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监管与保护
农产品产地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农产品产地安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保证。农产品产地安全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一旦农产品产地被污染,由于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和难恢复等特征,所带来的危害将是灾难性的,主要表现在加剧土地资源短缺,导致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污染,威胁食品安全,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由农药、肥料、激素、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们普遍关注。同样,由于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导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日益凸显。这一问题如不得到妥善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诱发群体性事件、危及社会稳定。因此,突出抓好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监管和保护已刻不容缓。
对于农产品产地是这样划分的,它分为:适宜生产区、警戒生产区以及禁止生产区。那对于这几个区怎么去合理利用呢?
适宜生产区即产地土壤中重金属均符合国家标准,适宜农作物生产区域,对于适宜生产区而言,一是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切实加强农业产地环境的保护,防止点源、面源污染向适宜区的扩散和蔓延。二是加大农产品适宜生产区的无
. . . .
. .
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对认定的产地实行GIS卫星定位监控管理。三是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技术、生态栽培技术,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四是推广绿肥,实行水旱轮作,修复产地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而对于农产品警戒生产区即产地土壤重金属中轻度污染区域而言,一是对于重金属中轻度污染的耕地,推广重金属原地钝化技术,施用石灰、碱性磷酸盐、碳酸盐和硫化物等化学钝化剂或有机肥、腐殖质等有机钝化剂及化学-有机钝化剂,络合、沉淀和固定土壤重金属,降低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二是推广重金属低吸收的蔬菜、水稻、水果和茶叶品种,降低农产品中重金属的含量。三是加强土壤的肥水耦合调控,改善耕地氧化还原电位,创造作物低吸收重金属的田间环境。四是加强警戒生产区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快速检测,实时监控农产品重金属的含量,并实行基地准出。
对于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即产地土壤重金属重度污染区域而言,一是在食用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设立禁止生产标识,禁止生产蔬菜、水果、茶叶、粮油等食用农产品,对区域生产的食用农产品就地销毁,禁止高污染的食用农产品上市销售。二是切断食用农产品供应链,改种棉花、麻类非食用经济作物或观赏林木、花卉等,并切实加强非食用棉麻作物秸秆和观赏林木花卉修枝落叶的无害化处理,防止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三是对重金属污染十分严重的耕地切实加强区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防止污染向周围扩散和蔓延。
. . . .
. .
那么我们对适宜生产区如何进行适当地监控和保护呢?
采取的主要监控手段是巡回检查。
首先我们要建立乡村两级农业产地环境巡回检查制度,加强对工矿企业和城镇废水、废渣、废气集中排放点的在线实时监控。每月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和监督员,以村为单位,重点对农产品生产基地、乡村交通要道、村组污水管网、农田沟渠、畜禽养殖场进行2~3次巡查,及时发现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对农业产地环境污染问题,将巡查情况如实记录汇总、上报审核、及时公示。严肃查处工矿企业和城镇“三废”向农业生产基地排放行为,防控农业面源污染产生和蔓延。
再者要强化产地环境保护措施。
一是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严禁工矿企业和城镇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倾倒废气、废水、废渣和堆放、贮存、处理固体废弃物,对于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依法按照“关停一批、淘汰一批、治理一批”的原则进行整治,以杜绝或减轻工矿企业和城镇对农业产地环境的污染。二是提高工矿企业准入标准,停止污染企业特别是重金属污染企业的立项审批,防控新的工矿污染源产生。三是推广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专业统防统治技术,加强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和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源头防控。
而对于农产品产地已污染区域我们又该如何去治理以
. . . .
. .
及修复呢?
首先,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在加强工矿企业和城镇点源污染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一是以村为单位,加强户间路整修、组间路整修和生活污水管网连通,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和防控农户污水随意排放。二是按照城市社区管理方式,加强村组生活污水净化池、废弃物发酵处理池、农业废弃物收集池和村级物业管理站建设,全面治理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污染。三是加强乡镇垃圾收集清运中转站、村级垃圾收集点、农户门前垃圾筒等环卫设施的建设、管理、运营与维护,共建乡村清洁美好家园。
其次,加强农业废弃物污染治理利用。
大力推行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达到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一是禁止焚烧作物秸秆,全面实行作物秸秆就地还田或青贮过腹还田,推广利用作物秸秆制作堆肥和秸秆制气、发电及资源化综合利用,重点治理作物秸秆滥烧乱弃所造成的农业产地环境污染。二是推行垫料发酵床养猪技术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大力推广“猪-沼-菜”、“猪-沼-鱼”、“猪-沼-稻”、“猪-沼-果”等生态农业模式,使畜禽粪便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得到良性循环和高效利用,治理畜禽粪便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三是大力实行农业清洁生产,每个农产品生产基地根据规模大小兴建1-2个农业废弃物收集池,定期收集农业废
. . . .
. .
弃物特别是农药的塑料包装袋和农药瓶,并定期分类和无害化处理,治理田间地头乱扔乱弃农业固体废弃物所造成的农业产地环境污染。
最后,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大力加强对农业氮磷富营养化水体污染的阻控、拦截和净化,全面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平。一是大力推广和普及农业节肥、节药、节水生产技术,防止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滥施乱用和农业用水的滥灌乱排。二是在农业生产基地的田块周围建立生态埂和农业生产污水拦截回流渠,在生态埂上和拦截回流渠中配置高富集氮磷的水生植物,第一次对农业生产污水实行阻控。三是在拦截回流渠与农业湿地之间兴建前置库塘,在库塘中配置高富集氮磷的水生植物群落,第二次对农业生产污水实行拦截。四是在前置库塘和流域水体之间,兴建规模适度的农业湿地,充分发挥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水体净化功能,第三次对农业生产污水实行净化。
. . . .
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监管与保护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