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复习考前模拟系列(7)(解析版)
【综合模拟练兵——保持手感】 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各文献中所记载的古代化学研究过程或成果不涉及分离提纯操
作的是( )
A.《本草纲目》“(烧酒) 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盛露滴。” B.《齐民要术》“凡酿酒失所味者,或初好后动未压者,皆宜廻作醋。”
C.《开宝本草》“(消石) 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D.《天工开物》“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藉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 【答案】B
【解析】A、描述的是酒的蒸馏,涉及分离提纯操作,选项A不选;B、酒精在醋酸菌的作用下氧化可以转
化成醋酸和水,涉及化学反应但没有涉及分离提纯操作,选项B选;C、包含溶解,蒸发结晶,涉及分离提纯操作,选项C不选;D、榨油或加热熔化使油脂从果实中分离出来,涉及分离提纯操作,选项D不选。答案选B。
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 CCl4含有质子数的数目为3.7NA
B.常温常压下,3.0 g含葡萄糖的冰醋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NA C.常温时,56g Fe与足量浓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NA
D.晶体B的结构单元如右图【答案】B
,则11g晶体B含有0.6NA个三角形(相邻原子构成)
点睛:D选项和金刚石里的问题类似,金刚石一个碳原子参与12个环的形成,因此一个六元环的碳原子数
为0.5,环数:C=1:2,D中,环数:B=5:3。 3.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酸与乙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又均可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
第页
1
B.乙烯、氯乙烯、聚乙烯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分馏、干馏都是物理变化,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D.纤维素、聚乙烯、光导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A 【解析】A、乙醇含
,乙酸含
,均与Na反应生成氢气,均为置换反应,且二者可发生酯化反
应生成乙酸乙酯,故A正确。B、乙烯、氯乙烯均含碳碳双键,而聚乙烯不含双键,则只有乙烯、氯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C、分馏是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开,是物理变化,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D、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有机高分子,故D错误。本题正确选项为A。
4.某化学课题小组将二氧化硫的制备与多个性质实验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A.a、b、c中依次盛装70%硫酸.Na2SO3固体、NaOH溶液
B.实验时,湿润的pH试纸、鲜花、品红溶液、KMnO4溶液均褪色,Na2S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 C.此设计可证明SO2水溶液的酸性,SO2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D.点燃酒精灯加热,可证明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具有可逆性,使KMnO4溶液褪色不具有可逆性 【答案】B
第页 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SO2的化学性质。明确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氧化性、水溶液的酸性是解题关键。本
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区分二氧化硫能够时一些物质褪色的本质。
5.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p、q、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m、n分别是元素Y、
Z的单质,m是常见的金属单质,n通常为深红棕色液体; 0.01mol/Lr溶液的pH为2,p被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称为“氢的重碳化合物”,s通常是难溶于水、比水重的油状液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的溶液显酸性 B.W的氧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C.Z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D.p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C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及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把握n为溴、p为苯推断各物质是关键。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溴苯的制备实验的应用和苯分子的结构特征等。
6.三室式电渗析祛处理废液(HCl 和FeCl2混合溶液)的原理如图所示,其中X、Y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
流电场的作用下,中间室得到盐酸,阴极区可回收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页 3
A.X、Y 依次是阴离子透过膜和阳离子透过膜 B.通电后,阴极区溶液的pH 不断减小 C.阳极反应式为2H2O-4e==4H + O2 ↑
D.中间室得到1L 2 mol/L盐酸时,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 【答案】C
-+
点睛:阳极区产生的H通过X离子交换膜进入中间室,阴极区Cl通过Y离子交换膜进入中间室,从而得
到盐酸。
7.常温下,分别取未知浓度的MOH 和HA溶液,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n倍。稀释过程中,两溶液pH的变
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MOH为强碱,HA 为弱酸 B.水的电离程度:X=Y>Z
C.若升高温度,Y、Z 点对应溶液的pH值均减小
第页
4
D.将X 点溶液与Z点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A)>c(M)>c(H)>c(OH) 【答案】B
【解析】A.lgn变化量与pH变化量相等时为强酸、强碱,故A正确;B.三个点均是抑制水的电离,酸中
氢离子浓度越大、碱中氢氧根浓度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弱,故X=Z>Y,故B错误;C.若升高温度,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变,Kw增大,所以氢离子浓度增大,对应溶液的pH值降低,故C正确;由于MOH为强碱、HA为弱酸,X点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与Z点溶液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等,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所得溶液中c(A) > c(M) > c(H) > c(OH),故D正确。 点睛:解答图像题时要注意搞清楚图像中横纵坐标的意义。
8.醋酸乙烯(CH3COOCH=CH2)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二甲醚(CH3OCH3)与合成气(CO、H2)为原料,醋酸
锂、碘甲烷等为催化剂,在高压反应釜中一步合成醋酸乙烯及醋酸。 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将浓度均为a mol/L的醋酸锂溶液和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液的pH=b,则混合液中c(CH3COO)=______mol/L( 列出计算式即可)。 (2)合成二甲醚:
Ⅰ.2H2(g)+CO(g)=CH3OH(g) ΔH1=-91.8kJ/mol; Ⅱ.2CH3OH(g)=CH3OCH3(g)+H2O(g) ΔH2=-23.5 kJ/mol; Ⅲ.CO(g)+H2O(g)=CO2(g)+ H2(g) ΔH3=-41.3 kJ/mol.
已知:H-H 的键能为436kJ/mol,C=O的键能为803kJ/mol,H-O的键能为464kJ/mol,则C≡O的键能为_____kJ/mol.
(3)二甲醚(DME)与合成气一步法合成醋酸乙烯(VAC)的反应方程式为2CH3OCH3(g)+4CO(g)+H2(g)
CH3COOCH=CH2(g)+2CH3COOH(g),T℃时,向2L恒容密闭反应釜中加入0.2 molCH3OCH3、0.4 molCO、0.1molH2发生上述反应,10min达到化学平衡,测得VAC的物质的量分数为10%。
①0~10min内,用CO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
②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选项字母)。 A.V正(DME)=v逆(H2)≠0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D.c(CO):c(VAC)=4:1
③如图是反应温度对二甲醚(DME)的转化率和醋酸乙烯(VAC)选择性(醋酸乙烯的选择性
第页
5
--+
+
-
-++-
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复习考前模拟系列(7)(解析版)



