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考研《针灸学》考点精要提纲(重点版)
经络总论—表1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经络名称 联络的脏腑 喉咙 入下齿中,夹口、鼻 起于鼻,入上齿,还口夹唇,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夹咽,连目系 循咽,至目内外眦,入耳中,起于目内眦,至耳上角,入脑 系耳后,出耳上角,入耳中,起于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过阴器,连目系,环唇内
经络总论—表2 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和功能
脉名 任脉 督脉 带脉 冲脉 循行分布概况 腹、胸、颏下正中 腰、背、头面正中 功能 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故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故联络的器官 手太阴肺经 属肺,络大肠,还循胃口 手阳明大肠经 属大肠,络肺 足阳明胃经 属胃,络脾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属脾,络胃,流注心中 属心,络小肠,上肺 手太阳小肠经 属小肠,络心,抵胃 足太阳膀胱经 属膀胱,络肾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属心包,络三焦 手少阳三焦经 属三焦,络心包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属胆,络肝 属肝,络胆,夹胃,注肺 属肾,络膀胱,上贯肝,入肺循喉咙,夹舌本 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涵蓄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阴维脉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 并足少阳经上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 1 / 49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腧穴总论—表1 十四经穴分经主治规律
经脉类别 经名 手太阴经 手三阴经 手厥阴经 手少阴经 手阳明经 手三阳经 手少阳经 手太阳经 足阳明经 足三阳经 足少阳经 足太阳经 足太阴经 足三阴经 足厥阴经 足少阴经 任督二脉 任脉 督脉 本经主治特点 肺、喉病 心、胃病 心病 前头、鼻、口、齿病 侧头、胁肋病 后头、肩胛病,神志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 侧头、耳病、胁肋病 后头、背腰病(背俞并治脏腑病) 脾胃病 肝病 肾病、肺病、咽喉病 回阳,固脱,有强壮中风、昏迷、热病、
腧穴总论—表2 常用骨度分寸表
部起止点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 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7前额两发角(头维)之间 而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折12 3 3 18 9 9 2 / 49
二经相同主治 三经相同主治 神志病 目病、耳病 咽喉病,热病 胸部病 眼病、神志病、热病 前阴病,妇科病 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 量直直直直横横 说明 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用于确定前或后发际及其头 用于确定头前部经穴的横向用于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头面部 部起止点 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两乳头之间 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折9 8 5 8 12 3 8 量直直直横直横横直直直说明 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经穴的纵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用于确定胁肋部经穴的纵向用于确定背腰部经穴的横向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用于确定上臂部经穴的纵向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胸腹胁肋部 部背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腰肩峰缘至后正中线 腧穴名 特定穴 肺之募zhōngfǔ 部上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9 肢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12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18 缘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 13 寸 穴的纵向距离 直直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下肢部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 19 寸 经穴的纵向距离(臀沟至腘横纹相当于14寸) 直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中府 腘横纹至外踝尖 16
定位 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穴 隙处 3 / 49
寸 经穴的纵向距离 经络腧穴各论—表1 手太阴肺经 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0.5-0.8寸,不可向部病证;②肩背痛 内深刺,以免伤及刺灸方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
2020年考研《针灸学》考点精要提纲(重点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