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文献综述)以《故宫》为例探析叙事艺术在人文纪录片中的应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故宫》为例探析叙事艺术在人文纪录片中的应用

文献综述

前言

纪录片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问世以来,以其美轮美奂的画面和高允精美的解说词曾受到观众的追捧,尤其在纪实主义的影响下,纪录片多以原生态的忠实记录为主,在这样的发展之下,纪录片在严谨中逐渐变得枯燥起来,观众追捧的热情开始下降,随着电视节目的多样化发展,观众的需求也渐渐像娱乐化转变,纪录片虽然仍是电视节目不可或缺的重要类型,但是却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纪录片创作在市场的引导下,开始向大众化发展,以叙事为主,多融入故事,使节目更加通俗易懂,也给人很大的启迪,纪录片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更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纪录片的研究当中,我国央视于新世纪也创作了一批纪录片,如《故宫》、《敦煌》等,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因此,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纪录片《故宫》来进行研究,探究人文纪录片的叙事技巧,考察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未来发展及价值内涵,以期通过此文使受众更好的领悟人文纪录片的内在精神,也为其他纪录片的拍摄提供一些参考。 笔者通过查询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以及学校图书馆相关资料,了解人文纪录片的起源、发展、拍摄中的叙事艺术等,进行总结,发现当下对人文纪录片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专著,一为经典个案分析,其中专著较少,经典个案较多,具体如下:笔者在CNKI中输入“人文纪录片”后,显示相关研究记录220余条,其中多为期刊论文,专著5条左右;输入“以XX为例探讨人文纪录片”,显示相关记录160余条;输入“叙事艺术与人文纪录片”,显示相关记录40余条,但没有以《故宫》为例进行研究的,所查询到的资料,有十余篇对笔者有借鉴作用,加之图书馆文献与网络资料,阅读之后,笔者总结如下。

一、关于纪录片中的起源与发展

(一)国外研究综述

车尔尼雪夫斯基(1997)在其专著《生活与纪录片》中指出,最早具有纪录

片性质的摄影产生于1895年,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火车进站》,该片以纪实为主,但是第一部公认的纪录片确是1921年弗拉哈迪所拍摄的《北方的那努克》,因为该片不但描述了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还反映了时代特征,也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让·鲍德里亚(2006)在其著作《消费社会与纪录片的发展》中指出,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电视观众的审美趋向在不断地变化,在经历了意识形态加迫式的媒介接受和以猎奇、取新为特点的视觉体验以及心理满足之后,电视大众在对待纪录片表达什么、怎样表达也有了自我判断,并要求人文纪录片在以真实素材为基础的情况下,充分运用其叙事艺术,才能提高人文纪录片的吸引度。 (二)国内研究综述

韩耀丛(2011)在其著作《纪录片再现真实的再思考》中指出,纪录片就是以真实的人或者事为表现对象,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在展现其本质的基础上引发人们思考的一种形式。

王列(2015)在《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表明,与其它类型的纪录片相比,人文纪录片更具有吸引力和可读性,而对于人文纪录片的创作研究来说,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将会更具有扩张力,然而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客观上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主观上需要提高制作人的水平,方能创作出经典的人文纪录片。

二、关于纪录片中的叙事元素与叙事艺术

(一)国外研究综述

迈克·费瑟斯通(2010)在其专著《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中指出,当下人文纪录片以真实生活素材为基础进行艺术想象的同时,需引入戏剧化的创作方式,使生活元素与戏剧元素完美结合,纳入纪录片的叙事元素之中,才有利于将以人为本、以史为鉴、以文化为重的创作观念更好地融入到纪录片创作的实践中。

希拉·柯伦·伯纳德(2011)在其著作《纪录片也要讲故事》中表明,人文纪录片的叙事特点、叙事方式以及叙事结构中,均体现着人文纪录片的叙事艺术,将叙事艺术合理融入纪录片之中,方能提高纪录片的吸引度。

什克洛夫斯基(2013)在其专著《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中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纪录片的理论,是纪录片叙事形式研究的最大意义,理论探讨与文本分析相结合,论说深刻到位,时有新见。

(二)国内研究综述

王列(2005)在其著作《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中探索了叙事学在人文纪录片里的应用,从叙事视角、细节架构主体、解说词运用三个方面研究了人文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以及发展趋势。

杨伟光(2006)在《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界定》中结了情景再现出现的原因以及情景再现的主要手段,提出数字特技的运用是对纪录片情景再现手法的一次革命性进步,极大地拓展了情景再现的范围与质量。

景秀明(2005)在其著作《纪录片的魔方》指出纪录片艺术手法的运用,可以提高纪录片的可观赏性,并以某一纪录片(《美丽中国》)为例,较全面、详细地探究该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了该片在给观众展现美丽画面的同时蕴含着深层次的艺术蕴味,从客观的影像中探寻了创作者所倾注的“天人合一”的主观意识。

三、关于纪录片价值内涵及未来发展

由于各国的文化历史不同,关于纪录片的未来发展,仅从我国来探讨。 周红华(2009)在其著作《论中国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倾向与创新》中探讨了纪录片的价值取向问题,并以某一纪录片为例,探讨了该纪录片的人文关怀理念和跟踪纪实的拍摄手法,并将新闻的时效性、热点性、话题性与商业纪录片注重故事悬念的创作特色相结合,最终指向关注社会问题、改良社会的价值取向,并提出纪录片只有关注社会问题,以人为本,才能更好的发展。

唐承群、黄杨慧(2006)在其作品《<再说长江>——纪录片故事化的成功范例》中以《再说长江》这一纪录片为例,探讨了纪录片故事化成功的因素,指出了纪录片发展的方向。

冷冶夫(2012)在其著作《故事是纪录片的灵魂》中表明,人文纪录片的创作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如果不考虑社会文化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而单单就某一手法进行研究,那么文章就有失严谨;另外只考虑到社会文化背景而不把文化背景的主导因素与创作相结合,那么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为当下纪录片创作实践提供指引的目的,所以人文纪录片的创作需将两者相结合。

赵玉明、王福顺(1995)在其《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中指出,我国纪录

(文献综述)以《故宫》为例探析叙事艺术在人文纪录片中的应用

以《故宫》为例探析叙事艺术在人文纪录片中的应用文献综述前言纪录片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问世以来,以其美轮美奂的画面和高允精美的解说词曾受到观众的追捧,尤其在纪实主义的影响下,纪录片多以原生态的忠实记录为主,在这样的发展之下,纪录片在严谨中逐渐变得枯燥起来,观众追捧的热情开始下降,随着电视节目的多样化发展,观众的需求也渐渐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3nl402akx47ty70kclt55mbv23ri50055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