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5.1社会历史的本质 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社会历史的本质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中的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教材通过相关链接、阅读与思考等内容,介绍了劳动在人类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说明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人类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

第二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教材通过相关链接、阅读与思考等内容,介绍了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构成,对两者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志;介绍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内涵,阐明了两者间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懂得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能够对一些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明确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深刻领会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对人类做出的一个伟大贡献,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知识回顾:请同学们回顾本册书开头部分的知识内容,巩固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引出本讲社会历史观的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连接成体系,明白本节课所要学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实质上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

1 / 10

观上的具体表现,更便于学懂学透。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是指精神、意识等“主观的东西”;存在,是指外界物质或“客观的东西”。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或者说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所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

(3)唯物论中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什么?

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映存在并影响、改造客观存在。

总结: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了解社会历史观,社会历史观就是对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本质、对历史发展动力和一般规律的根本看法。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说到底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观上的具体表现。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从森林古猿到晚期智人》《从猿到人,劳动的作用》或《人类进化史》

总结:女娲造人和上帝造人的神创论、亚洲起源说、大海起源说、非洲起源说、外星起源说、多地区起源说等等,都在尽力诠释人类的起源,《人类进化史》这个视频中反映的是非洲起源说,和多地区起源说都是近些年的主流学说。关于人类的起源,还有许多待解之谜,我们现在还不能把某一种学说作为终极解释。但是劳动的出现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重要标志,也是自然发展史的质的飞跃,这一点却毋庸置疑。劳动促进猿直立行走,猿手转变为人手;劳动使猿脑进化为人脑,推动人类意识和语言的产生;劳动中也加强了群体组织性和结构性,形成和发展了复杂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法律关系、宗教关系,构成了人类社会;劳动也使得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可以不断传承和创新,不同于动物界的遗传局限。总之,两相比较,动物的活动是无意识的、本能的、被动的活动,人类的劳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积极地改造自然的活动。

2 / 10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辨析:黑格尔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分析总结出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

全部外化历史和外化的全部消除,不过是抽象的、绝对的思维的生产史,即逻辑的思辨的思维的生产史。 ——黑格尔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总结: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这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在黑格尔那里,历史只不过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外化历史,也即人的自我意识活动或人的精神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则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见下表) 实践的基本形式 人类社会生活的领域 物质生产的实践 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 构成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精神文化领域 对象化为 基本结构 经济结构 社会发展政治结构 文化结构 的根本动力 人类社会的 实践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学生探究活动:原理运用 (1)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推导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3 / 10

物质(存在):外界物质或“客观的东西” 意识(思维):精神、意识等“主观的东西” 社会存在:社会的物质生产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意识: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社会存在第一性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意识第一性 (唯心史观) (2)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推导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决定 物质 反映;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世界的发展 事,解放思想,发决定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具有相对独立性) 反映;能动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意识 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总结: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反映。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证了生产劳动对社会起源、存在与发展的根本作用,阐明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内在的普遍的规律。

2.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辨析观点:两种观点的异同

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他的“统治和奴役的意志是决定

4 / 10

一切的力量。”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人类历史是“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外化的产物。 总结:两种观点都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都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历史唯心主义亦称唯心史观,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尼采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是把人们的主观思想动机,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看成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是把在社会历史之外的某种神秘的、虚幻的精神力量,如“天命”、“神”、“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看成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唯心史观的两大根本缺陷:

虽然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但没有揭示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即社会的经济根源,没有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

虽然指出了杰出人物、领袖人物或其它个别重要人物在历史变迁中的作用,但没有揭示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及其意义。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内涵

讲解: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部分构成。

? 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产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

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人们一般把物质资料生产的物质内容称作是生产力,把其社会形式称作是生产关系。在人类历史上,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五种生产方式。以此为基础,人类社会也可以相应地划分为5种社会类型和发展形态。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结底是生产方式依次更替的历史。这些内容我们下节课再讲。

学生探究活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阿富汗为何会战争不断?

(2)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创办,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和重大突破。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建设经济特区?

5 / 10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5.1社会历史的本质 教案

社会历史的本质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中的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社会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3mbe38cbe7f2vc1v0ey6gjog0oh7b0065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