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霍拉舞曲》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充满炽烈的欢乐气氛和舞蹈性特点,并初步了解霍拉舞的简单知识。
2、在音乐图形谱的帮助下了解本首乐曲三个主题的节奏特点以及它们的变化与再现,能随各个主题音乐节奏做出适当的反应。
3、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以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并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乐曲无穷动式如鸟鸣般婉转的炽烈与欢乐情绪。 【教学难点】:
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体验乐曲三个主题的不同特点。 【教学准备】:
音乐图形谱、课件、音响、自制沙锤与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方法】:
音乐图谱教学法、表现法、感受法、合作法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随着《嘀哩嘀哩》歌曲音乐师生律动进入教室。 二、导入乐曲,整体感受:
师:歌中的春天真美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一件什么样有意义的事情来表达你对春天的喜爱?
(学:画一幅画、郊游等)。
1 / 4
师: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其中的一个要求,我们到一幅有声音的画里去郊游,请大家先听声音——一首乐曲。
(1)放乐曲录音,学生聆听。
(2)师: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心情? (3)学生发表看法,师适当做总结。
三、出示图形谱,不同方式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1)师:就让我们把欢快的乐曲带进花园吧!花园里有什么?出示图形谱。 (2)师点动图谱,学生聆听观看。
(3)聆听乐曲第一主题,随师点第一段图谱。记住图中走过的路线。 (4)告诉学生,音乐节奏就藏在每朵花、每颗草里,请学生找出来。 (学:蓝色的小路代表长音,花瓣和叶子代表短音。)
(5)复听第一主题,请学生用自制沙锤摇奏出音乐中的长音,并用短音X X节奏为音乐打出节拍,教师指挥。再听一遍,全体独立完成。
(6)听第二段音乐(b+c主题),用肢体动作来表示节拍,长音处摇晃双手或轻轻跺脚,短音处拍手、腿、肩等。师点第二段图谱。
(7)复听第二段音乐,进行传递节拍的“碰杯”游戏。
(8)聆听第三段音乐(b+c主题变化与重复),长音最多,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长音。师点第三段图谱。
(9)复听时,师不点图谱,学生独立完成长音与节拍的表现。 (10)听第四段音乐(即第一主题再现)。
请学生点动图谱,并引导学生说出和第几主题音乐旋律相似。 (11)再听结尾句。
2 / 4
师:音乐是突然结束的,还是一点一点渐弱、渐慢结束的呢? (12)为结尾进行定格造型的表演。
师:你能为这突然结束、嘎然而止的结尾音,摆一个突然定格的造型吗?(13)播放结尾句,进行表演。师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与精彩表演。
四、全曲表现,提升情感:
(1)教师根据图谱将五种乐器参与到长音和节拍的节奏表现中,乐器逐段增加,表现出音乐高潮不断推进。学生看教师指挥进行表演。
(2)师手风琴演奏全曲,加入学生乐队,师生共同进行乐器表演。 (3)师为全班乐队起名——“童心小乐队”,鼓励学生的精彩表现。 五、课堂延伸,拓宽视野:
(1)揭示课题。师告诉学生本课欣赏的乐曲叫《霍拉舞曲》。(课件出示)(2)介绍“霍拉”这种舞蹈,是罗马尼亚民间舞蹈,跳时可达数百人,也是当地在举进热闹欢腾的乡村舞会时跳的一种节日的大型舞蹈。跳时人们搭着肩联成一个大圆圈,一起向左、向右,使圆圈逐渐旋转,充满了炽烈欢腾的乡村欢乐气氛。
(3)观看《霍拉舞》视频。 (4)师生共跳霍拉舞,提升情感。 (5)带领学生边跳霍拉边离开教室,下课。 欣赏《霍拉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霍拉舞曲》,熟悉木琴的音色以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 4
【教学重点、难点】:
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听《霍拉舞曲》 1.初步聆听,感受
《霍拉舞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胆的说出自己所听到的。 2.比较
(播放小提琴《霍拉舞曲》、木琴《霍拉舞曲》)你能听辨出其中的不同吗?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同一作品,给人的感受也发生了变化。交流一下,这两种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在表现乐曲中有何作用?你所喜欢的乐器音色怎样?
学生喜欢小提琴的,可让学生自己对乐器了解;学生喜欢木琴,给学生介绍木琴。
3.介绍《霍拉舞曲》
《霍拉舞曲》由罗马尼亚小提琴家、作曲家迪尼库作于1906年。霍拉是流行于罗马尼亚和前苏联库尔达维亚地方的一种民间歌曲体裁,产生于牧民地区,通常分为两部分,一为悠长的歌词,二为活泼的轮舞,常用二四拍,多用装饰音和颤音。我们所听的就是具有轮舞体裁的-------------独奏曲。
4.再次整体聆听
再来仔细聆听,具体说说:乐曲好象描写了一个什么场面?你是怎么来欣赏的?
5.总结
通过《霍拉舞曲》,我们感受了不同的乐器在表现同一作品时的不同,了解了木琴这样的打击乐器。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