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三维目标的构建与达成实践研究(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三维目标的构建与达成实践研究(1)

一、课题的提出 新世纪教育面临新挑战。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精神,创建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教育部决定,在总结以往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台的,它不仅具有开创性,而且具有时代性,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国家对历史与社会教育的要求,代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浙教版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是根据教育部的课程改革部署的,为验证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和基本精神。本人积极迎接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努力在教学改革中实现新的突破。因此,找准研究的突破口,在实践新教材教学中贯穿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总结实施经验,为下一轮的实施者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下简称三维目标)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三维目标的提出和确立,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课程标准颁布不久,三维目标也刚刚提出,所以,基于三维目标的实践与研究还不多,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实施新教材为改革的突破口,而形成的关于三维目标如何统一、如何构建与达成的现成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因此,本人选取了中学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新教材教学为研究的载体,以三维目标的构建与达成为研究的切入口,进行多角度地阐释三维目标在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多方位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二、研究的目标 1、初步确立构建七、八年段教学三维目标的理念和方法。 2、初步形成落实七、八年段教学三维目标的教学策略和操作方法。 3、全面达成七、八年段教学的三维目标,提高学生身为世界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三维目标的制定。研究构建三维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操作要求,即如何确定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能力的训练点,挖掘情感因素或态度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渗透因子,体现教与学的过程及方法等。 2、教学方案的设计。研究三维目标下的教案设计,即怎样注重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积极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使三维目标立体化、层次化,体现教学目标的兼容性、教学环节的生成性,体现出设计的大气和内蕴。 3、课堂教学的落实。研究达成三维目标的教学策略和操作方法,即如何正确把握历史与社会学科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整体实

践,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层次感、立体感、飞跃感,以及灵活、扎实、创新等特色。 4、教学过程的反思。研究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研究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结合理论的学习,反思课堂教学的典型事例。能在各类研讨课、观摩课、随堂课上学习借鉴,提炼先进的做法,揣摩成功的教例,以充实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 四、研究的原则 (1)统一性。三维目标不是孤立的三项目标,在教学中能按部就班地去逐一完成,而是三个纬度五大领域,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互统一和融合,并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能体现这种统一和融合,使之谐调进行,相辅相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2)过程性。注重教学过程的感性展现和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具体指导,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思考,灵活运用看、听、问、写、思等多种方法进行学习,发展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基本能力。 (3)情感性。精心诱导学生以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地进行激励,创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深深地热爱,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自然观、社会观、世界观。 (4)发展性。强调对学生的终极关怀,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为核心。课堂教学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逐步提高与发展的过程,体现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本身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保底不封顶",充分反映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5)创造性。课堂教学的开放与拓展必须以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依据数学教学原理和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科学而又有情味地组织课内教学,开辟课外实践活动,使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和开发。 五、研究的对象、方法 1、对象:七年级、八年级 2、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六、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5年9月——2005年10月 ①确定研究内容,制定实施方案; ②现状调查、摸底,抽测分析; ③收集资料,学习体会; ④申报实施方案 2、研究阶段:2005年10月——2007年6月 ①构建新教材每一节的三维目标; ②探索研究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策略和操作方法。; ③进行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观摩、展示及研讨等活动; ④及时记录与整理教学的体会与经验并撰写案例、论文; 3、总结阶段:2007年7月——2007年9月 ①整理分析与处理有关数据、材料; ②整理相关的教学论文、案例、课件等; ③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鉴定会,成果送审。 七、研究的措施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兼教授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郭华博士在答《人民教育》记者问时,说:"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把它拆开,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这有一个误区,就是以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完全可以通过讲授来实现的。实际并非如此,他需要通过创造情境、创造氛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的。"新课程功能变化了,相应的实施方法也应该变化,所以,本课题的研究措施初步制定如下(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地修订完善):

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三维目标的构建与达成实践研究(1)

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三维目标的构建与达成实践研究(1)一、课题的提出新世纪教育面临新挑战。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精神,创建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教育部决定,在总结以往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3lyi5upva5kaxd91bwp423gj8gjlb00l0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