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调整性动机
2.企业投资的分类 (1)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2)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 (3)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
(4)初始投资和后续投资
3.企业投资管理的基本原则
(1)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及时捕捉投资机会
(2)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认真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3)及时足额地筹集资金,保证投资项目的资金供应
(4)认真分析风险和收益的关系,适当控制企业的投资风险 7.2.2企业投资的基本程序
1.投资项目的提出
投资项目的提出投资项目的提出是项目投资程序的起点。根据企业投资战略,对各投资机会加以初步分析,从所投资行业的成长性、竞争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2.投资项目的评价
投资项目的评价主要涉及的工作有:一是把提出的投资项目进行分类,为分析评价做好准备;二是计算有关项目的预计收入和成本,预测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三是运用各种投资评价指标,把各项投资及可行性的顺序进行排队;四是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正式立项后,由项目小组负责对项目进行下一步可行性分析,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①相关法规、政策是否对该业务已有或有潜在的限制。②行业投资回报率。③企业能否获取与行业成功要素相对应的关键能力。④企业是否能筹集项目投资所需资源。项目计划书的主要内容如下。①项目的行业(市场规模、增长速度等)背景介绍。②项目可行性分析。③项目业务目标。④业务战略实施计划。⑤财务分析。⑥资源配置计划。⑦项目执行主体。
3.投资项目的决策
在投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都要对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检查项目是否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是否符合企业总体战略和投资战略规划。项目实施控制的关键点有以下几个。①项目质量的控制,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②项目成本的控制。③对项目施工时间的控制。
4.投资项目的实施与再评价
实施控制有以下几点:项目质量的控制,项目成本的控制,对项目施工时间的控制,评价投资项目是否实现预期目标:项目的总结评价,投资回收及其分析; 7.2.3企业投资决策指标
1.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指在投资活动中,由于引进一个项目而引起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数量。这里的现金不仅包括各种货币资金,而且包括项目需要投入企业拥有的非货币资源的变现价值(或重置成本)。在投资决策中,对现金流量的估计一般分3个阶段考虑:第一阶段:初始现金流量,即开始投资时发生的现金流量。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固定资产上的投资,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建造、运输、安装等。②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即流动资产上垫支的资金,包括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现金等,一般假设项目结束时收回。③原有固定资产变价收入,指固定资产更新时原有固定资产变卖收入所得的现金收入。④其他,指有关职工培训费、注册费等。第三阶段:终结现金流量,即投资项目完结时所发生的现金流
量。它主要包括如下内容。①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或变价收入。②原来垫支的各种流动资金的回收。③停止使用的土地变价收入等
2.贴现指标
贴现指标贴现指标是指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指标。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不同的时点上的价值量不等。贴现指标主要有3个。 (1)净现值 (2)获利指数 (3)内含报酬率
3.非贴现指标
非贴现的指标是指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各种指标,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
情境任务7.3 资产管理
7.3.1认识资产
1.资产的概念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先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资产的分类
1)按照流动性对资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按照有无实物形态对资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7.3.2流动资产的管理
1.现金管理
现金是每日在生产过程中暂时停留在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等,现金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企业高效、高质地开展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持最低现金占用量;
2.应收账款的管理
应收账款是指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收销售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等。管理的目标,在发挥应收账款强化竞争、扩大销售功能效应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投资的机会成本、坏账损失与管理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收账款投资的效益
3.存货管理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的、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企业的存货内容: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存货管理:存货经济采购批量控制,存货ABC分类管理; 7.3.3固定资产的管理
1.固定资产的特点
周转时间比较长、固定资产变现能力差、固定资产数量相对稳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和实物形态可以分离
2.固定资产的分类
按经济用途分类,按使用情况分类、按所有权进行分类、按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类;
3.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
①保证固定资产完整无缺。②提高固定资产的完整程度和利用效果,减少固定资产占用,节省固定资产寿命周期的费用支出。③正确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④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有计划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⑤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预测。 7.3.4无形资产管理
1.无形资产的内容
无形资产作为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一切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没有物质实体的资产,都属于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专利权。②商标权。③著作权。④土地使用权。⑤非专利技术。⑥特许权。
2.无形资产的确认
无形资产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企业才能加以确认。①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3.无形资产的转让和投资
1、无形资产的转让包括所在权转让和使用权转让两种类型;2、无形资产的投资是指企业用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对其他企业所进行的长期投资
4.无形资产的管理
