的桩基础,必须及时 清理泥浆池中的沉淀物,以保证泥浆循环通道的畅通,避免泥浆外溢泄落河渠。

(4)在浇筑桩基及桥墩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注入量应适量,避免混凝土散 落河渠中。

(5)建立完善的施工场地的排水系统,以避免施工用水及雨水排入和污染 河渠。

2.2.3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措施

2.2.3.1运营期水环境影响 项目运营期间道路表面径流对水环境影响不大; 项目的建设不会改变现有河 流的位置、 流向和过水能力, 不会对该区域水网的排水能力造成不良影响, 能够 保证农田灌溉用水的需求。

2.2.3.2.运营期水环境治理措施

(1)通过该公路尤其经过大桥的车辆必须盖严, 防止一切运输品洒中山河; 落实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安全通过的保证措施,如增加警力便于事故发现和处理, 防止载有危险品的车辆超速、违章回车等;

(2)运输危险品须持有公安部门颁发的三张证书,即运输许可证、驾驶员 执照及保安员证书;

3)在跨越河流的大小桥两侧的防撞栏上增设防护铁网,防止车辆或物品 掉入河流。 并在适当的位置竖立醒目的标志牌, 提醒车辆尤其是装载有毒、 有害 危险品的车辆注意安全行驶,防止事故发生。

(4)设计完善的排水系统,将桥面径流引入路基排水沟,以防桥面产生的 路面径流和危险品的泄漏进入河流。

(5)建议公路管理单位配备各类事故应急防护处理的设备及器材,如应急 防护处理车辆、围油栏、降毒解毒药剂、固液物质清扫回收设备等。

2.3 声环境

2.3.1 声环境质量现状

(1)声环境质量现状

拟建公路 推荐方案沿线 20 个声 环境 监测点的昼间声环境监测 值为 40.6-54.2dB, 20个声环境监测点的夜间声环境监测值为 36.6-46.6 dB。20个监测 点位昼间监测值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1类标准;其中下舒屋 村、新尾下村、族坑里村等三个监测点位夜间超过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

准》中1类标准,其余17个监测点位的夜间监测值满足 GB3096-2008《声环境 质量标准》中 1 类标准。

因此,由以上统计结果以及对沿线各敏感点的实际勘查情况可知, 本项目新 建路段的声环境背景值较好。

2.3.2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措施

2.3.2.1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

北洲社地处本项目的起点路段。 目前这里的噪声背景低, 但施工期间环境噪 声将有明显的提高。根据类比分析,施工期间,施工场界噪声可能超过《建筑施 工场界噪声限值》(见表8.2.3)规定标准4~5dB左右,由于沿线大部分的民宅在 二三层左右,因此,施工噪声影响范围也比较大,施工噪声影响范围为场界外 50~100m。由于施工采用各种大型机械设备和车辆,通过施工便道进入现场,因 此,道路沿线村民会受施工机械噪声的间接影响。

2.3.2.2 施工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噪声是短期行为,根据沿线敏感点分布情况,主要是午间和夜间 干扰施工沿线居民的休息。 因此, 限定噪声高的施工机械和设备的作业时间, 要 严格禁止夜间 22:00 至6:00 和中午 12:00 至14:00 居民休息时段施工作业,确有 需要连续施工作业时, 须报当地环保部门审批, 并通告附近居民, 尽可能减少噪 声产生的影响。

(2)加强对机械和车辆的维修以使它们保持较低的噪声,车辆运输中尽量 避免

省道线武平县城关至下坝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省道205线武平县城关至下坝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项目概况武平城关至黄泥塘段(K0+000?K12+000),设计速度采用60km/h,路基宽12m二级公路标准,全幅水泥混凝土路面。黄泥塘至下坝(闽粤界)段(K12+000?K32+790),设计速度采用40km/h,路基宽8.5m二级公路标准,全幅水泥混凝土路面。推荐方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3vj66k8dc8njyy26yqz6tzp834daf018o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