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静女公开课教
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静女
一、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诗经》相关知识,学习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2. 理解诗歌,把握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3. 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诗经》相关知识,学习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2. 理解诗歌,把握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把握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它没有任何的杂质。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因而在文学史里,爱情就成了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你们知道有哪些表达爱情的诗句吗?(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表达爱情的诗歌——《静女》。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那诗意的约会吧!
(二)温故知新——《诗经》
请学生谈对《诗经》的认识,教师补充并导入对《静女》的学习。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分类:“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赋(铺陈)、比(类比)、兴(起兴)。 两者统称为“诗经六义”。
句式:四言为主 语言:双声叠韵 (三)整体感知
1.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另一位同学进行点评,归纳通假字。 通假字有:
爱:通“ 薆”,隐藏,遮掩。 见:通“现”,出现。 说:通“悦”,喜爱。
女:通“汝”,你,这里指彤管。 归:通“馈”,赠送。 匪:通“非”,不是。 2.矫正读音,播放课文录音。
3.全班齐读课文,注意节奏,基本上是每句两个节拍,个别句式需灵活处理。
4.领会诗意。
请三位同学各译一段,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注意体会细节:未见恋人时抓耳挠腮,焦灼不安的情态) ②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说怿女美”到底是谁美?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双关)
双关: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③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该怎么理解“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 爱屋及乌,表现出他对姑娘的深挚情义和迷恋程度。
5.
在领会诗意的基础上,读出情感。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出重音,读出两情相悦的意味。每句重音为着意突出之词,如“姝”、“俟”、“爱”等。
(四)小组合作探究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朱熹说《邶风·静女》是 “淫奔期会之诗” 。
思考:《静女》是“思无邪”还是“淫奔期会之诗”?(提示:可从主题、
地点、人物、细节等方面进行探讨)
1.从主题、地点、人物进行探究 主题:约会
地点:城隅
人物:静女和“我”
2.从静女和“我”的形象进行探究
静女的形象:美丽文雅、聪明调皮(娴静可爱、顽皮活泼、小鸟依人)。 “我”的形象:憨厚、痴情(忠厚淳朴、文质彬彬)。 细节:
静女:“爱而不见” 天真调皮
“贻我彤管” “自牧归荑”
以物示情(喜爱)
“我”:“搔首踟蹰” 憨厚痴情 “说怿女美” “美人之贻”
爱人及物(喜爱)
3.小结
(1)活泼、浪漫是本诗的主旋律,奏出一曲动人的恋歌,反映出青年男女幽期秘约时的兴奋与喜悦!
(2)表现了存在于青年男女之间的健康的爱情。反映古代广大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4.解疑
朱熹评论的立场:封建伦理道德 “存天理灭人欲” “男女授受不亲”
要抑制人的一切出于自然需要的情感欲望。 (五)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