无形资产管理是指企业对无形资产资源进行筹划、控制、配置、运用,使之得到有效保护,充分实现保值、增值效果的管理活动,其核心在于构建和完善知识产权战略。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包括以下几点。①正确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②提高无形资产的利用效果。③按规定在其有效使用期内平均摊销已使用的无形资产。④加强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
情境任务7.4 利润管理
7.4.1利润来源
1.企业利润构成
企业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1)营业利润 (2)投资收益
(3)营业外收支净额
2.目标利润
目标利润是指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过努力应该达到的最优化控制目标。企业确定目标利润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量本利分析法 (2)相关比率法
(3)利润增长比率测算法 (4)标杆瞄准法 7.4.2利润分配
1.利润分配的顺序
利润分配的顺序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按国家规定做相应调整后,应先依法缴纳所得税,利润总额减去缴纳所得税后的余额即为可供分配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可供分配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①被没收的财务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②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③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即按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10%提取法定公积金。公积金已达注册资金的50%时可不再提取。盈余公积金可用于弥补亏损或按国家规定转增资本
金。④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⑤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向投资者分配。
2.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是股份公司关于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及何时发放的方针和政策。股利政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股利政策就是指探讨保留盈余和普通股股乖j支付的比例关系问题,即股利发放比率的确定。而广义的股利政策则包括股利宣布日的确定、股利发放比例的确定、股利发放时的资金筹集等间题。股利政策方式有以下几种。①剩余股利政策,是以首先满足公司资金需求为出发点的股利政策。②稳定股利额政策,是指以确定的现金股利分配额作为利润分配的首要目标,一般不随资金需求的波动而波动。③固定股利率政策。
情境任务7.5 财务分析
7.5.1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证程度,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现金保障程度。营运能力分析包括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和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1.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应收账教周转速度的指标,它是一定时期内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
(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人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它是销货成本被平均存货所除而得到的比率,或者叫存货的周转次数。 (3)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是评价企业资产利用率的另一重要指标。
7.5.2营运能力分析
1.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反映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 2.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
也称固定资产利用率,是企业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净值的比率 3.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 7.5.3.盈利能力分析
1.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对比关系,用以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的销售收入获取的能力。
2.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是指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 3.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是指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j.j创新的特征与原则
1.创新的特征①目的性。②变革性。③新颖性。④超前性。⑤价值性。⑥创新的不确定性。
2.创新的原则1需要性原则。2首创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学习情境8 创新管理
情境任务8.1 认识创新
8.1.1创新过程与创新主体
1.创新的过程 (1)寻找机会 (2)提出构想 (3)迅速行动
(4)坚持不懈 2.创新的主体
全体员工是创新活动的源泉;管理者地管理创新的中坚力量;管理专家和研究机构是管理创新的辅助;创新型企业家是管理创新的关键 8.1.2 创新的内容与方法
1.创新的内容
(1)管理观念创新管理观念又称为管理理念,它是指管理者或管理组织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支配下,由现实条件决定的经营管理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构成的综合体。
(2)目标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导致了企业经营目标的重新定位。一是企业管理观念的革命,要求企业经营目标重新定位;二是企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促使企业必须重视非股东主体的利益;三是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深入,社会的网络化程度大大提高,企业正成为这个网络中重要的连接点。
(3)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属于经济学范畴。技术创新概念是从创新概念演化而来的,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主要有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种类型,同时它还涉及管理方式及其手段的变革。
(4)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系统中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
(5)结构创新在工业化社会时代,市场环境相对稳定,企业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纷纷以正规化、集权化为目标。
(6)环境创新环境是企业经营的土壤,同时也制约着企业的经营。 (7)文化创新现代管理发展到文化管理阶段,可以说已达到顶峰。
2.创新的策略
首创型创新策略;改创型创新策略;仿创型创新策略; 3.创新的方法
(1)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美国创造工程学家亚历克斯·奥斯本(Alex F.Osborn)在1940年发明的一种创新方法。头脑风暴法的规则如下。①不允许对他人的意见进行批评或反驳,任何人不做判断性结论。②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广开思路,提出的改进设想越多越好,越新越好,允许相互之间的矛盾。③集中注意力,针对目标,不私下交谈,不干扰别人的思维活动。④可以补充和发表相同的意见,使某种意见更具说服力。⑤参加会议的人员不分上下级,平等柏待。⑥不允许以集体意见来阻碍个人的创造性设想。⑦参加会议的人数不超过10人,时间限制在20分钟到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