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亏230亿 急躁平安的方向之困
作为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典范,平安亏损为后继效仿者当头浇了一盆凉水。事实上,平安三驾马车—保险、银行、投资仍快速行进在混业经营的监管真空带上,马明哲一路扬鞭疾进,能平稳停靠吗?
投资240亿亏损230亿,迄今为止中国最大一单“抄底华尔街”的金融交易宣告触礁, 中国平安(行情 股吧)如今正处在一场漩涡之中。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因而被网民诟病为“最不合格的投资家”。
急躁冒进的中国平安为何出师未捷?平安200多亿巨亏背后的真相是什么?谁将对此负责?
作为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典范,平安亏损为后继效仿者当头浇了一盆凉水。事实上,平安三驾马车—保险、银行、投资仍快速行进在混业经营的监管真空带上,马明哲一路扬鞭疾进,能平稳停靠吗?
富通门始末
9月底,当华尔街还在激烈辩论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时,次贷危机(聚焦美国金融漩涡)引发的“海啸”已横跨 大西洋 (行情 股吧)蔓延至欧洲大陆。第一个被“海啸”淹没的是业务纵横荷兰、比利时等国的金融巨头—富通集团—同时波及到投资富通的更多金融集团,其中中国平安首先触礁并宣布终止投资富通。不过,这时平安的已经付出惨重代价。
时间推回到2007年11月,中国平安以196亿购入了荷兰与比利时的合资公司—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不久,中国平安继续增持富通集团4.99%股份。投资总计花去240亿元。此举被众多投行机构评为战略性抄底,甚至认为平安“捡了大便宜”。
2008年3月,双方签署建立全球资产管理合作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平安拟以21.5亿欧元(约合240.2亿元人民币)收购富通旗下资产管理公司50%的股权。4月2日,双方达成合资协议。
富通集团是一家以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
金融服务提供商。
中国平安是一家以保险、银行、投资三位一体的综合金融集团,分别在中国香港和内地上市。
平安方面称,购入富通就是看中了富通“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自平安2006年收购深圳商业银行以来,银行业在平安集团收益中所占的比例已达10%,对富通银保交叉销售的混业优势,平安早已心生羡慕。
根据中国平安当时的公告,平安有意凭借上述收购快速建立全球资产管理及QDII的业务平台,富通也将加速其在中国以及亚太区市场的发展。
但这一计划随着次贷危机以及全球金融风暴的出现被改变。由于富通集团财务状况发生了急剧变化,股价连续暴跌,鉴于富通财务危机不断扩大,中国平安于10月2日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宣布,终止收购富通集团下属资产管理公司股权的协议。经此一役,中国平安这笔240亿投资几乎全军覆没,2008年业绩亏损已成定局。
针对投资富通带来的巨亏,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公开表示,近期不会再收购海外资产,也没有再融资计划,未来将致力于国内各项金融业务的发展。
马明哲将这一切归咎于全球性金融风暴导致的富通股价跳水。中国平安在给时代周报记者的书面回复中认为“投资富通战略方向是正确的,决策过程是理性的,信息披露是透明的”。
被放大的亏损
10月27日,中国平安三季度季报发布,由于投资富通集团的157亿元级市价变动损失被计入利润表,导致第三季度亏损78.07亿元。同时,前三季度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盈利116.79亿元降至亏损7.05亿元。不过,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盛瑞生对记者表示,这笔投资损失不会影响平安整体财务状况。并且,总部净资产中还有240亿本来是用于收购富通投资管理公司的,放弃收购后,资金调度余地更大了。
也就是说,中国平安在二级市场耗资240亿元买进富通集团后,还准备拿出200多亿投资富通资产管理公
司50%股权,两项合计近500亿元(后一项中止)。近500亿元的投资计划亏损228亿,在中国平安看来,“只占公司总资产的3%。公告已提示关于此项投资的最大风险。”
根据《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中国平安运用外汇资金和人民币购汇资金合计不超过总资产的15%。中国平安2007年末总资产为6510亿元,按15%计算其投资海外最高可达977亿元,接近同期净资产1072亿。而原计划投资富通的500亿资金,相当于其净资产的一半,涉及一半股东权益,但却未经过股东会审议。
“如果中国平安用足政策,将15%的额度近千亿资产全部投资海外,这会儿可能已经破产。” 国信证券(行情 股吧)研究所一位资深研究员对时代周报表示。
平安方面称,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平安公司总部尚有超过530亿的净资产,扣除三季度对子公司110亿元的增资,仍有400多亿的可动用净资产,而对富通的投资损失三季度新增额为52亿,因而不可能因为投资富通而导致平安的整体财务状况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