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

课题 1. 课标要求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2. 教学目标 (1) 通过填写表格、阅读图示的、分析解读材料,了解并掌握隋唐选官制度、中央政务制度和赋税制度的确立过程 (2) 认识科举制在促进政权开放、社会公平的积极作用,认识三省六部制在制约相权、规范皇权,提高效率等方面的历史意义,认识两税法确立对于促进自由经济的先进性。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之制度为后世所树立的标杆作用 (3) 深刻认识到一项政治制度的确立必是在历史传统上,依据现实环境的要求做出改革和创新。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先进选官制度的积极意义,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两税法的先进性 难点: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4. 教学方法 主题教学法、材料分析法、图示教学法、问题探究法 5.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子目一:趋向开放公平的选官制度 材料1:次凝之,仕历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孙恩之攻会稽,僚佐请为之备。凝之不从,方入靖室请祷,出语诸将佐曰:“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既不设备,遂为孙所害。——《晋书·王凝之传》 设问:结合课本P38的历史纵横栏目,说说材料1中的王凝之取得官职的依据是什么? 浚开先河的隋唐制度 学生活动 阅读材料并思考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史料内容,总结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王凝之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羲之的伯父是东晋大将军王导。在家族庇佑下,才华平庸的王凝之承袭为东晋官员。 材料2:世胄(世家子弟)蹑高位,英俊(有才能的人)沉下

1

僚。——(西晋)左思《咏史》 设问:根据材料1和材料2,说说九品中正制的长期实行有怎样的影响 以门第为选官标准,阻断了社会的阶层流动;长期把握选任官员的权力,九品中正制沦为世家大族维持特权的工具;死水潭一样的官场,使得官员“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 设计意图: 分析史料,学生初步了解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式及其影响,认识到在统一的隋唐时期背景下,改革选官制度成为了时代要求。 展示隋唐时期科举制发展表格 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填写完成 根据课本内容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 通过填写表格,学生掌握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发展情况,了解到科举制的形成经过了长时期的完善和调整 材料3:汉至隋唐选官制度演变历程

2

设问:汉至隋唐的选官制度从选官标准、选拔方式、选官基础是如何变化的? ① 选官标准:从品行世家到学识才能。 ② 选拔方式:由地方举荐到中央组织考试选拔。 ③ 选官基础:社会基础日益扩大 材料4:士人可以不经举荐,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优 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根据材料3的表格梳理和状况。——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掌握汉至隋唐选官制度的材料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演变情况 强。——摘选(宋)汪洙《神童诗》 材料6:缙绅虽极为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卿相”。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 士”。……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百头。” 分析材料并总结科举制的设问:结合上述材料,说说科举制的产生有何影响?呈现影响及其制度创新之意义 出什么样的特点? 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选官特权,将取士大权收归中央,对维护隋唐建立的统一帝国的稳定有着积极作用。以更为客观的标准选用人才,在促进阶层流动和社会公平上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虽然有其流弊,如人才发展方向单一,后来更是僵化为八股取士。但是,在统一的帝国内,尽可能地向民众“开放政权”,这是科举制度之内在意义与精神生命,由此开创了此后以公平开放为特点的选官制度之先河。 设计意图: 从选官标准、选拔方式、选官基础三个方面梳理汉至隋唐选官制度的变化,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创新之处在于其体现了公平开放的特点。 子目二:趋向规范科学的中央政务制度 材料7: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3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2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课题1.课标要求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2.教学目标(1)通过填写表格、阅读图示的、分析解读材料,了解并掌握隋唐选官制度、中央政务制度和赋税制度的确立过程(2)认识科举制在促进政权开放、社会公平的积极作用,认识三省六部制在制约相权、规范皇权,提高效率等方面的历史意义,认识两税法确立对于促进自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3bs80kz0a5ap1c1kzfj507xn0uyq600qn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