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课题论证,形成假设 4、选择方法 5、变量分析 6、选择被试
7、制定研究方案 8、资料整理 9、得出结论
10、撰写科研报告
三、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教育观察法 2、教育调研法 3、教育实验法 4、行为研究法
第二章:学生指导
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 一、个体身心发展
1、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一生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变化的过程。(1)生理发展 (2)心理发展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性: 人的身心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 16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功能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代表人物:孟子 观点:
个体发展由个体内部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
心理发展实质上是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展现;
(2)外铄论:
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观点:
人的发展依靠外在力量
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 学习是成长的主要途径
(3)多因素论(辐合论) 代表人物:德国施太伦
观点:
人的发展是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影响
1、遗传决定论 代表人物:柏拉图 主要观点:
(1)人性的个体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 西方: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基督教:原罪说; 中国: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董仲舒和韩愈:三等人性论 2、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 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论” 华生:可塑成医生、律师、艺术家
(1)认为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简称决定论。
(2)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
(3)仍认为儿童的发展的是处于儿童的主观控制之外的某种因果关系所制约,依然是一种绝对论环境决定论,否定人的生物遗传素质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因而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之为养育论.
(4)环境决定论关注儿童成长的环境调教,后天教养内容和教育方法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在儿童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作用. 3、辐合论
代表人物:德国施太伦
(1)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二者的作用各 17
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
(2)中庸的儿童发展观,遗传决定论与环境决定论各执一端,相互否定,对于教育过程中儿童个体发展常常会造成消极影响。 三、当代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及其主要内容 1、杜威与皮亚杰的贡献
皮亚杰的贡献:以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为基本线索,探讨了儿童发展过程中遗传、环境和儿童自身作用的关系问题,得出了具有说服力和广泛影响的结论。
皮亚杰观点:
(1)儿童的发展是以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
(2)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儿童主体的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
皮亚杰理论评述:
高度重视儿童的自我调节功能,认为儿童的自主调节功能在儿童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清楚的阐述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儿童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各自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 研究成果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2、杜威的进步主义 杜威的观点:
(1)提倡关注儿童的参与、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2)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和体验是影响其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3)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发展更适合儿童的个性需求; (4)从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地位出发,提出了“教育即生长”
(5)从强调经验学习出发,提出了“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杜威观点的评价
(1)注重儿童作为发展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强调环境条件,尤其使教育情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
(2)杜威的教育思想对20世纪初进步主义教育在世界范围的兴起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1)儿童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四、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1、理解儿童发展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1)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而是儿童身心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序列演变; (2)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而是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 (3)教育不等于发展,教育只是促进儿童发展的一种手段。
2、儿童发展的自身特点与规律
结论:儿童发展的规律性就是在儿童随其年龄增长身体和心理变化中普遍存在的特点。具体包括:
(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5)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行 3、教育与儿童的发展
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具体影响作用,须从一下几方面把握: 18
(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4、学生主体性与教育
学生主体性:从主体性的结构上看,主体性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基本构成要件。
五、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第二节: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 一、童年期儿童的主要特征
1、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总体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 骨骼增长快且易变形 肌肉水分高且易疲劳
2、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观察力由知觉事物表面向知觉事物本质过度; (2)注意力分散 (3)主要是形象记忆
(4)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 (5)道德感模糊,情感稳定性差 (6)自我意识较差但开始萌芽
3、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1)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是赞扬
(3)对学习过程形式感兴趣而非结果 (4)对学习结果的关注随年龄而增长
二、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1、学法指导原则 (1)针对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 (4)渗透性原则
2、小学生学法指导主要内容和方法 (1)制定学习计划 (2)科学运筹时间 (3)学会阅读 (4)学会观察 (5)学会记忆
(6)学会独立思考 (7)建立学科学习程序 (8)选择学习环境 19
(9)课堂学法
(10)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3、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 (2)学习动机的培养
A、学习动机培养是学校思政教育的组成部分 B、设置目标 C、设置榜样
D、培养学习兴趣 E、激发学习需要 F、注意归隐倾向
(3)学习动机的激发
A、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C、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D、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第三节:小学智育 一、智育: 1、定义:
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智力是一种天赋、策略与知识等因素合成的综合能力。
2、智育的意义
智育的必要性:人的只会水平有通过智育去培养的必要
智育的可能性: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认知发展理论
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 (1)认知发展的机制 A、图式
B、同化和顺应 C、平衡
(2)认知发展的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B、前运算阶段:2-7岁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D、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认识命题间的关系;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